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所屬報刊社網以優秀作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今年以來,中國作協所屬報刊社網積極策劃選題、開設專欄,推出了一批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發生的歷史變革的優秀文學作品,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文藝報》開設“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專欄,約請多民族的老中青作家講述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老作家程樹榛講述了從抗戰至今親歷的京杭大運河從戰亂到繁華的變化。老作家原因、王賢根以鮮活的文字回憶了自己伴隨新中國的成長走上了文學道路的感人故事。白族作家和四水通過小小郵票的歷史講述父輩與自己的命運變遷。獨龍族作家李勇講述了故鄉獨龍族發生的巨變。彝族作家余繼聰通過一個普通家庭70年的改變展現鄉村發展軌跡。《文藝報》將繼續開設相關專欄,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的發展與成就、個人的命運變遷,展望祖國建設新的輝煌。
《人民文學》從今年第2期起開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選作品”重點欄目,刊發了阿勒得爾圖的報告文學《紅色文藝輕騎兵》、趙德發的長篇小說《經山海》等作品。從年初開始面向全國征集“我和我的祖國”稿件,并積極向名家約稿。第4期刊發了艾平的中篇小說《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后連續刊發了海倫納的中篇小說《鴻雁的故鄉》、厲彥林的散文《城市》等名家力作,從各個角度、層面書寫新時代情景氣象、新時代精神氣韻、新時代人物氣質,呈現“我”與祖國的共同成長。刊物擬于第8期刊發“我和我的祖國”作品專輯,以集束的方式呈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建設成就。同時,遴選“我和我的祖國”優質稿件,向《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等報刊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供稿,選用率達80%以上。英文版還與外文出版社合作,選擇、翻譯近年在刊物發表的“新時代紀事”“時代楷模”等欄目重點作品,即將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刊。意大利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俄文版也將精選歷年翻譯作品,以“新時代”為主題出版多語種精選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民族文學》開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欄目,截至第5期,共刊發郭培明(回族)的散文《不語泉眼浪漫心》、馬克(回族)的詩歌《祖國,親愛的祖國》、彭愫英(白族)的紀實文學《追夢高黎貢山》、那家倫(白族)的散文《我們永遠向太陽》、卜谷(滿族)的紀實文學《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劉青梅(土家族)的散文《平安繡》等作品共10篇。自第5期起,特別標注了“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字樣。截至目前,《民族文學》征文郵箱共收到征文作品4000余件,并有6篇散文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分別發表。這些作品題材豐富,有的描寫當下人民的幸福生活,有的歌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有的書寫奮斗在各個崗位上的先進分子,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反映出國家逐步強盛、人民的偉大實踐和昂揚的精神風貌,并向祖國獻上深深的祝福。
《詩刊》今年起在“新時代”欄目推出反映新時代新氣象的詩作。5月號特別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小輯,刊出蘇雨景的《該怎么書寫我的祖國》、聶茂的《蛟龍號之暢游海底》、邵悅的《為祖國燃出一小塊紅紅火火》、苗紅軍的《北斗導航》、田湘的《第一書記》、陳國良的《洛川的路》、黎陽?的《在金口河,觀摩三線工作舊址》、蘇軍的《礁石在創作》、朱小勇的《高鐵司機陳承儀》等作品。這些詩作或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多個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或書寫人民的偉大創造實踐和昂揚精神風貌,在抒情、敘事的巧妙結合中,展現新時代詩人對祖國的深沉之愛和美好祝福。《詩刊》6月號將繼續設置“我和我的祖國”小輯,推出張學夢、王二冬、藍花傘等8位詩人的詩作。
《中國作家》紀實版從2019年第1期起刊發了李春雷的《中國鉀——“時代楷模”李守江紀事》、王宏甲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王敬東的《守望生命——“時代楷模”長江救援志愿隊紀實》等與“我和我的祖國”欄目相關的中短篇紀實作品,第3期開始還特別開設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我和我的祖國’征文作品”欄目。刊發了辛牧的《想當解放軍》等貼近生活,緊跟現實,追隨時代腳步,與時代同脈搏、與人民共生息、同國家齊進步的中短篇紀實文學作品。截至日前,《中國作家》“我和我的祖國”征文郵箱共收到征文作品1500余件,題材涉及扶貧,歌頌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勞模、企業家,書寫新農村建設等多種內容,均為謳歌黨、國家、人民和英雄等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同時,遴選“我和我的祖國”優質稿件,向《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等報刊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供稿。《中國作家》影視版也專門設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專欄,截至第6期,共刊發24個電影劇本(含微電影),其中包括譚仲池創作反映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電影劇本《熱土》,反映時代楷模八步沙三代治沙人英雄事跡的電影劇本《八步沙》,反映革命先烈浴血奮斗艱苦創業的電影劇本《天河九千九》《國禮》《神秘的山坳》等。《中國作家》現在已開展定向約稿工作,約請一部分著名作者參與到“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活動里來,將繼續辦好“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欄目。
《小說選刊》開設相關欄目歌唱祖國,從第4期開始特設“新中國文學70年·經典回望”欄目,選發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學史上的經典篇章:從上世紀50年代茹志鵑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紅豆》,到80年代王蒙的《春之聲》、鐵凝的《哦,香雪》、賈平凹的《滿月兒》和莫言的《紅高粱》,每期做彩色插頁配發作者珍貴的老照片,并由批評家王干做評論和導讀,引領讀者在誦讀經典過程中深情回顧共和國走過的70年光輝道路。活動得到了作家們的贊譽和大力支持,鐵凝、王蒙、莫言、賈平凹、王安憶特地找出未曾發表過的老照片給刊物首發。《小說選刊》同時還設“我和我的祖國”欄目,轉載原創刊物的作品。2019年第3期轉載了徐貴祥的中篇小說新作《紅霞飛》(《解放軍文藝》2019年第1期),表現了紅軍宣傳隊的復雜性和艱巨性。2019年第7期轉載向本貴的小說《上坡好個秋》(《民族文學》第6期“我和我的祖國”欄目發表)。選刊將會陸續轉載“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活動的優秀作品,以此來祝福祖國。
中國作家網自“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征文開始之際,按照征文通知要求集中反映各報刊所刊發的作品,并在“新作品”欄目和焦點區重點宣傳,截至目前已登載征文作品53篇。中國作家網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將主要報刊發表的征文集結為專題,于3月14日推出,快速、全面反映征文成果。同時,為更好地宣傳新中國文學與人民、與時代的緊密關系,喚起讀者共同的文學記憶,中國作家網啟動了“新中國文學生活”視頻項目,以符合新媒體傳播特點的、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文學對于新中國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此外,還將于9月份上線“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頁面,以新聞、訪談、評論、書訊等豐富內容呈現文學界為新中國抒情、抒懷的熱情與成果,表現文學與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