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報》試刊十三期回顧(下)
《文藝報》第一期除了刊登《發刊詞》和茅盾的文章外,還發表了許多名作家的文章,如范文瀾的《急起直追參加革命建設工作》、王朝聞的《為政策服務與公式主義——致友人書之五》、陽翰笙的《略論國統區的戲劇運動》、王亞平的《關于推陳出新》、荒草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演唱運動》、羅英的《熱烈開展中的“兵演兵”運動》。
《文藝報》發刊之初,就提倡關于大會各方面問題的商討。在第二期刊登了羽山的《意見兩三點》,在第三期刊登了安藍的《熱誠的希望——供文代會的代表們參考》。《文藝報》還特意召開了三次座談會,討論關于新文協的若干問題。6月2日出版的第五期上刊登了《〈文藝報〉第一次座談會:新文協的任務、組織、綱領及其他》,6月9日出版的第六期上刊登了《〈文藝報〉第二次座談會:關于新文協的諸問題》,6月23日出版的第八期上刊登了《〈文藝報〉第三次座談會:關于〈文藝報〉、民間藝術等》。
《文藝報》還大量報道了當時的各地文藝動態,并發表了鄭振鐸的《記蘇聯作家協會》、葉圣陶的《劃時代》、黃藥眠的《香港文壇的現狀》、鐘敬文的《請多多地注意民間文藝》、蕭三的《普希金與中國》、蕭殷的《我們需要文藝批評》等內容廣泛的文章,也發表了巴金的《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等散文、報告文學。
在大會召開前夕,《文藝報》向參會代表約稿,截稿日期是6月26日,自第八期陸續發出。如胡風的《團結起來,更前進!——代祝詞》:“就這樣,把新舊文藝工作者團結起來,把星星似地散布在勞動人民里面的全國文藝工作者團結起來,把星星似地從勞動人民里面開始成長的文藝工作者團結起來,在實際工作里面團結起來,為了更堅強更健康而團結起來,為了更深入地更廣泛地和人民結合而團結起來,為了文藝工作更光輝地發展,一步一步清洗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反動文化影響而團結起來。團結起來,更前進!”這篇代祝詞寫于6月25日夜。
柯仲平的《文代會上“數來寶”》寫于6月25日。柳青的《轉彎路上》,末尾署“一九四九年六月廿六日匆草于北平”。碧野的《在實際斗爭中改造自己》,末尾是“一九四九、六、二十五,于華大三部”。馬健翎的《我對于地方劇的看法》寫于6月26日。林山的《略談陜北的改造說書》寫于“1949年6月北平”。此外還有李束為的《民間故事的采集與整理》、董均倫的《趙樹理怎樣處理〈小二黑結婚〉的材料》等等,以上約稿陸續刊發于第八期至第十一期。
《文藝報》創刊時,即制定如下方針:準備情況,幫助學習,交流經驗,研究問題,展開批評,推進工作。這六項又是根據下面一條總方針出發的,那就是:通過各種具體問題來宣傳毛澤東的文藝思想與新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文藝報》確定了作家及文藝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然后逐步擴大到文藝愛好者中間去。
《文藝報》發刊之初,就提出它不僅是文藝工作者的刊物,而且也是群眾對文藝工作發表意見的園地。為了加強與廣大群眾的聯系,及時了解各地群眾文藝運動的情況,以便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曾先后向全國各地發出廣泛征聘文藝通訊員的啟事。在啟事發出后的半個月內,就得到各地同志熱烈的響應。由于許多人對于《文藝報》的性質、內容和寫稿的范圍都不夠了解,寄來許多不適合《文藝報》性質的稿件,所以《文藝報》特發了一封信。
在《文藝報》正式創刊前,9月16日,《文藝報》編委會刊發《給愿意做文藝通訊員的同志們的信》:“《文藝報》是文藝工作與廣大群眾聯系的刊物。它用來反映文藝工作的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問題,展開文藝批評,推進文藝運動。內容包括文學藝術的理論研究、批評,各地文藝工作動態,作品評介,書報推薦,出版消息,及群眾對文藝工作與作品的意見等。”
密切聯系群眾,這是《文藝報》繼承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解放區文學一貫重視蘇聯文學與文藝思潮的傳統。《文藝報》的發刊與創刊,同蘇聯《文學報》有著密切關系,參照了蘇聯文學體制中的相關內容。1934年,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蘇聯蘇維埃作家聯盟”。蘇聯蘇維埃作家聯盟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文學報》。1948年底,丁玲訪問蘇聯,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學習蘇聯的文藝界的領導方式和文學體制。當時的蘇維埃作家聯盟主席法捷耶夫曾向丁玲建議,“最重要的就是報紙,這是教育作家、教育讀者的最好的工具”。
丁玲本人曾經主編過上海左聯機關刊物《北斗》,對辦刊物有一種情結。1941年5月16日,黨中央在延安創辦《解放日報》,丁玲出任《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主編,編輯還有陳企霞、黎辛。當時,所有不用的稿子都退還作者本人,并寫信給作者提意見,作為培養文藝新人的工作。丁玲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出滿100期后離職,后由舒群任主編。
當1949年第一次文代會結束后,有人建議把《文藝報》和《人民日報》副刊合并,丁玲堅持把《文藝報》辦下去,她本人也成為1949年9月25日正式創刊的《文藝報》主編,任期為1950年1月至1952年1月。此后,丁玲因去大連養病辭去主編職務,由馮雪峰繼任,任期為1952年1月至1954年8月。在丁玲擔任主編期間,還有陳企霞、蕭殷兩位主編,顧問是阿英。
《文藝報》雖名為“報”,實則為刊。直到1985年7月6日,《文藝報》正式改刊為報(周報,對開4版),成為名副其實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