“戲曲進校園”澆灌梨園“小梅花”
金山區四名學生帶著精心準備的錫劇《珍珠塔》、越劇《黛玉葬花》、昆曲《孽海記》和滬劇《蘆蕩火種》選段,登上了全國性、高規格少兒戲曲展演活動——第23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的舞臺。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承辦的這項少兒戲曲展演活動,日前在上海舉行個人項目展演。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創辦于1997年,是中國劇協的品牌活動。今年有163個節目、174名小朋友進入現場展演終審環節,表演劇目涵蓋京劇、昆曲、越劇、評劇近30個劇種,還包括巴陵戲、歌仔戲、莆仙戲、泗州戲等稀有劇種。
金山區這次共有四個個人、一個集體項目入選終審展演,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只有6歲的陸佩敏,表演滬劇《蘆蕩火種》的智斗選段。
據了解,2017年以來,金山區實施“戲曲進校園”工程,在全區學校普及傳統戲曲文化基礎上,探索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戲曲進校園”工作的“金山特色”,目前普及到46所校園,有1672名學生參加。在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中,該區七名學生獲評上海市“百名校園戲曲之星”稱號。目前,張堰地區越劇、石化地區京劇、漕涇地區昆劇、朱行和楓涇地區黃梅戲、朱涇和亭林地區錫劇、金衛地區滬劇等特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