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向著經典化的努力
《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叢書(第一輯)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第一次詳盡解讀了網絡文學發展進程中的名家名作,梳理了中國網絡文學重要作家作品,對網絡文學重要作家作品做出全景式的掃描,提煉、提升、提純了網絡文學的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為中國當代文學增加了網絡文學重要作家作品指南,勾勒出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軌跡,推動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推動網絡文學精品化進程,為網絡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留下寶貴的研究藍本。
這套叢書首次嘗試以這種體例,每輯5本,每本由國內一線評論家撰寫導讀文字5萬字,配以作家作品精選20萬字,向更多的讀者普及網絡文學名家名作。依版權授權先后結輯出版。作為作家出版社的重要選題,這套叢書得到了中國作協黨組和網絡文學中心的支持。在作家出版社的推動下,在文學網站、網絡作家的大力配合下,歷時兩年,主編肖驚鴻組織評論家撰寫導讀、遴選名家名作,第一輯得以出版。第二輯準備付梓,第三輯正在撰稿。第一輯收錄的5部作品,有辰東的《遮天》、貓膩的《將夜》、我吃西紅柿的《吞噬星空》、血紅的《巫神紀》、骷髏精靈的《星戰風暴》。導讀部分分別由肖驚鴻、莊庸、夏烈、周西籬、烏蘭其木格撰寫。
精準的導航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為《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作序。他寫道,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與這個偉大的時代一道,經歷了巨大的發展變化,其中一個標志性的現象,就是網絡文學的興起。以通俗大眾文學之魂,托互聯網與媒介新革命之體,網絡文學如同一個嬰兒,轉眼已成為青年。網絡作家們朝氣勃發,具有汪洋恣肆的創造力,架構了種種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世界。科技與商業裹挾著巨大變革中釋放的青春、激情和夢想奔騰向前。時至今日,作者是有的,作者群體大到過千萬人;作品是有的,作品總量已逾兩千萬部;讀者就更多了,讀者群體數以億計。
李敬澤指出,網絡文學是新生事物,也是一片充滿活力的文化熱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生機勃勃的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網絡文藝的發展,勉勵廣大網絡作家加強精品創作,以充沛的正能量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所以,這套《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生逢其時,它將有助于探索網絡文學藝術規律,凸顯網絡文學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推動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同時,它也是精確的導航,通過這套叢書,我們將能夠比較清晰地認識網絡文學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比較準確地把握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和發展前景。
李敬澤在序言里對這套書的體例做出了說明。這套叢書的入選作者是目前公認的網絡文學名家,入選作品是經過一段時間檢驗的代表作。而導讀部分由目前活躍的網絡文學青年評論家群體擔綱。預計這套叢書的體量將達到10輯至20輯全套50冊至100冊。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也是值得耐心、持續地做下去的工作。
李敬澤表示,盡管網絡文學的理論建設近年來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將理論落實為面對作品的、具體的分析和判斷,實際上仍然是艱巨的課題,也是網絡文學理論評論工作的薄弱環節。網絡文學必須證明自己不是即時的快銷品,它需要沉淀、甄別、整理,需要積累經驗,逐步形成自身的傳統譜系,需要展開自身的經典化過程。這套叢書就是向著經典化的努力。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和網絡文藝的重要論述為指導,自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向現在的讀者,也向未來的讀者交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文學責任與時代擔當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表示,他對這一套叢書期待已久,這套書也屬于他的網絡文學夢之一。因為肖驚鴻博士和諸位網絡文學評論家的共同努力,這套叢書終于問世。由此想到,在我們這個時代,只要堅持,只要期待,只要奮斗,許多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陳崎嶸指出,這套叢書推出之際,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新中國70華誕。這是歷史和時代投射在這套叢書上的印記。它,是一種昭示,寓意了這套叢書與新中國、與改革開放的關聯。它更是一種標尺:網絡文學要與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度、偉大的時代相稱。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套叢書的作者、評者、編者均肩負著重大的文學責任、文化責任乃至時代責任。遴選與導讀,是一種詮釋與鑒賞,更是一種導向與推介。他希望,這套叢書能走進網絡世界,實現網來網去,得到網絡作家的認可、網民讀者的歡迎、文學網站的關注。
面向大眾指向經典
浙江省作協黨組副書記、浙江省網絡作協主席曹啟文認為,這套導讀叢書,不光是對深奧的理論進行導讀,更是對受眾很廣的網絡名家作品進行導讀。網絡文學作品多,作品的字數多,類型也多,讀者數量更多。四多的狀況,必須要在眾多作品當中,給讀者一個指向。這套導讀恰逢其時,契合網絡文學創作的發展。這是現實的需要,業態發展的需要,也是讀者的需要,研究的需要。要跟蹤閱讀,關注讀者,引領讀者。導讀導讀,就是介紹、鑒別、鑒賞、評定、評論、推介,等等。不僅對讀者有幫助,作家也可以通過導讀了解評論家的評價。創作是比較感性的,評論卻是理性的。評論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視角對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所以作家在創作中也可以跟評論家交談,了解評論家的看法,同時促進自己的創作,校正自己的創作。導讀就是為讀者做向導,為作者做導向。讀者有了向導,作者有了導向,就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這是意義之一。
還有一層意義,就是面向大眾,指向經典。經典其實是在碰擊中產生的。過去有句話:什么叫經典?經典是由時間來產生的。其實這并不全面。好多的經典被時間埋沒了,被歷史埋沒了。我們從中國的古詩詞歷史中得知,比如《詩經》是孔子編錄的。所以我們現在才知道有《詩經》,《詩經》才流傳到現在。再比如那么多的唐詩,如果沒有好的選本,唐詩經典怎么能夠流傳到現在?清朝最早編錄的全唐詩有四萬多首。這個數量老百姓是沒有辦法看的。后來,有個叫沈德潛的人,搞了一部《唐詩別裁》,選了兩千首不到,但是兩千首也是多的,一般老百姓也沒有辦法讀。最后,到了《唐詩三百首》,這個選本才真正把大眾化和經典化結合在一起。所以這個選本非常重要。最后再提《唐詩別裁》,“別裁”兩個字,是杜甫的一首詩里提到的,他叫“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別裁是什么意思?別就是甄別、區別。裁就是剪裁、編輯,指的是對這些詩句有所甄別,甄別偽劣。那時所指不是現在的盜版,也不是抄襲,指的是一些輕浮的、沒有藝術思想的東西,即要親風雅,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現實主義題材,有內容,有人民性,有藝術含量,有溫度,有情懷的作品。所以編寫作品其實不是簡單的匯編,是要評論家有新的發現,有評論家自己的評判標準。這項導讀工作已經啟動了,要一輯一輯的編下去,一本一本的編下去。從普及指向經典。相信在網絡文學的發展史上,乃至中國文學的發展史上,待我們回頭看時,這部導讀會很有意義。
兩個第一次
作家出版社的責編之一袁藝方認為,網絡文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局面,網絡文學的作品數量巨大,讀者群體巨大,產生的影響也巨大。特別是現象級的作家作品出現,使得網絡文學創造了我國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文化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網絡強國的戰略高度上指出了正確引導網絡文藝健康發展的重大意義,作家出版社推出這套由肖驚鴻主編的《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叢書,確實正逢其時。這套叢書打破了兩個第一,一是作家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網絡文學研究作品,二是第一次將網絡文學納入出版社的重點項目。全社上下都十分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通過這套叢書我們既要向讀者朋友介紹網絡文學發展至今的精華作品,也要引導大眾對網絡文學作品的理解更進一步。不只是停留在休閑娛樂的角度,而是要從藝術價值、思想價值等方面,高度總結這些為大眾認可喜愛的作品。希望這套叢書不僅要在網絡文學界成為閱讀的經典和指南,更要在純文學領域推廣普及。不僅要成為粉絲讀者的案頭書,也要成為各級有關部門的工作資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深感作為出版機構的使命和責任,也將和叢書的編委會將這套叢書一起做大、做好,得到讀者的認可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