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網絡文學的“爽”
對于網絡文學而言,能否“爽”是決定其成功(火)/失敗(撲)的關鍵。網文作家和編輯會將“爽”作為網文的評價標準,怎樣布置和處理“爽點”也成為網文寫作教學的重要內容。“爽”的標準,排斥了“美”的標準,為網文劃出了一條區隔于經典文學創作的界限。用經典文學的“審美性”、“思想性”或是“歷史性”等要求去規約網文,會顯得格格不入,不得要領。“爽”與大眾接受有關,不過它并非完全是不可闡釋的“非理性”,也并非沒有“現實性”。這個能夠帶來商業效應的“閱讀感覺”的背后,來自于可以言說的與身體有關的秘密。
相較于“美”強調超功利性,“爽”則與身體性的愉悅有關。許多食品、飲料的廣告以“爽”作為宣傳手段。以“爽”命名的流行歌曲,也以最為舒適、暢快的身體感覺表達“爽”。當然,一般意義上的網文,不同于色情文學,或是暴力文學,它們并不訴諸直接的生理快感,而是與某種間接的身體壓抑/釋放的結構有關。
身體感受,不僅來自于生理感受,還來自于某種文化心理的作用,如惡心、眩暈、顫抖、心慌等等,“爽”亦然。如果得到持續性的滿足,“爽”的感覺很難出現,“爽”的滿足感與持續性的缺失和壓抑有關。古言網文對于“絕對權力”的追逐,現代都市網文表達的對于“壟斷資本”的向往,玄幻類網文表達的對于“洪荒之力”的期待,女頻網文表達的對于“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渴望等,都能夠讓讀者“爽”。每一個閱讀網文的讀者,都會自動將自己帶入為“女主”或“男主”,以想象性的滿足獲得閱讀快感。讀者能被“帶入”,并不意味著讀者和主人公有著怎樣的共同點,而恰恰來自于讀者的“缺失”和所受到的“壓抑”。置身權力底層,深受資本的剝削,行動無力的感受和對個體情感穩定性的惶惑,恰恰是“爽”產生的前提。
對于造成自身現實處境的權力等級結構、資本分化結構、個人主義話語,大部分讀者并沒有理性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他們只能按照一直以來被塑造的眼光和思維方式經營人生,將自我命運和個體性因素相聯系。他們接受著鐵板一塊的“現實”,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渴望自己成為那極少數,甚至是“惟一的”,權力、資本或感情擁有者。當然,這種“惟一的”渴望帶來的是普遍性的缺失感,和由此產生的身體的焦躁與煩悶。“爽文”,作為欲望滿足的白日夢,應對需求而生。
“爽”的文本生成機制也具有缺失/滿足,壓抑/釋放的結構。“爽”要有“虐”的鋪墊。“男主”或是“女主”,無論身份如何,要有“受虐”的經歷。“受虐”意味著權力、資本或是感情的缺失。但“虐”的前提是設置主角光環,設置有明顯性格缺陷的“阻礙者”。所以盡管“受虐”的敘事時間可長可短,都不會產生悲觀、絕望甚至反思批判的意義生成作用。相反,“虐”得越慘,越能促成“爽”的效果。也就是說,“爽”的達成,固然是來自大贏家的結局,但更是來自于“缺失感”的營造和由此帶來的共鳴和期待。通過“虐”,溝通讀者類似的“缺失感”,通過“虐”,喚醒讀者潛隱的欲望,才是“爽文”白日夢能夠成功營造和“帶入”的關鍵。
“爽”不會關心超功利的“美”的問題。它本身就訴諸于身體的、功利性的感受。“美”在“爽文”中的功能被轉換,它會被轉化為身份的表征——美的庭院、美食等,與欲望有關的身體資本——美貌等。“爽”拒絕思想性批判,它認同現實秩序,將權力等級結構、資本分化結構默認為合理的(甚至永恒的)世界秩序,將在階層中上升,而不是改變結構作為個體幸福的歸宿。并且,雖然“爽”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但它并沒有溝通性,它的“白日夢”是以個體為中心的,并且以排斥、壓抑其他個體為特征(主人公的“爽”要建立在其他人物“不爽”的基礎上),所以沒有群體性意義,也不同于社會烏托邦,國家烏托邦。
“爽”的價值就如同美食、服裝、溫泉等所帶來的身體性的享受一樣。它在最具體、最現實、最直接的層面滿足人的需要,它是大眾的、物質性的、欲望化的,它表達著權力結構中被內化的權力欲望,和欲望無法在現實層面實現的無奈,它的價值就在于尊重了無力的個體和蓬勃的權力欲望之間的矛盾,尊重了個體身體的焦慮和傷痛。而它的局限也在于它雖然通過白日夢一時緩解了這種矛盾和傷痛,但同時卻通過對于結構性秩序的認同,增加了更多的矛盾和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