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三大展共同展現中國藝術新精神新境界 近一千二百件作品亮相中華藝術宮 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 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開幕,雒樹剛出席開幕式
昨天上午,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展覽參與度高、覆蓋面廣,規模大、展期長,三個展覽近1200件作品共展出三個月,是目前整體規模最大且展期最長的國家級專業大展。
“這是一首為新中國70周年獻禮的視覺史詩,展現了中國藝術新精神新境界,充滿時代氣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說。三個展覽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關注現實題材,彰顯時代精神,展現當代美術、書法篆刻、攝影藝術創作的最新成果。在范迪安看來,許多作品具有精品的追求,顯示出傳統語言向現代轉換正在走向新的高度,這樣的精神追求、藝術探索也體現出中國美術家的文化自覺與自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則指出,此次展覽豐富了國家級展覽體系,對于推動書法傳承創新、激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文化自信,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記者留意到,幾大藝術門類都在展覽中涌現出了值得關注的時代新象。
美術作品部分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展廳中軸線上一系列大氣恢弘、呼應當下的主題性創作。比如,商亞東的油畫《最美太湖水》聚焦科技治理水污染,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生動地落到了畫布上;王奮英深入湘西十八洞村,用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為精準扶貧的主題找到了生動的畫面感;郭健濂、褚朱炯以油畫《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定格了臨安白牛村的淘寶創客們。書法作品中,書齋文化與展廳藝術的結合,展現出書法從實用功能向審美功能轉變過程中的探索,很多作品給予觀眾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觀感體驗。篆刻作品以原石與印箋同臺展出的創新方式,讓人眼前一亮。不少攝影作品聚焦近年來的中國新圖景,無人機航拍類全新的機位令過去拍不到的很多風景得以被鏡頭留存,特別的視角使得河川、廣場在鏡頭下也成了“工藝品”。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展覽開幕式并宣布展覽開幕。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宗明分別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儒林,原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