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展現多彩文化 彰顯大美氣象 ——新中國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
    來源:人民日報 | 吳長江  2019年06月23日08:29

     高原的歌(油畫)   詹建俊(中國美術館藏)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其所蘊含的生命活力、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獨特的審美觀念,吸引著一代代美術工作者墾耕于此。少數民族文化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作為新中國美術一支重要脈絡,既為“民族”和“地域”美術的研究與創作提供范本,也對民族文化復興、建構具有中國精神的現代美術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發現民族風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等公路的修筑,不少美術工作者將腳步邁向西部和北部等邊疆地區,體驗生活,開展寫生和創作。新中國,人民成為真正的主人。少數民族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美術工作者表現新社會的生動感人的素材,并由此成為書寫時代氣象的重要方式;同時,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多彩風情,為美術工作者帶來強烈視覺沖擊,一批批美術工作者不斷以此為依托探索藝術本體。其中尤以藏族題材美術創作表現最為突出。

    董希文是新中國最早進藏的美術工作者之一。他于1954年、1955年、1961年三次進入西藏寫生,以敏銳的觀察力、深切的感受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創作了一批反映西藏生機勃發、充滿幸福之光的美好圖畫,如新中國美術經典油畫《春到西藏》。

    同時期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還有葉淺予中國畫《中華民族大團結》、周昌谷中國畫《兩個羊羔》、艾中信油畫《通往烏魯木齊》、黃永玉版畫《阿詩瑪》等。1954年前后,黃永玉為撒尼史詩《阿詩瑪》的創作赴云南省路南縣額勺依村生活了兩個月,以中國傳統木版套色語言和精美樸素的造型,成功創作表現撒尼青年愛情故事的木刻組畫《阿詩瑪》。這些作品感情真摯,造型手法樸素、自然,以不同視角、不同表現形式,傳遞了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深切表達經歷過舊社會的美術工作者對新中國發自內心的贊美。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一批批感人力作產生的基礎。

    60年代,藏族題材美術創作迎來新的高產期,美術工作者一次次奔向青藏高原。如潘世勛數十次赴藏深入生活,1960年創作的組畫《翻身曲》就源于他對西藏牧民翻身做主人新生活的深切體驗。

    對青藏高原懷有深厚情感的還有李煥民、徐匡等。李煥民從上世紀50年代起便深入四川阿壩、甘孜等高原牧區,駐村與牧民同勞動、同生活,深切理解牧民新舊社會的情感變化,其版畫作品從《揚青稞》到《初踏黃金路》,以淳樸、強烈的造型語言,表現了青藏高原新主人的精神面貌。

    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巨變、西部雄山壯水滲透的自然之美、少數民族同胞發自內心的歡歌笑語,都成為美術工作者發現美、滋生創作靈感的動力。他們以激情入畫,出入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民間文化中完成自身藝術升華。如朱乃正幾十年生活在青海,創作始終貫穿對第二故鄉的濃濃深情,其藝術影響了幾代青年美術家。這都彰顯出少數民族題材所具有的強大內生力。

    掀起時代潮

    改革開放后,在各種全國性美術展覽、民族團結主題展覽、雙年展等大型展覽以及活躍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帶動下,“民族題材熱”繼續升溫。

    這一時期,少數民族題材創作更加豐富,展現出新的審美意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靳尚誼油畫《塔吉克新娘》,將中國審美趣味中的“意”與西方油畫中的“形”相結合,成就了新古典主義油畫創作高峰;袁運生為首都機場航站樓創作的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沖破思想束縛,以獨特的造型構成、形式鮮明的繪畫語言,成為人物畫范例;詹建俊油畫《高原的歌》,則根據其青藏高原之行的印象和想象,以新的表現方式展現出藏族人民新的時代風采。同時,以丁紹光、蔣鐵峰為代表的一批云南畫家,以反映少數民族風情的裝飾性繪畫,成就“云南畫派”。

    在藝術走向多元、新潮美術迭起的時期,對少數民族題材的關注,依然體現為美術工作者的文化自覺。像黃胄從50年代起便常年深入新疆寫生。進入80年代,他步入創作盛期,完成一大批表現新疆人民生活的巨作,如《歡騰的草原》《帕米爾之舞》等,影響了中國人物畫發展。再如劉秉江自70年代末不斷深入新疆地區,創作了一批形式新穎、頗具表現力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學的他,幾十年來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美術專業人才。

    新世紀前后,越來越多的美術工作者加入到少數民族題材創作工作之中。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與時代同行的少數民族題材美術,不再拘泥于民族生活和民族風俗風情的傳遞表達,更向著民族性、精神性、情感體驗和形式語言的突破轉型、深化,彰顯出時代的大美氣象。

    開掘藝術美

    經過一代代獻身少數民族地區美術事業的美術工作者的艱辛跋涉,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已形成獨特體系,研究不斷深化、創作隊伍不斷擴大、西部美術事業繁榮發展……

    近10年來,中國美協先后推出少數民族主題創作大型系列專題研究展,如“靈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 多彩貴州”“美麗南方·廣西”等,意在通過系統梳理各地域民族題材美術發展脈絡、創作成就以及人文價值,以研究帶創作、以創作促研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良好反響。在此基礎上,相關機構多次組織少數民族主題藝術展赴外交流,先后在羅馬、米蘭、悉尼等地舉辦“雪域高原——中國繪畫作品展”等,進一步加強了中外藝術交流。

    新時代,老一輩美術工作者繼續以少數民族題材書寫新的時代氣象,在身體力行中積極推動民族美術繁榮發展,如韓書力扎根西藏40余年,既創作了凝聚深厚人文精神的佳作,又發掘培養了一批藏族青年美術家,提升了西藏美術創作整體水平;中青年美術工作者自覺深入研究民族地區歷史文化和傳統藝術,向深層內涵努力開掘。如曾自愿赴西藏大學工作的于小冬,創作了一批表現西藏人文精神風貌的佳作。生長于新疆的油畫家趙培智,于創作中不斷尋求新的意境表達,作品《來自高原的祈福——“5·19”國家記憶》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金獎。

    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帶動了民族文化的研究、活化和轉化,豐富了中國現代美術并強健了其審美品格。其于形式和內容上的拓展,促進并拓寬了國、油、版、雕及漆畫、新材料等美術品類的發展,使其藝術語言特征更加鮮明;其廣泛吸納、借鑒民族文化元素,以造型力度強、形式構成新、內涵豐富的藝術特征,滿足了人們對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想象。同時,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現實題材美術創作,推動了當代人物畫發展。其70年來積累的優秀作品,與其他藝術經典一起構成新中國美術創作的高度。

    隨著美術事業繁榮發展,民族教育連年攀升,中國美協等機構長期實施培訓計劃,以及民族地區文化建設逐漸推進,如青海美術館、貴州美術館的建立等,民族地區美術事業不斷進步。尼瑪澤仁、其加達瓦、阿鴿等四川少數民族美術工作者,作為新中國最早培養的少數民族專業創作人員,在各自藝術領域為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隊伍,從以漢族美術工作者為主,到少數民族美術工作者同樣成為骨干,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中青年美術工作者也成為許多重要創作工程的骨干,如“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題材百幅唐卡工程”、多彩貴州大型書畫“雙百”創作工程、“中華家園”美術創作項目等。這些大型創作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少數民族中青年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水平。

    一代代創作者,在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基礎上,觀照民族精神和時代審美,以高蹈的視野、執著的精神,開時代新風、寫民族風骨,描繪五彩繽紛的新中國畫卷。

    (作者為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精品国产柚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91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