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啟動 ——知名作家劉醒龍、劉慶邦走進警營
5月9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社聯部組織的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系列文學公共服務活動在鄭州啟動。首場“文學公開課”由中國作協社聯部與全國公安文聯共同主辦,知名作家劉醒龍、劉慶邦走進鐵道警察學院與河南警察學院,為來自全國26所警察院校的青年學子和公安作家授課,講述文學人生,分享創作經驗。全國公安文聯主席王儉,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任李霄明,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張策,鐵道警察學院黨委書記陳東升、院長管曙光,河南省公安廳政治部副主任仝功俊出席了在鐵道警察學院舉行的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副主任馮秋子主持。全國公安文聯有關職能部門的同志、全國各公安院校師生代表、公安作家,以及鐵道警察學院師生代表共一千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
全國公安文聯主席王儉致辭
王儉在致辭中談到,近年來全國公安文聯認真落實公安部黨委文化強警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基層、扎根群眾、奮發有為,公安文學呈現出可喜局面,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作者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在凝聚警心、建警育人中展示出了強大活力。希望廣大公安作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踐行“四個堅持”,自覺地將個人的生活體驗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從國家命運和時代變遷中,思考人民警察的歷史責任,用心、用情、用功講好公安故事,用生動的筆觸放歌中國夢,在新時代偉大進程中書寫人民公安新使命。
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霄明致辭
李霄明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公安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公安文學不為市場經濟所牽引,堅守價值立場、飽含人性亮色、充滿人文關懷,守住了懲惡揚善的文學主題,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公安人物形象,不斷創造出質量上乘的優秀文學作品。李霄明談到,本次中國作協社聯部與公安部全國公安文聯共同主辦的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進警營活動,以主旋律、正能量的文學講座、文學座談會為主,面向公安行業傳播文學力量、營造文學氛圍,旨在讓文學更切實地為基層公安干警服務,為更好地推動公安文學創作繁榮發展提供服務。
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張策致辭
鐵道警察學院黨委書記陳東升致辭
陳東升在致辭中向長期奮戰在文藝戰線,為黨和國家文藝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同志、戰友表達敬意。陳東升談到,鐵道警察學院黨委堅持文化育警理念,立足廣大師生傳承創造的精神成果,挖掘文化存量、提振文化增量,大力培育公安院校精神。鐵道警察學院將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性、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性、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性,以忠誠警魂教育為主線,以培育踐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為關鍵,立足新時代公安工作,掌握新興的文藝形態,堅持把藝術理想融入公安事業之中,創造豐富多樣的警察故事、警察形象、警察旋律,為公安文化建設提供源頭活水。
座談會現場
啟動儀式結束后,在鐵道警察學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了“新時代與公安文學”主題座談會,劉醒龍、劉慶邦和特邀公安作家初曰春、呂錚、李春良、董瑞光、秦明、雷米、歐陽偉、夏曉露、陳晨、陳菡英、周孟杰等座談交流。會議由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張策主持,鐵道警察學院院長管曙光出席座談會,公安院校師生代表參加此次座談。
劉醒龍主講“文學的正途”
現場學員認真聆聽
9日下午,劉醒龍為警營師生作題為“文學的正途”的講座。“真正的文學,一定永遠在正途上,永遠代表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正確方向。”劉醒龍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要把握中國文學傳統的正脈,只有通過塑造出賢良方正的中國形象,才能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中國激情與活力。劉醒龍談到,中國作家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刻地理解時代,才能堅定文化自信,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作家不僅要關系自我,還要關心時代與社會,當下寫作需要聚焦新時代新風貌,創作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抒寫家國情懷。劉醒龍說,文學藝術偉大而永恒,文學藝術元素日新月異,作家和藝術家的認知能力、創造能力也需要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成長,文藝工作者在成為歷史與時代的書記員時,不能忘記自己就是這部史詩的親歷者和創造者。
劉慶邦主講“文學與生命”
10日上午,劉慶邦來到河南警察學院,與同學們分享文學與生命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劉慶邦看來,一個優秀作家的寫作永遠是從個人出發、從內心出發、從靈魂出發,凝視心靈景觀,聽從心靈召喚。“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劉慶邦借用魯迅先生的名言,強調生命對文學作品的決定性。在他看來,文學作品是生命之歌、是生命之詩、是生命之舞,任何文學作品都是生命的精神形式和靈魂形式,寫作者有什么樣的生命質量、力量和分量,就會對應寫出什么樣的文學作品。劉慶邦談到,生命的高質量對寫作尤為重要,它意味著寫作者須葆有善良的天性、高貴的心靈、高尚的道德、悲憫的情懷和堅強的意志。生命的力量主要不是指體力,而是一個人的思想力,只有當個體勤學善思又獨立思考,才能稱得上是有力的生命。生命的分量著重體現在人生經歷與面對態度上,沒有人先天擁有生命的分量,都需要經過后天人生的歷練,司馬遷、沈從文等大作家最終成功,無不在挫折坎坷中增加了自己人生的分量。
據悉,為了貫徹落實《中國作協深化改革方案》,中國作協于2018年成立社會聯絡部,以進一步強化社會公眾服務職能,開展文學公共服務,面向作家、面向基層、面向社會,建立文學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的文學素養和文學欣賞水平,充分發揮文學的社會功能。社聯部成立以來,先后打造中國作家“重慶文學周”、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品牌文學公共服務,開設全國基層作協負責人及文學業務骨干培訓班,不斷建立健全文學公共服務體系,延伸工作手臂,擴大有效覆蓋,實施精準服務,廣泛地團結了各行業的文學群體。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將邀請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四大獎項的獲獎作家走入基層,與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面對面交流,不斷提升服務社會、服務讀者的意識,夯實文學事業和作協工作的社會基礎。同時,社聯部還將進一步開展文學志愿者活動,倡導優秀作家履行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引導更多作家從事公益性文學普及。
劉醒龍、劉慶邦在鐵道警察學院館藏書籍上簽名
與會人員合影
(攝影: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