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館聘任第八屆客座研究員 第七屆客座研究員屆滿離館
6月3日,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離館暨第八屆客座研究員聘任儀式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儀式并頒發聘書。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出席并講話。
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制度是中國作協培養優秀青年評論人才的重要舉措。自2011年確立以來,已有7屆共69位青年批評家陸續加入客座研究員隊伍。該項制度有效促進了青年批評家的成長,贏得了文學界、學術界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廣泛贊譽。經過中國現代文學館學術委員會的嚴格評審,張克、盧燕娟、楊丹丹、陳培浩、來穎燕、朱羽、李章斌、程旸、胡桑共9位青年批評家成為第八屆客座研究員。這也意味著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黃燈、申霞艷、木葉、劉江凱、李音、沈杏培、李廣益、劉芳坤、李松睿、張光昕屆滿離館,他們被聘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以新的身份繼續參與文學館研究活動。
李敬澤在講話中總結了第七屆客座研究員受聘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對新加入客座研究員隊伍的第八屆成員表示歡迎和祝賀,并對他們未來的學術研究提出要求。李敬澤說,七年來的實踐證明,客座研究員制度在推動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工作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歷屆客座研究員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要站在中國當代思想的前沿和文學創造的現場,真正成為其中的創造體和建設力量。回顧過去七年,歷屆客座研究員已經成為活躍在中國文學批評界的有生力量,希望屆滿離館的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離館不離家”,受聘為特邀研究員后,繼續關注和推動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工作。他表示,新一屆客座研究員是經過廣泛推薦和審慎遴選產生的。相信新一屆客座研究員一定能像歷屆研究員一樣,在一年聘期中經歷活躍的思想交流和充實的學術生活。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一代學者和評論家一定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大責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要深刻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更要深刻認識新時代人民生活和精神的重大變化,在學術上和文學上作出有力回應,推動這個時代的文學觀念變革和藝術創新。
出席儀式的中國作協領導與客座研究員合影留念
第七屆客座研究員代表申霞艷在發言中說,客座研究員來自全國各地,相互的交流切磋能使大家超越地域從更高層面觀察文學,思考文學問題。文學館的一系列特色活動本身對慣性的日常生活也構成刺激,比如麥克尤恩見面會打開了一扇門,使參與者得以用世界文學視野重新考量中國文學;而對詩歌的研討也有助于小說研究者從外部打量小說文體;諸多對文學現象和具體作家的研討都促進了閱讀,更深化了思考。她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要強化對文學評論本體的思考,超越“小我”,走出舒適區,思考時代,思考未來,勇敢地肩負起大時代的新使命。
第八屆客座研究員代表陳培浩表示,來到成立已經34年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為第八屆客座研究員中的一分子,既領受了一份來自中國現代文學傳統的精神饋贈,又不能不感到身后正在變動的歷史對文學批評提出的嶄新要求。文學批評不僅是收獲某種知識成果、學術名譽的工作,也不僅是批評家馳騁才華和智慧的心智實踐,它最終要求在時代風雷激蕩中,校正自我與世界的關系,依憑精神的根據地發出文學的提問,在審美和價值上,為人們提供一種可能性,發揮撥開迷霧的指南作用,艱難而執著地去確認一種嶄新的文化精神。
儀式之后,鐵凝、錢小芊、李敬澤等還與青年批評家們一道參觀了正在文學館展出的“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特展”。
出席儀式的還有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李一鳴、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飛。儀式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主持。
(攝影: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