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論語導讀》背后的故事
在法國,有一份珍貴的手稿串起了中法文化數百年的交流史。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份國禮——見證中法文化交流歷史的“無價之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阿瑟納爾圖書館:
國禮究竟什么樣?
在巴黎最古老的街區瑪黑區,舊時光的痕跡處處可見。走進阿瑟納爾國家圖書館,這種感覺變得更加強烈。圖書館建筑原為武器庫,始建于16世紀,外形莊嚴敦厚。后來改為圖書館,現收藏手稿、雕版、地圖等古籍100多萬件,是法國國家圖書館下屬的研究型圖書館。盡管是周末的清晨,書架林立的閱讀室里已有人在認真研讀,那專注的神情流露出對滿墻歷史的敬重。
《論語導讀》為17世紀法國醫生、探險家弗朗索瓦·貝尼耶的作品,該書法文版原著目前僅存兩本,一本送給了習主席,另一本就存放在阿瑟納爾圖書館。
在圖書館網站上搜索“弗朗索瓦·貝尼耶”,第一條便是原著手稿的信息:編號Ms—2331,頁數168張,野牛皮精裝封面。預約成功后,一名圖書管理員為我找來了手稿的微縮膠卷?!昂苓z憾,我們不能為您提供原件?!彼忉尩?,由于手稿年代久遠、意義重大,因此珍貴異常,加上紙質十分脆弱,不宜對外展示。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圖書館就為手稿制作了微縮膠卷供讀者查閱。
伴隨著咔噠咔噠的聲響,手稿在微縮膠卷放映機上一頁頁地翻過(圖①,龔鳴攝),瀟灑自如的花體字、與今天略有出入的古法語、偶爾涂改的痕跡,都是歲月的見證。在開篇的“致讀者”一頁中,貝尼耶寫道,該書是“作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粗略瀏覽,全書共分為三章,依次翻譯了《大學》《中庸》和《論語》的部分內容,不時穿插著作者的觀點。
《論語導讀》在法國頗受重視,該圖書館收藏的一本19世紀的手抄本(圖②,龔鳴攝)說明了這一點。法國費林出版社于2015年重新出版了《論語導讀》(圖③,資料圖片),邀請法國漢學家陶西格、梅立謙分別做導論和按語。在導論中,陶西格寫道:“讀此書就是重溫這樣一個特殊而關鍵的時刻:這是第一次以我們的語言表達孔子的思想。”梅立謙也贊賞稱該法語譯本使得更多的法國人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吉美博物館:
為何選擇這份國禮?
創立于1879年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簡稱“吉美博物館”)是亞洲以外規模較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之一,藏品達4萬余件,其中中國藏品兩萬余件,覆蓋了遠古陶器、青銅器、瓷器、漆器、雕塑、書畫等門類,珍寶無數,是法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筆者探訪時,這里正在舉辦《瓷器蒼穹——從中國到歐洲》展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本次國禮的選擇正是吉美博物館館長馬嘉麗女士的提議。
“這份國禮非?!ㄊ健?,因為法國人愛好閱讀,愛好文學和歷史?!奔啦┪镳^圖書室主任克里斯蒂娜·克拉姆羅蒂如此形容。她說,貝尼耶的《論語導讀》是第一部譯成法語的中國古典文籍,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以此為國禮微妙而細膩地展示了兩國歷史悠久的友好關系。因此,當馬嘉麗提議以此作為國禮時,立刻獲得了馬克龍總統的肯定。
克拉姆羅蒂回顧道,自利瑪竇始,前往中國的傳教士就將眾多中國經典譯成了當時通用的書寫語言拉丁文,在歐洲國家廣為傳播。他們熱心于了解中國、學習中文、閱讀經典,十分尊重中華文明,將中國的所見所聞所學寫成傳教通訊,定期發回歐洲,成為歐洲人認識中國的主要渠道。
克拉姆羅蒂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她認為,《論語》作為最重要的中國傳統經典之一,讓啟蒙時期的歐洲知識分子看到了不一樣的政治遠見和哲學思想,他們對中國和平光明的形象十分向往?!墩撜Z導讀》的創作建立在拉丁文版本的基礎之上,其中包含了貝尼耶對儒家經典的個人解讀。法國歷史小說家若澤·弗雷什認為,此書當是為法國王室而作,貝尼耶希望孔子的思想能為法國王公貴族所用,希望他們從中“汲取靈感,培養有愛、溫順、質樸和人道的精神”。
“中國文化在法國擁有很多受眾,很多研究中國文化、歷史、哲學的專家學者等常來光顧,為其漢學研究尋找思路?!笨死妨_蒂說,目前,文獻室的中國書籍有1500余種,占全部書目的10%—15%。圖書室還會定期購入剛出版的一些中國古籍的新譯本,以滿足當下讀者的需求。
普羅旺斯藏鷺軒:
《論語》有何特殊性?
為追尋這個答案,我來到了位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鄉間的藏鷺軒。綠意盎然的院子里立著一棟二層小樓,這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名譽主任研究員、著名漢學家雷米·馬修的居所。從工作崗位退休后,馬修就搬到了這里,潛心著書。因為周邊時有蒼鷺出沒,他便起了這樣一個詩意的名字。盡管已年逾古稀,馬修每日仍專心研讀七八個小時,孜孜不倦。
馬修研究先秦哲學40余年,對于《論語導讀》這份國禮的特殊性,他認為,作為第一部法語版的《論語》譯著,《論語導讀》具有極大的象征意義,代表了法中文化、語言交流的起步。他很欣慰,如今中文在法國中學教育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以《論語導讀》為國禮對未來的中文教育也必將起到推動作用。
馬修著有《孔子》一書,還與一位加拿大漢學家合作譯介了有關孔子、孟子、荀子等的相關著作。談起這些內容,馬修興味十足?!安蛔x孔子就無法研究中國哲學,無法理解中國百家思想,孔子是應當閱讀了解的中國第一位思想家?!彼f,《論語》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對歐洲思想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歐洲以外的世界觀和哲學體系,這是文明的重要發現。
馬修表示,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絕大部分歐洲哲學家都通過拉丁語翻譯作品接觸到了孔子。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盧梭、伏爾泰等對《論語》非常感興趣,曾在他們的作品中提到中國的宗廟祭祀、禮儀、孝悌、道德等內容。通過他們的作品,更多的歐洲學者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
馬修說,19世紀以后,漢學在歐洲成為一門單獨的人文學科,語言學、考古學以及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古籍研究帶來了更多便利?!爸袊幕┐缶?、綿延千年,窮盡一生也只不過窺其一角?!瘪R修感慨道,作為一種“具有生命力的事物”,中國文化值得持續反復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