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0位網絡作家加入中國作協 網絡文學重鎮如何煉成
在中國文學版圖中,江蘇無疑是其中生生不息的文學沃土。在日前公布的“中國作家協會2019年會員發展名單”中,江蘇占據44席,位列全國第一,其中網絡文學作家格外亮眼,有10人之多。
據江蘇省作家協會聯絡部主任吳正峻透露,今年江蘇省申報中國作家協會(下文簡稱中國作協)會員182人,通過44人,其中網絡作家10人。至此,江蘇省作家協會(下文簡稱省作協)共有589人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6月,網絡作家唐家三少加入中國作協,成為首位加入作家協會的網絡作家,引起輿論熱議,時隔9年,網絡作家進入中國作協已成常態,文學的疆界正在拓寬,網絡文學的生命力與日俱增,網絡作家這個群體漸漸被更多人認可,不斷在向主流文學圈靠攏。
作為文學重鎮的江蘇省,除了在傳統文學領域人才輩出以外,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網絡作家。來自蘇州的朽木可雕(本名劉基)是連尚文學旗下逐浪網的簽約作者,今年也加入了中國作協。劉基在2009年開始以筆名“朽木可雕”創作網絡小說,已累積了3000余萬字作品,網絡點擊率累積超20億人次。
正式加入作協,朽木可雕覺得肩上多了一份重擔:“我寫網絡小說的時間比較早,那時候的網絡文學還處于雜亂無序的狀態,作者們的寫作風格也比較粗獷。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壯大,精品化創作越來越成為作者們的共識。在保持作品精彩的同時,還會注重正能量的傳播。我所在的連尚文學平臺也一直在引導作者關注生活,創作現實題材作品,并通過征文大賽等形式鼓勵我們創作精品。我是跟著大勢走的,最近幾年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如今能夠成為中國作協的會員,是組織的肯定,讓我在日益激烈的網文競爭中,可以堅定初心,以更大的熱情去擁抱創作。”
據中國作家協會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2018)》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已達1500萬人,讀者達4.32億人,共中江蘇網絡文學在其中表現亮眼。
在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上,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表示,江蘇網絡文學在全國網絡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絕不亞于江蘇傳統文學在全國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這是江蘇網絡文學的現狀。2018年,中國作協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優秀作品”中,江蘇網絡作家蕭潛的《飄邈之旅》、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我吃西紅柿的《盤龍》三部作品入選。而在2019年度中國作家協會“謳歌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重點作品扶持專項中,江蘇連尚文學的《曠世煙火》入選。
網絡文學的蓬勃興起,為江蘇當代文學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開拓了江蘇文化新格局,逐漸形成的網絡文學領域“江蘇現象”。“江蘇是公認的網絡文學重鎮,既有高原也有高峰,我們有數10位全國頂尖的網絡文學作家。”吳正峻說,而這與江蘇的文化土壤培育是分不開的。2018年,江蘇省作協等單位主辦了中國江蘇·揚子網絡文學周”、首屆泛華文網絡文學獎“金鍵盤”獎等評選活動,涌現出諸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建設了中國江蘇·網絡文學創意產業園、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展示館、江蘇網絡文學谷等重點項目,連尚文學、紅薯網、瀟湘書院等一批江蘇本地網絡文學原創平臺方興未艾,培養出眾多優秀的網絡作家。
作為江蘇省網絡文學的龍頭企業,連尚文學在“賦能作者”和精品創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高端培訓、資金扶持、項目獎勵、流量支持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扶持優秀作者,為作者的成長助力。為了使編輯能夠有效引導作者的精品創作,提升作品質量,連尚文學還承辦了南京首期“網絡文學編輯人員業務培訓班”,邀請江蘇省眾多專家為來自13家文學平臺的編輯授課,提升編輯的業務素養和策劃水平。連尚文學ceo王小書表示,”舉辦這些高端培訓班,不但提升了編輯的業務素養和策劃水平,也使得連尚文學平臺匯聚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
今年,連尚文學在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江蘇省統戰部和省作家協會的指導下,和省網絡作協共同主辦了“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現實題材征文大賽,參賽作品中的《曠世煙火》《無字江山》《第二次初婚》獲得中國作協重點扶持。
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創作者意識到,他們迫切需要創作更加精品的內容,更加創新的內容,去贏得讀者的喜愛、社會的認可。朽木可雕表示,作為一個創作者,需要注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夠創作出不負讀者,不負時代的作品。“網文雖然偏向娛樂化,但有它獨特的魅力。它有跨國界的廣闊市場,浩瀚的讀者以及強大的吸引力。或許有一天,它會扛起中華文明傳承和傳播全球的大旗,這需要每一個作者付出艱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