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誼:永葆對藝術的赤子之心
靳尚誼在捐贈展現場 浦峰 攝
八大山人(布面油彩2006)
晚年黃賓虹(布面油彩1996)
快樂的小男孩 (紙本炭筆1976)
畫廊經紀人(布面油彩2016)
靳尚誼: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中國人也能夠熟練地掌握西方油畫的技法。在表達自己的追求時,兼顧中國的文化內涵與西方油畫的精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不同于西方狀態的新的抽象美。我想,為這個目的付出畢生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在中國,研究西方油畫基礎和畫種的表現力比較深入透徹的畫家,我勉強算一個。從對基礎的了解,到對畫種的了解,再到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整體。作為油畫家,我認識了油畫原則的要求和魅力。另外,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畫。好畫不在內容,在于表現的高度,這個高度,古典和現代一脈相承。
我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看到古典作品,覺得古典作品含蓄、有力量,欣賞的時候很舒服。幾十年過去了,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想回到一種寫意的狀態,因為寫意容易激發人的感情,但是做起來很難。
回顧自己從早期學習印象派到深入研究古典藝術,再回到印象派的研究,我感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畫家,對運用油畫這種藝術形式表現自然、抒發人物內心感受隨心所欲,可以說已經達到人類的極致。我作為有中國文人情懷的畫家,要達到他們那個時代的高度是不可能的。這是我終身的遺憾。
過去,我對這個社會是熟悉的,技術問題解決之后,創造就應運而生。現在我不了解這個社會了,因為中國發展得太快。雖然如此,我仍然在努力追求,作為畫家我能夠不斷地探索,不服老地繼續畫,因為我感受到研究的樂趣。
靳尚誼先生是一位在藝術創作上有卓越成就、在藝術教育上有杰出貢獻的美術家、美術教育家。今年85歲高齡的靳尚誼,在美術創作與教學領域已耕耘70個春秋。他的成長發展與新中國同步。他和他的同代藝術家們的成就和貢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人民培養的結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靳尚誼再次將他的部分代表作品捐贈中國美術館,這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高尚品格和家國情懷。中國美術館為靳尚誼舉辦作品展,并將其列入國家美術捐贈與收藏系列,這是對靳尚誼的敬仰與尊重。
靳尚誼在創作上是一位有著強烈意識自覺的藝術家:從上世紀50年代受蘇聯畫家馬克西莫夫影響開始油畫創作,完成了一系列在新中國美術史上膾炙人口的歷史畫,到20世紀70年代末逐漸潛心于對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最終回歸到中國人文歷史,并在這深厚博大的傳統中尋找新資源。
他完成于1983年的名作《塔吉克新娘》,生動展現了對古典主義視覺風格研究的努力,而完成于1984年的名作《青年女歌手》,則更多融入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視覺形式。這些畫作意味著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孜孜以求的古典主義繪畫語言風格的成熟。再到1994年創作的《畫家黃賓虹》、1995年創作的《晚年黃賓虹》、1999年創作的《髡殘》、2006年完成的《八大山人》,可以看到藝術家的油畫在表現形式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中國意韻、中國風格。古典主義油畫的典雅、單純與東方詩境的神逸、曠遠、幽深,在他的油色里、筆意里,精妙傳神,意象萬千。黃賓虹的墨韻、髡殘上人的禪味、八大山人的冷逸,這些傾注在人與畫、形式與意境、技法與審美中的詩性,以及在油畫中滲透的水墨意象,實質上是藝術家長期以來的藝術心象。
大約20年前,我陪靳尚誼到南京郊區六朝石刻遺址考察,那巍然于大地上的辟邪、天祿、麒麟以其奇詭、神奇而宏大的造型敘說著我們祖先的異想天開,他為之感動。記得他在我南京的工作室,看到一本明人肖像畫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明人造像中工致微妙的刻畫,使人物形象真實可感,仿佛能與畫中人對話。這與西方古典油畫肖像畫異曲同工,那人物形象中眼神、嘴角的描繪,盡顯中國繪畫之能。人物的表情于平和寧靜中見心理世界。靳尚誼對這些都不由自主地欣賞。他的油畫肖像,尤其是表現中國傳統文人的肖像畫,具有無與倫比的獨特性,超越于一般人所理解的中西結合的油畫民族化概念。他入神、入心、入魂,入文化之魂。這些膾炙人口的佳作具有文化的感召力,讓我們贊嘆中國與歐洲兩種文化的異質同構;讓我們在油畫與水墨之間可以找到共同點,那就是詩意;更讓我們認識到藝術感人之深處,是對人的真實感動,對文化深刻而生動的再表現。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靳尚誼的創作通過表現溫良、靈敏、堅毅的中國人形象,展現中國精神,這是因為他的內心始終保持著真善美的溫度。靳尚誼生命意識深處對人民、對藝術的赤子之心,是其藝術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