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暖花開”作家助力精準扶貧公益項目走進廣西
“村暖花開”采風代表團深入廣西田東縣坡教村采訪 攝影:趙衛國
4月23日,中國作協聯合中國平安舉辦的“村暖花開·三村采風行”作家助力精準扶貧公益項目于廣西啟動,在四天的時間里,作家、藝術家扶貧采風團前往了廣西百色、靖西地區采風,圍繞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進行專題采訪創作。參與此次采風的有:河北作協副主席、詩人大解,重慶作協副主席、詩人李元勝,《揚子江詩刊》主編、詩人胡弦,解放軍出版社文藝圖書編輯部主任、詩人劉立云,《詩刊》事業發展部副主任、詩人藍野,藝術家張杰、許宏翔、謝天卓、歐陽蘇龍等。
將文學與藝術帶到扶貧一線
李元勝在課堂上傳授孩子“如何從生活中找到靈感,開出詩歌之花”的技巧
扶貧采風團前往了當地涉及鄉村產業、健康、教育等關鍵扶貧領域的地點,觀察并采訪當地鄉村干部、鄉村企業家、醫生、教師、學生、村民等各類群體,了解扶貧模式和經驗,采訪典型人物事跡,以“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管窺鄉村扶貧全貌。
來自靖西第三小學的何瑞翔、鐘瑾涵兩位同學,率先朗誦了一首《春天的腳印》
4月25日,扶貧采風團走進靖西市第三小學,為孩子們帶去了不一樣的文學課與藝術課。文學課的主題為“行走的詩意”,李元勝在課堂上講述了自己詩歌創作的心路歷程,并細致入微地為孩子們剖析解讀詩歌,“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我們要到自然中去尋找詩歌最好的樣式,到大地深處到民眾中間去偶遇詩意” 。課堂教學結束后,作家們領著孩子們來到圖書借閱室,開展了一次繪聲繪色的朗誦會。
孩子們用色彩和線條,將自己心中的美好勾勒出來
而以張杰為首的藝術家們,則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主題為“美從何處尋”的藝術課。張杰在課堂上與孩子們交流生活中最美的人、事、夢等意象,引導孩子們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感受身邊的愛與美,并發揮聯想能力,將心中的“最美”以繪畫的形式還原出來。在課堂內容結束后,藝術家們領著孩子們前往聞名靖西的風景點鵝泉,進行藝術課的“實戰演練”。
孩子與老師們的畫作,與鵝泉景色融為一體
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扶貧成果
“回去后,我將以文學作品形式,為社會大眾呈現一個真實、立體、易感知的鄉村扶貧圖景。”采風團的作家不無感慨地告訴記者。正如中國作協相關負責人所表示,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作協期待通過此次“村暖花開·三村采風行”作家助力精準扶貧公益項目的實施,更好地推動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一批反映脫貧攻堅的精品力作。
在大莫村弄關民族小學圖書室,與扶貧采風團探討鄉村教育發展的中華文學基金會副秘書長安亞斌 攝影:趙衛國
中國平安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中國平安在2018年便啟動了助力國家精準扶貧、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村智慧扶貧工程”。此次與中國作協合作開展“村暖花開·三村采風行”,不僅在“文化扶貧”上有了新作為,還將加深中國平安對鄉村的了解,幫助“三村智慧扶貧工程”更加深入地推進。據了解,截至目前,“三村工程”已在全國9個省市或地區落地,共發放扶貧資金近98億元,升級村衛生所400所,培訓村醫5702人,開展移動健康檢測車巡診151場,體檢義診覆蓋貧困地區人口超2萬人次;援建或升級鄉村小學391所,培訓鄉村教師4819名,平安智慧小學覆蓋學生已超23萬人。
胡弦(左)同田東縣坡教村村干部了解甘蔗產業種植情況
“村暖花開”廣西站已落下帷幕,但扶貧采風團的尋訪腳步卻仍未停下。據悉,5月9日,“村暖花開·三村采風行”第二站將于廣東陽江啟動。團員們將挖掘更多平凡、動人的扶貧故事,與我們共同見證“村暖花開”。
為響應黨中央扶貧攻堅號召,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國作家協會和平安集團聯合開展精準扶貧公益項目,該項目計劃全年集結包括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者在內的50位作家、藝術家,赴廣西百色、廣東陽江、江西贛州、內蒙古烏蘭察布、陜西銅川等全國10個地區舉辦10場采風活動。他們將走訪脫貧攻堅中的鄉村,以文藝創作和新聞紀實形式,反映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給廣大貧困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