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斯:佩索阿的狂野面具
“永遠當一個會計就是我的命運。”費爾南多·佩索阿感嘆:“而詩歌和文學純粹是在我頭上停落一時的蝴蝶,僅僅是用它們的非凡美麗來襯托我自己的荒謬可笑。”
現實生活無聊沉悶,佩索阿并不甘心于這樣的命運。在葡語里,“佩索阿”的意思,既是“個人”也是“面具”。也許受到名字的啟發,“讓我們像斯芬克斯一樣,直到我們忘記自己是誰,盡管這樣做不真實”。佩索阿在寫作時用了很多異名,為每個異名者編造獨特身世、獨立人格和寫作風格。人數多達七十余位,各居其位,相互結交,書信往來,暢談歡笑。
除了佩索阿自己之外,這個特別的“朋友圈”有三位明星:浪漫主義天才詩人卡埃羅、未來派詩人岡波斯和新古典主義者雷伊斯。在眾多的面具詩人里,岡波斯的情感表達最狂野最直接,《想象一朵未來的玫瑰》就是岡波斯的代表詩選。另外,這部詩選附錄了以岡波斯署名的隨筆《回憶我的導師卡埃羅》以及以佩索阿署名的短篇小說《無政府主義銀行家》。在佩索阿的設計里,卡埃羅是太陽一樣的存在,其他人都圍繞在他周圍,可惜卡埃羅像許多浪漫主義天才詩人那樣在26歲時就英年早逝了,岡波斯熱愛卡埃羅,他哀悼他,情真意切,“在靈魂中清晰地看到他”,佩索阿是拙笨的,而岡波斯勇于展現內心的感受。
翻開《想象一朵未來的玫瑰》,宛如看見里斯本一座灰褐色的辦公大樓里,某個卑微的無名小職員利用他余暇的些許時間,埋頭紙堆,寫下救贖自我的詩句。
“我在甲板椅子上閉上眼睛,/命運如一座懸崖,矗立于我的靈魂。”岡波斯早年求學蘇格蘭,后來成為造船工程師,大部分時間環游世界,走南闖北,漂泊不定,這是孤寂沉悶的會計師佩索阿不可能擁有卻渴慕的生活,“我的全部渴望它,/就像渴望別的”。
岡波斯代替佩索阿去往遠方,去嘗試,去冒險。佩索阿是封閉的,而岡波斯是敞開的,毫不掩飾的,激情澎湃的。岡波斯沉溺感官的享樂:“尋求東方往東的東”。他放縱不羈,熱烈奔放,他替他呼喊:“見鬼吧生活,連同對它必需的忍受!”
在文學批評經典《西方正典》里,哈羅德·布羅姆盛贊岡波斯創作的《頌歌》和長達三十頁的《海之詠》,詩人以狂飆激越的風格致敬惠特曼。盡管本部詩選皆為短章,沒有收錄這兩首名作,那些船舶、碼頭、浪濤、海員生活的歌詠,洋溢著海洋的氣息,依然有《草葉集》的影像。另外的詩篇,街道、路燈、咖啡館,特別是這首《我們在里斯本鬧市區偶遇,他走向我》,仿佛本雅明的都市思考,也仿佛波德萊爾在巴黎街頭與老婦邂逅的場景。
佩索阿有些像卡夫卡,性格孤僻,寡言內向,遭遇也相似,孤獨終老,大部分作品都是后來發現的遺稿,逝世后才獲得了肯定和贊美,余波裊裊。有人說,在佩索阿的世界里,每一個面具后面,只有更多的面具,除了文本,還是文本!正如詩人自己所說:“我將靈魂分割成許多碎片/和許多人物。”每一塊碎片都能折射分裂的自我,互相補充互相對抗,互相拆解互相交融,最后的組合略大于宇宙。有人說佩索阿是一個創造了奇跡的詩人,早在結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流行之前,佩索阿已經以他特立獨行的方式宣示了“作者已死”,他拒絕把作者束縛在固定的模式里,寫作獲得了客觀性,意義得以流動變化,不同視角都能產生新的詮釋,他穿透了那最困惑的問題——什么是我。
比起文學理論的理性分析,我更愿意把佩索阿視作一個普通人,像我們一樣每天謀生亦謀愛,因此虛構一個世界,創造一些對話者,一點點怯弱,一點點勇氣。“是的,是我,我自己,我變成的樣子,/某種自身的附屬品,給自己準備的備用零件,/我真實情感的不規則外包裝——/我是我,在我之中,我是自己。”岡波斯,或者說佩索阿,早就寫下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