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河北文學創作七年巡禮:砥礪奮發 踏歌前行
    來源:文藝報 | 享耳  2019年05月17日08:42

    河北作協六次作代會以來的七年中,全省文學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圍繞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大局,聚焦河北“三大文化”(以燕趙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以西柏坡精神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以塞罕壩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全省文學創作成果豐碩、精品頻現,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文學批評等傳統文學門類穩中有進,網絡文學異軍突起,文學精品創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小說:現實主義的持守與新變

    現實主義是河北文學的重要傳統,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人民是河北小說家們自覺的藝術追求。近七年的小說寫作中,河北的小說家們也在繼承傳統中有所突破。

    關注農村、關注農民,是這一現實主義大合唱中的第一聲部。在這一聲部中,關仁山無疑是一位以現實主義的方法,扎根農村,貼近生活,敏銳觀察并洞見當代巨變的作家。他的鄉土小說最早關注到農村的土地流轉、貧富分化及農民的思想解放、精神困境等,涉及中國鄉村問題的方方面面,他的長篇小說《日頭》正是這樣一部充滿創作雄心的中國農民生活史和精神史。2017年,關仁山又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金谷銀山》,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范少山這一新時代“梁生寶”形象。他帶領鄉親們精準脫貧,共同富裕,并深刻思考了家園重建的重大時代命題,使其不僅成為關仁山的轉型之作,而且也是新時期文學向新時代文學轉型的標本之一。李延青在小說集《人事》中虛構了“鯉魚川”這個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縮影,在其中卑微的人與他們瑣細的事悄無聲息又莊嚴隆重地上場演繹,在作者的中國鄉村經驗中安靜有序走過。《人事》“寫的是舊時代,生發的是新意蘊”,篇幅大都不長,但余味悠遠,深刻映射了中國農村在時代大潮變換中的起伏與波瀾,在這些真實簡單的如同“素描畫”的小說之上,作者將他對中國人精神故土的觀照和對鄉土中國百年興衰的思考勾勒或留白。何玉茹的長篇小說《前街后街》從女性成長的視角關注鄉土的前世與今生,筆調從容,節奏舒緩,表現出卓越的敘述能力。康志剛的長篇小說《天天都有大太陽》是一部反映中國當代農村民主化進程、新農村建設的小說,樸素踏實的寫作風格頗有賈大山遺風。賈興安的長篇小說《莊園秘史》記錄了中國鄉紳階層在時代變幻中的中興和沒落,以及中國鄉土傳統秩序的逐漸瓦解和轟然崩塌。何申的短篇小說《錢大畫家》回顧了朋友老錢曲折離奇的情感經歷,其生命路徑暗中與時代的波詭云譎遙相呼應。另外,唐慧琴的《牽牛花》、劉素娥的《白妮》和徐廣慧的《運河往事》,也有不俗的表現。

    七年來,一大批反映抗戰或以抗戰為背景的現實主義題材小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一現象表現出河北作家對文學史上同類題材的繼承,同時也是在一個全新的視野中對此前同類作品的一種反思和超越。談歌的長篇小說《大舞臺》展現了抗戰斗爭尤其是地下斗爭的復雜與殘酷。老作家在細節處理和分寸把握上的干練與老到顯得恰到好處。申躍中、張曉鑫創作了長篇小說《中和人家》,在抗日戰爭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中國傳統家庭結構和綱常體系崩塌與再造的故事,呈現了作者對于“救亡”和“啟蒙”辯證關系的深邃思考。胡學文的長篇小說《血梅花》將家事、情事與國事結合在一起,在通俗好讀之中寄寓著對歷史記憶的嚴肅思考和回應。劉建東的長篇小說《一座塔》是一部借鑒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集中展示戰爭巨大陰影下時代人心的絕望、憤懣以及失落扭曲的作品。陳沖的中篇小說《紫花翎》站在人文主義角度揭示了特殊年代革命隊伍中個性與共性、個人與集體之間難以避免的矛盾沖突。劉榮書的長篇小說《黨小組》展現的是白色恐怖之下地下黨組織艱苦卓絕的斗爭和中共黨員的忠誠與信仰。何玉茹的長篇小說《葵花》使用第一人稱視角,展現了被戰爭放大的人性矛盾與困境。曹明霞的長篇小說《日落呼蘭》以日據偽滿時期十四年的歷史為創作背景,著力點明了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在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苦難的同時給本國平民帶來的巨大傷害這一歷史現實。李延青的《舊事二題》和劉榮書的《還鄉記》是兩篇站位向下的戰爭題材小說。小說著重表現的是對戰爭本身進行反思,體現出很好的超越意識。

    將先鋒文學的精神融入現實主義的創作之中,從而使現實主義更加開放和豐滿也是這七年河北小說創作的一個可喜現象。胡學文近幾年集中精力寫了一系列鄉村題材小說,其中有站在城鄉邊緣地帶、窺視人性變化的《苦水淖》《雙行道》,有站在破敗鄉村、反映農村鰥寡孤獨異化生活的《半壩》,還有審視中國農民精神困境、內容荒誕的《奔跑的月光》《風止步》,更有勘探人生世相的長篇小說《紅月亮》。“荒原”作為胡學文鄉村題材小說的重要意象從中貫穿到底,文明的荒原、道德的荒原共同構成了胡氏鄉村話語體系的基礎。劉建東的“工廠系列”小說《閱讀與欣賞》《卡斯特羅》《完美的焊縫》《黑眼睛》,體現了作者對“師徒”關系的思考與觀照,借工廠這一平臺,寫出了復雜立體的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在“知識分子系列”《丹麥奶糖》《聲音的集市》中,劉建東把目光集中在知識分子當下存在狀態中,深入剖析了知識分子在當下的精神矮化與幻滅,具有強烈的現實反思意識。李浩是一個“頑固的先鋒精神堅守者”。他對“父親”這個主題的狂熱與敬畏源自于對現代性身世的審視、對已經以及終將成為歷史的“當下”的懷疑,這點在長篇小說《鏡子里的父親》中表現的尤為明顯。而他的這種思考在中篇小說《封在石頭里的夢》中用一種更加隱蔽的方式自我回應,并用更為巨大的隱喻展現并保存了下來。然而,即便如此,李浩在骨子里仍然體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批判意識。張楚的小說關注的是復雜人際關系中個體的境遇和生存姿態。他的小說《良宵》《野象小姐》《在云落》《風中事》都在關切市井小人物的掙扎或溺斃,張楚習慣在不動聲色的講述中融入其中并“被這世俗的庸常生活感動”,他在敘事中的溫存和冷漠恰成正比,他的腔調越是懇切真誠,我們就越會被他所展現的現實刺痛或感動。

    另外,張玉清、海蓮、王秀云、梅驛、夜子、常聰慧、孟昭旺、張敦、清寒、雖然、徐廣慧、楊守知、單杰、葉勐、唐棣、賈若萱、閔芝萍等中青年作家也都加入了對現實主義豐富和超越的行列中,構成河北小說奔向未來的生力軍。

    詩歌:多樣化追求與本真性開拓

    河北是詩歌創作的大省,一方面是詩人隊伍老中青層次分明,梯隊完整;另一方面是優秀作品的創造力形態多元、層出不窮。僅以中青年詩人為例,好作品、好詩集數不勝數。

    《生活記》是郁蔥的近作,是他對人生的一種重新排列和對日常生活的歸納,語境沉靜、意象深遠、詩意濃郁。他所講述的“經驗”,有他生命里刻骨銘心的堅持,更有他精神世界里時刻存在的對詩歌的信仰。大解的詩集《個人史》里呈現的是當下的現場、遼遠的歷史和深沉的思想。他在詩中把自己延伸進燕山、太行山脈,作品里每個事件都是他個人的“經歷”。讀大解的詩就像在聽智者講授一般,時而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在今天,時而又端坐大堂傳授神性的寓言。劉向東的《沉默集》把故鄉當做存在、土地和生命的根基本身。他善于借助詩性直覺發揮個人化歷史想象力,從“死亡”這一終極方向來看待事物,賦予他筆下的生靈以枯榮有待的循環之中。他的詩風中別有一種讓人感動的深遠和憂郁,以及飽含哲理的簡約和深邃。簡明的詩集《手工》顯示出他在寫作中呈現的巨大能量,是超越生命本身的激情和創造,是一種遼闊的經驗感悟,是無法遏制的氣場迸發。這些源動的、本能的生命能量或許在深層蘊藏,或許在較量中沉淪,或許在下一場決斗中迸發。韓文戈的詩集《萬物生》采用了“在萬變中保持不變”的寫作方式,展示了詩人對于生命的沉思還有喚醒本能的特質,是堅守“詩歌要用生命去抒寫”理念的成功嘗試。李南在詩集《時間松開了手》的文本里映射的信念,是用大量的生存經驗換來的。她的文字則是沉到情感底層的白描。她的詩歌在寫作技法上力道“平緩”,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在說話”,平實的語調中深潛著內在的抒情性。白慶國的詩集《微甜》重新激活了當代鄉村那些沉默不語的事物以及具有足夠的召喚和象征意義的場景,并喚醒讀者的精神味覺。東籬的詩集《唐山記》有他的精神衷訴、也有他生命經驗的轉化過程。讀這些詩,帶來的是溫暖的感受和真誠的態度,對生存的挑戰、對故土的依戀,在他的字里行間以自己獨特的語言激活讀者心底的敏感地帶。殷長青的詩集《歲月帖》是生活現場的第一手記錄,時光、生命在他的作品中呈現的是溫暖的月光,詩歌里的“現場”是伴隨在生命里的愛恨,他一直在追問、在思考,他的寫作就像是對生命現場的探究。《分身術》是北野用不同的身份來映照真實自我的情感表達。“燕趙風骨”彌漫在詩句中,詩人試圖用俠客的豪邁來喚醒渙散的精神,并且在混亂中追求一種自我沉靜的品格。青小衣的詩集《像雪一樣活著》之中,多為生命命題,或由生命延展的情感,表達了對萬事萬物不留余地的熱愛。孟醒石的詩集《詩無極》源于生活,但并不膠滯于日常生活,既有對故鄉刻骨的反觀,又有對個人成長噬心的感受,善于呈現詩人靈魂的紋理。胡茗茗的組詩《十二夜》猶如“分娩”時經歷的隱隱陣痛,猶如爆破音,不可抗拒,不會減退,抒寫由單純的情感輸出轉向多元的精神剖析。李寒的組詩《人生況味》以細膩多變的寫作筆法,通過跳躍的節奏、繽紛的意象來解答人生的種種迷惑。唐小米的組詩《小酒館》把日常生活升華到精神空間去展開,現實與精神的沖突,以及對生活、現實的五味雜陳,讓這些文字有了不同一般的元素。艾寇的組詩《臭彈》書寫革命記憶,從生活的具體到詩的具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除以上諸位,河北還有陳德勝、宋峻梁、見君、張非、王雪瑩、天嵐、林子懿、幽燕、劉福君、王琦、雨傾城、鄭茂明、施施然、賈永、寧延達、蘇小青、阿平、李潔夫、自明、李磊、吉葡樂、代紅杰、田耘、高梁、辛泊平等300多人的青年骨干詩人隊伍,各自以各自的方式加入傳統,各自以各自的口吻表達,或自備一格,或自成一體。

    散文:真情、哲思與文化

    寫真情實感是散文創作的基本法則。從生活現場擷取動人場景,或者在沉潛的記憶中打撈吉光片羽,將親情、友情帶給自己的溫暖、愛和感動忠實記錄下來,可謂是散文書寫的常態。五年來,河北散文涌現了不少這樣的篇章。鐵揚的散文集《母親的大碗》有對人生經歷的回憶,也有對藝術的理解,更飽含著對親情、友情的溫暖回味與懷念,是人生“現場”的書寫。鐵揚深厚的造型藝術功底似乎直接影響到了文學表達,語言樸素簡約,畫面感強烈。堯山壁的散文集《流失的歲月》將歷史變成“財富”,記憶在回憶與敘述中被復活。由于傳主是作者所熟悉的身邊人,因此得以被觀察到文人個性與時代同一律之間尖銳的矛盾。作家有化凝重為輕盈的能力,所以當年的荒唐已經幻化為作品中的幽默輕松。張峻的散文集《湖色槳聲》在回憶的同時更多地呈現了那個時代的景觀。同樣書寫真情實感,苗莉的散文《親情的盛宴》寫自己成長中的小事,透過生活的細節體會親情。其他如魏平的散文集《時光里的珍珠》來自生活的真實讓文字發散出結實的美感;郁蔥的《闊達真情劉小放》則以飽滿的感情突出人物的性情,寫得有情有義;龐永力《村子的邊疆》寫與鄉情、親情的血脈之親,寧靜豁達的筆意下有一種隱忍的熱烈;劉云芳的《變形的血脈》寫父親住院期間“我”的所見和所感,父親的命運與腿上變形的血管產生某種意象上的對應,作者探查到了繁蕪日常里生命的本真狀態。

    從生活的記敘中生發出浩渺的哲思也是近年來散文寫作的一大趨向。劉萌萌的散文集《她日月》就像一部默片,一幕幕無言地回放著上世紀80年代的生活,但絕不是客觀實錄,呈現的是作者以極其細膩的文字回味青春期的愛情幻象和個人對世界的感知。文字中的哲思令人回味。劉世芬的《尋訪一位“七十歲少年”》講述了臺灣作家隱地的生活,作者尋訪的是人與文學的情感與情懷。桑麻的散文集《邯鄲道》注重對生活中日常細節和特殊命運的理解、書寫和觀照,通過對一些小人物的命運遭際、日常生活和俗世常態的細膩敏銳的描寫,給人心靈以浸染、觸動和啟迪,力透紙背。張秀超的散文集《等一等日子》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書寫對生活獨到的發現和思考,無論是寫人還是描繪山川風物、書寫人文歷史,作者都能夠在常態化的生活現場提煉出哲理化的意義,作品格局開闊,氣象渾厚。寧雨的《城深街細細》對普通人的生活做共時性的切片式觀察,敘述中又隱含著作者的批判視角。

    開拓散文的表現疆土,追蹤文化之根,梳理文化脈絡,以期尋找或者建構個體的精神原鄉,是河北散文的又一趨向。梅潔的散文集《穿越歷史的文明》中,作者的腳步漫溯至保存著人類文化密碼的歷史遺跡中,以極具個人化的筆觸,抒發對中華文明的深情與慨嘆。張華北的散文集《九秋》遠離塵囂,筆觸始終在草木、飛鳥、游魚等各類生靈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共同組成的獨特的自然生態和文化景觀上,作品清新、舒緩,意境悠然。清河魚《鄉村》寫鄉村之變已使傳統農耕文化日漸衰亡,給自己帶來無窮快樂的說書、唱戲、雜技等民間文化無處可見。作者立意在當下,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鄉村倫理道德的敬重與悲憫,白描式的寫法帶來真實的力量。何申的《“公社”記憶》用幽默的語調化解了歷史的莊嚴,輕松的背后是無言的沉重。劉亞榮《遠去的老調》以地方戲為背景寫人的情感,溫情回憶了昔日的場景和人情世相。崔東匯的《鄉間詞》用拙樸的方式記錄鄉村的變遷,顯露出了進退失據的迷茫。

    報告文學:弘揚主旋律與釋放正能量

    七年來,河北報告文學創作一方面秉持“服務中心大局、講好河北故事”的大方向,牢記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放歌的責任和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及時、生動地報告河北故事和河北人物,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一方面注重人才扶持和精品培育,老中青梯次三代接力的隊伍結構日趨合理,創作出了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傳得開、有影響的作品,形成了引發全國關注的“河北報告文學現象”,成為中國文學界公認的報告文學創作高地。

    不忘初心,堅持為歷史“畫像”。李春雷的短篇報告文學《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縣任職期間與作家賈大山交往的真情故事,2018年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梅潔的短篇報告文學《為了潤澤北方大地》闡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傅劍仁的長篇報告文學《上訪》記錄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形形色色的群眾上訪事件,深刻地折射出我國獨特的社會文化生態和飽經滄桑的民主化進程。程雪莉的長篇報告文學《尋找平山團》追蹤記述了一個由農家子弟組成的抗日部隊保家衛國的偉大壯舉,禮贊了非凡而普通的人民子弟兵,2017年獲得第六屆“徐遲報告文學獎”。胡業昌、柏川、李建抓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全景式記述中共第一個農村基層組織的發展歷史,真實描繪黨領導人民爭取獨立自由,建設美好家園的輝煌畫卷。周喜俊的長篇報告文學《沃野尋芳》首次披露了20世紀70年代中央工藝美院教師和學生在李村生活和創作的故事,再現了他們與自然、土地、百姓的血肉深情,弘揚了藝術家在艱苦磨礪中鍥而不舍的探索和創新精神。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李春雷、黃軍峰、史克己、張梅英第一時間深入腹地,用站位現實、著眼歷史的筆觸完成了《魅力雄安》叢書,該叢書從美、壯、善三個視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多維度、立體化地介紹雄安新區的歷史、地理和人文風貌。2017年,李延青、康志剛、黃軍峰的報告文學《常山有個賈大山》,真實、生動再現了河北已故作家賈大山一生扎根正定這片土地,傾情書寫最底層勞動人民,以及他疾惡如仇、光明坦蕩的人格魅力。

    關注現實,堅持為時代書寫。李春雷的長篇報告文學《根系大地》以細微的筆觸記錄了我省基層組織建設的輝煌歷程。王立新的《明星書記》生動講述了遷安市石梯子溝村黨支部書記史明星帶領村民32年開山造林,發展鄉村旅游,使石梯子溝村成為遠近聞名富裕村的感人故事。2013年底,黨的十八大之后推出的第一個先進典型、我國首型航母艦載機“殲15”戰斗機設計、建造統領者羅陽的先進事跡剛剛出現,李春雷便寫出了短篇報告文學《我的中國夢》,引起強烈反響。2018年,馮小軍、堯山壁合著的《綠色奇跡塞罕壩》忠實地還原了三代塞罕壩建設者的奮斗史,展現了共產黨人團結一致、不畏艱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仰。2017年,李春雷第一時間完成了以“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為典型的短篇報告文學《初心》。2015年,“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剛剛去世,李春雷、賈興安、高玉昆、徐富敏便深入采訪,先后創作出了《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永遠的李保國》,塑造了真實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時代楷模李保國形象。雪小禪的長篇報告文學《裴艷玲傳》用文學的形式記錄了“梨園國寶”裴艷玲輝煌而又坎坷的傳奇人生,展現了裴艷玲的性格魅力與精神內涵。一合、薛景辰的長篇報告文學《紅臉》從國家審計的全新視角,揭示和解讀了處在新的改革發展機遇期的中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生態狀況。一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葫蘆峪》講述了河北省平山縣葫蘆峪脫貧致富的故事,探索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建設的新模式,以期為時代社會的發展留下鮮活的注腳和理性的思考。尚未的《筑夢2020》聚焦精準扶貧,傾情書寫了河北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歷程,塑造了一批生動的基層扶貧干部形象。王立新的《沒有圍墻的養老院》關注中國農村養老和留守兒童問題,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傳遞令人溫暖的正能量。楊輝素的短篇報告文學《堅持》講述了優秀人民警察呂建江的感人故事。王立新的長篇報告文學《多瑙河的春天》生動講述了河鋼集團成功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并扭虧為盈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美好前景。

    與此同時,河北省高度重視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的培育和扶持,通過完善選題立項、重點作品扶持、導師制、協調出版、宣傳推介、專題研討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為報告文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積極引導青年作家參與到大事件、大題材、大活動中來,先后組織數十名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作完成了《追夢——秦皇島開發區發展紀實》《最美家庭故事》等作品集,拓展視野,增長能力,一大批富有潛力的青年報告文學作家正逐漸成長起來。

    文學批評助力河北文學起航

    七年來河北文學批評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批評隊伍不斷壯大,批評實績有目共睹。河北省作家協會實行特邀理論研究員制度,利用省內各級力量,加強文藝批評隊伍建設,效果明顯。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齊上陣,為繁榮河北的文學批評事業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

    老一代批評家筆耕不輟。陳沖、封秋昌、楊立元等人依然活躍在批評評論的園地里,深入文學現場,針砭痼疾,獎掖后進,老當益壯。陳沖先生年近八旬,但批評的銳氣不減,常常一針見血,咄咄逼人,不留情面。陳沖先生于2017年6月4日溘然長逝,是文壇和評壇的一大損失。封秋昌一直以來關注河北作家的成長,撰寫了大量的省內外文學評論文章,成績斐然。其批評風格,雅正溫純,頗有儒教風范。

    中年批評家叱咤多姿。河北的中年批評家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往往學養深厚,見解獨到,是河北批評隊伍的中堅力量。其中以陳超、王力平、田建民、郭寶亮、馬云、司敬雪等為代表。陳超是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和理論家。從2012年到2014年10月他生命終止的兩年多時間中,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了專著《個人化歷史想象力的生成》,體現了他一如既往地對詩歌現場的關注,以及對當下詩歌寫作的理論思考。他提出“個人化歷史想象力”的詩學理論主張,具有重大的現實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王力平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也時刻在關注文學創作現場,關注著河北文學新人的健康成長,其拳拳之心可鑒。文章以其睿智的思辨力和靈動的感悟力,準確把握住每位作家的要害,往往三言兩語,直搗黃龍,力擊肯綮。郭寶亮強調文學批評的理論素養,但又特別注重對文本的細讀感悟,注重理論內化,“鹽水”關系,以內化后的靈動眼光觀照感悟作品,穿透表象,直達腠理。七年來他立足河北,放眼全國,寫下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批評文字。田建民主要對現代文學史上早有定論的作家特別是魯迅進行重讀,善于爬梳資料,摸查線索、求證分析,提出異于旁人的新鮮觀點。馬云的批評既有理論的厚重縝密,亦有女性的細膩敏感,她的批評與研究角度獨到,感悟新穎,頗有啟發意義。司敬雪身在作協,他對河北作家的新生力量頗為關注,其發現與獎掖新荷的眼光還是別具一格的。

    最為可喜的是,這些年來青年批評家茁壯成長,成為河北批評界的一股重要力量。有的已經相當成熟,頭角崢嶸,漸譽評壇。比如金赫楠、李建周、桫欏、崔立秋、楊紅莉、雷鳴、周雪花、汪素芳、辛泊平等。還有更為年輕的一代,業已漸露頭角,文筆清新,見識可喜,如趙振杰、于梟等。金赫楠是近年來河北批評界的翹楚。她主要致力于“70后”和“80后”作家作品的評論以及青年寫作現象與問題的研究。她的批評以感悟敏銳,言辭犀利見長,往往眼光獨具,觀察細膩,行文靈動,運思敏捷。李建周的研究和批評偏好在先鋒小說和先鋒詩歌上。良好的專業素養與敏銳的文學感悟天賦,在建周身上得到統一。他對先鋒小說和先鋒詩歌的研究和批評見解不凡,頗具深度。桫欏興趣廣泛,涉獵領域博雜。他無所拘束,任情所至,往往妙見迭出,頗有驚人之處。崔立秋作為“報人”批評家,他的敏銳觀察力和職業洞察力,是一般人所不及的。他對莫言等作家的研究,披沙瀝金,自有洞見。楊紅莉對汪曾祺的研究奠定了她純正的批評底色。她的批評總能深入文學的肌里,找準穴位,針到病除。她的批評文字細膩中不失豪放,溫婉中亦不乏率真。雷鳴批評的側重點在新世紀長篇小說領域,研究視域頗為開闊,問題意識十分鮮明,且文思靈動,新見迭出,表現出強勁的科研實力。

    七年來,河北理論批評界佳作迭出,許多著作和文章均在學界和評論界產生了反響。2013年,“河北批評家叢書”出版:計有封秋昌、陳沖、陳超、田建民、郭寶亮、司敬雪、李浩、楊紅莉、金赫楠、桫欏、王力平等入選;2017年又出版了“河北青年作家叢書”,其中有李建周、趙振杰入選。這一批評論集的集中亮相,有力地展現了河北評論家的實力。

    網絡文學:來勢迅猛的“后起之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網絡文學事業,在政策上、榮譽上給予網絡作家各種扶持和幫助。河北省的網絡文學事業乘風而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河北擁有一批成果斐然、全國知名的網絡作家,比如何常在、夢入洪荒、隨輕風去、希行等等。他們的創作題材領域廣泛,在現實題材、歷史題材、古代言情題材、玄幻題材、靈異題材、科幻題材等等都有不俗的表現。在歷史題材方面,隨輕風去創作了《大明官》《奮斗在新明朝》《大明狂士》等小說,以其詳實的資料、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語言贏得眾多讀者喜歡;在古代言情類題材方面,希行的《嬌娘醫經》《誅砂》《君九齡》等小說,不但塑造了獨立自強的女性角色,更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墨香;在科幻題材方面,遠瞳用《希靈帝國》《異常生物見聞錄》《黎明之劍》三部氣勢恢弘的作品打造了龐大、繁雜而又充滿情趣的科幻世界。

    值得強調的是,河北省的網絡作家很早就將目光投向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何常在、錄事參軍、純銀耳墜等知名作家是其中的佼佼者。何常在創作和出版了《問鼎》系列、《運途》系列、《交手》系列等40余本作品,是網絡和實體書雙料大神,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夢入洪荒創作了《官途》《權力巔峰》《至高使命》等優秀小說,塑造了眾多扎實肯干、執政為民的黨員干部形象,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作家扎根生活,立場堅定,才華出眾,創作勤奮,使得河北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創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在網絡文學評論方面,桫欏在從事傳統文學研究評論的同時,也發表了大量網絡文學的研究評論文章。九戈龍兼具網絡作家和評論家身份,以近20年的創作、閱讀和研究底蘊,對網絡文學行業有深刻的認識,并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專業網絡文學研究網站“吉文評論”,給網絡文學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安迪斯晨風是一位網生評論家,在微博和公眾號上評點、推薦了大量網路小說,以態度公允、眼光獨到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同。

    在網絡作家成長方面,河北省作協很早開始關注這個新興文學群體,并開展了大量團結組織引導工作。通過耐心細致的摸底調查、統計梳理,建立起網絡文學人才數據庫,把廣大網絡作家緊緊團結在作協周圍。通過召開網絡作家座談會,了解作家們的需求,征求作家們的意見建議。通過舉辦名家講座、采風、集中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作家學習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引導作家積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感知時代律動、歷史發展潮流,努力創作有深度、有熱度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在河北省作協的關心、引導、幫助下,網絡作家們如虎添翼,屢創佳績。

    近年來,河北省網絡作家作品的影視版權開發日漸成為常態,無論是影視劇、游戲、動漫還是傳統圖書出版,都取得了驕人成績。如純銀耳墜《雙蛟記》《一起混過的日子》等多部作品已進入影視開發流程,SKY威天下《刑兇手札》等于2018年上映,何常在《榮光》等作品被知名導演執導,納蘭若夕《陳可樂奮斗記》同名電視劇已立項,燕歌創作的奇幻劇本《誅魔志》受到影視行業的重視,另有希行《嬌娘醫經》《君九齡》,滄海煮成酒《重生之大梟雄》、森林鹿《唐宮奇案之血玉韘》等多部作家作品售出影視版權,遠瞳的《異常生物見聞錄》已開始籌備影視、游戲、動畫、漫畫、實體書等全版權改編計劃,劉阿八創建的動漫公司改編了多部IP作品衍生動漫、影視。

    過去的七年,河北作家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學理想,扎實生活、誠實寫作,推出了一批具有中國氣派、燕趙風韻的文學作品,豐富發展了當代文學的圖景。當前,河北文學事業在新時代面臨著新的重要發展機遇,步入新時代的河北作家,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砥礪奮發,踏歌前行,譜寫更加絢爛多彩的篇章。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色妞www精品视频免费看|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97福利视频精品第一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