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每個寫小說的人,都會嫉妒那一刻的大仲馬 ——兼談21世紀的寫作者要從小說的黃金時代里汲取什么
    來源:文匯報 | 黃昱寧  2019年05月29日07:51

    只有19世紀的作者,才會廣泛而自信地使用全知的“上帝視角”。他們相信文學可以指點江山俯瞰眾生,直面個體與社會的所有疑難雜癥。

    今天我們呼喚的,是對掌控敘事的信心,是與讀者形成默契的信心,是對自身創新能力的信心。

    狄更斯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洞悉倫敦大街小巷的一切奧秘,他似乎早就準備好為后世留下一幅維多利亞時代的全景圖

    “重返19世紀”正在成為文學界一個熱門的話題,這實際上是基于文學史的共識:19世紀是小說這種文體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何以“黃金”?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線條梳理一下。

    我們當然可以把小說的原始形態一直追溯到荷馬奧維德時期,但是文學史家通常會把現代意義上的小說誕生的時代定義成十七、十八世紀,人們之所以將這段時期追認為小說發展史的真正開端,主要是因為這是見證“故事”的樣式發生一系列裂變的時代,這是印刷出版行業的發展與小說創作能力、受眾期待逐漸匹配、即將形成良性循環的時代,這是迎來《堂吉訶德》和《魯濱孫歷險記》的時代。

    十七、十八世紀的典型小說讀者大致是這樣的:他(更大概率是“她”)從出版物上讀到一個故事,并不一定會明確意識到自己正進入一個虛構的世界,因為當時還遠沒有形成系統的小說理論,小說的各種類型都還沒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足夠的默契——甚至,虛構與真實的界限也并非涇渭分明。18世紀中期的英國文學大佬塞繆爾·約翰遜對小說這種新生事物的嘲諷頗有代表性。對于當時流行過的一部篇幅巨大、節奏緩慢的書信體小說,他揶揄說,如果你想知道它的故事情節,會急得想上吊。在約翰遜看來,除非小說對人類行為的洞悉具有引人向上的態勢,否則毫無價值。

    小說家與小說同步成長。在小說尚難以在文學殿堂中占主流的年代(那時普遍認為戲劇、詩歌和散文更“高級”),最終留在文學史上的名字都是開疆拓土者。塞萬提斯頂著“騎士小說”出現,拿出的作品卻構成對整個類型的反諷——《堂吉訶德》被定義為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歐洲小說,是因為他徹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套路;笛福偽裝成魯濱孫·克魯索本人,他充滿想象力的故事披著紀實報道的外衣,但時至今日,他留下的“荒島文學”遺產甚至能接上科幻小說的軌(比如《火星救援》);深藏在閨閣中的奧斯丁小姐,從當時鋪天蓋地的“感傷文學”和“哥特小說”中破繭而出,當她決意從日常生活里尋找比古墓麗影更動人的戲劇性時,小說的發展之路,便又插上了一個重要的坐標。拓荒者眼前固然滿目荒涼、遍地荊棘,但也意味著,那時的小說創作充滿未知的可能性,每種新發現都可能帶來一連串新變革。

    經過十七、十八世紀的蓄勢,19世紀小說的爆發式增長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在19世紀,小說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迅速提升,小說“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讀物”(語出安妮特·T·魯賓斯坦所著的《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幾乎所有的小說類型都不再依靠一兩個天才的英雄式突圍,而是此起彼伏相互呼應,成為壯觀的群體效應。而所謂“世界文學”的概念,也是誕生于19世紀上半葉。歌德在魏瑪的小鎮勾勒“世界文學”藍圖,19世紀的最后一年,林紓與王壽昌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成為第一部翻譯到中國的外國小說。

    19世紀的文學現場是怎樣的,不是我在這能簡單概括的。不過,我認為,可能有這兩方面是現代小說家最為羨慕的,也是不可復制的:

    一是當時識字人口的規模已足夠支撐起小說的龐大閱讀面,而影像等其他傳播記錄手段尚未發展成熟。在攝影術尚未普及的年代,狄更斯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洞悉倫敦大街小巷的一切奧秘,他似乎早就準備好為后世留下一幅維多利亞時代的全景圖;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花了整整一章來論述印刷術如何代替建筑成為記錄、傳承人類文明的主要方式,這里頭當然包括當時最受歡迎的文學樣式——小說。所以我們現在看當時的小說,作者總是那么理直氣壯地耗費大量筆力來鋪陳環境、肖像、器物,全然不顧敘事速度,毫無顧忌地宕開一筆,大段地抒發感受與議論,那時的小說家似乎都具有為歷史留下獨特文本的意識,那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

    二是19世紀的小說家開始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報酬,版稅制度讓小說家的生計得到保證,流行的報章雜志的連載依靠懸念將讀者與作者緊密聯結在一起,小說的敘事節奏由此被推向最佳狀態。惟有19世紀的作者,才會廣泛而自信地使用全知的“上帝視角”,他們相信文學可以指點江山俯瞰眾生,直面個體與社會的所有疑難雜癥。小說家說哪里有光,讀者便認定哪里有光。雨果和他筆下的人物穿行在法國大革命的腥風血雨中,卻始終用噴薄的熱情歌頌比時空更為長久的“美”與“愛”,《巴黎圣母院》直接推動了長達20年的建筑修繕。法蘭西讀者的愛戴在他的葬禮上表露無遺——那是一場超過二百萬人參加的國葬,最后差點變成一場全民狂歡。

    正是在此意義上,小說寫作者時不時地要回望19世紀。那里不僅是當代小說各種技術和故事類型的資料庫,更是小說家們汲取“元氣”的能量場。

    一代又一代的小說家,搭建框架、推敲細節,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尋找的,也就是唐泰斯突然要面對茫茫大海的,那一刻

    二戰結束后陸續涌現的文學名詞和小說流派,可能比此前的總和都多。對普通讀者而言,弄清現代主義究竟在哪個時間點進入后現代主義,“后殖民”與“新歷史”分別代表什么,或推理小說究竟分出多少亞類型,并沒太大的意義。社會現實的動蕩和傳播方式的劇變,使小說作者與讀者間的信任感漸趨微妙。敘事套路仿佛已經窮盡,連“生活比小說更精彩”都成了老生常談。小說家進退兩難,時而希望勇往直前,沿著文體實驗的道路越走越遠;時而又希望重溫現實主義的榮光,回歸古老的故事傳統。

    所以,當討論“重返19世紀”時,是知道其實不可能再回那時代的一種呼喚。我們在呼喚的,是對掌控敘事的信心,是與讀者形成默契的信心,是對自身創新能力的信心。舉個例子,《基督山伯爵》里唐泰斯越獄的部分,小時候站在讀者的立場,只顧跟著情節往前走。這一回,我試著站在作者的立場,揣摩著大仲馬在唐泰斯好不容易假扮成尸體,被獄卒抬出監獄,即將獲得自由的那一刻,突然玩了個花招,把他、也把我們這些讀者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寫到這里,大仲馬只用了短短一句話:大海就是伊夫堡的墳場。

    先前,作者故意讓主人公,也讓讀者誤以為,尸體將被埋進獄卒口中的“墳場”。我們以為,墳場就是真的墳場,沒想到,在伊夫堡,大海就是墳場。也就是說,唐泰斯剛剛越獄成功,就要被綁上一只36磅重的鐵球、拋進大海。他得在海中求生,同時還要計算獄卒發現真相的時間,逃離他們的再次追捕。當我們站到作者這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好故事的決定性時刻。我們的同情、焦慮,加快分泌的腎上腺素,格外強烈的代入感、宿命感、荒誕感,都跟隨著唐泰斯被獄卒扔進大海的一剎那,達到了峰值。一代又一代的小說家,那些編故事的手藝人,搭建框架、推敲細節,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尋找的,也就是唐泰斯突然要面對茫茫大海的,那一刻。

    為了這決定性的時刻,大仲馬需要及早埋伏一些東西。他得先漫不經心地交代監獄建造在一座島上,但這信息并不與墳場產生任何直接的關聯。然后,他得讓唐泰斯反復演練的周密計劃里偏偏忽略了這個可能性,卻又在扮演尸體時本能地在右手上握好一把刀,能夠幫助他在海中割斷腳上的繩索。在更早前的情節里,不要忘記,唐泰斯出身就是一個水手,這為他能最終在海中脫險,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每個寫小說的人都會嫉妒那一刻的大仲馬,那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海有海要刀有刀的時刻。我想,在21世紀,我們仍需在想象中穿越時空,重返19世紀,也就是為了尋找那樣的時刻——或者說,積攢起足夠的勇氣,相信自己會找到這樣的時刻。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