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抒情 為人民壯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也難以真正深入人民的精神世界,無法觸及人的心靈、引發思想共鳴。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沒有理由倦怠偷懶,而要把黨和人民、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都裝在心間,爭當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和歌頌者。
在“今日浦東”美術作品進京展中,共展出130多幅作品。為創作這些作品,畫家們走街串巷,抬頭望高樓、低頭品民生,于自然中取形,于人民處取神。從一磚一瓦處感知風雨磨礪,在一橋一路上觸摸歷史巨變,從一樓一閣中詮釋時代進步。通過貼切的色彩、合理的布局、美麗的線條,充分展現了浦東這一改革開放橋頭堡和試驗田的時代韻味、獨特魅力。
從1942年5月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到2014年10月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貫穿我們黨文藝工作的一個核心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的中心問題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江澤民同志要求,“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胡錦濤同志認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可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初心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爭當人民藝術家。
事實上,古往今來都不缺少藝術家,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人民藝術家。二者之間的差別就在于,能否真正為人民獻藝、為人民抒情、為人民壯懷。
齊白石所作魚蝦蟲蟹皆天趣橫生,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他的創作源泉就源于生活、源于人民,畫藝造就大道至簡、返璞歸真,書畫作品留存于民、服務于民。
齊白石和老一輩人民藝術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民情懷,自覺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他們用藝術記錄人民實踐和時代進步,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他們堅守藝術理想,追求政治效果、藝術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統一;他們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
總之,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我們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地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在創作中,不可拘泥于一池一地,更不能一葉障目,而要善于走出去、請進來,善于問計于民、習藝于民。
(作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文聯副主席、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