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亞創旦紀特展“宮娥之卵”亮相今日美術館
“宮娥之卵——武寧亞創旦紀特展”海報
4月20日,“宮娥之卵——武寧亞創旦紀特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精選了武寧亞近五年以來創作的裝置藝術作品,并結合空間、場景等為一體,在古典與當代間架起了對話的橋梁,邀請觀者在看與被看中參與藝術的歷史,集中體現了武寧亞一直倡導的“文藝復興后學”理念。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今日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高鵬,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盧塞恩美術館館長、歐洲資深策展人Ulrich Looc分別致辭,并對此次展覽主題發表了評論。開幕式由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芊潤主持。
作為藝術圈里的“素人”,武寧亞代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一股新浪潮。“局外人”的身份賦予了武寧亞的藝術作品與眾不同的宏大視野和生猛沖擊力。他在藝術理念上提倡以富有“宏大敘事”的藝術話語,打破當代藝術的某種慣性思維。在創作上,他不斷嘗試著打通不同材料、技法、工藝、思想、風格、傳統之間的既有隔閡,將建筑、空間、裝置等一一收納,形成一種新的藝術表達形式。
維拉斯凱茲《宮娥》
在《宮娥之卵》的展覽中,武寧亞以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名畫《宮娥》為靈感來源。對藝術史的興趣(敬意與沖動)、對語境和問題的大容量思考與呈現、強烈的“物料意志”(材料控),這三點構成了武寧亞此次“宮娥之卵”的核心特點。他以體量巨大的裝置方式“介入”《宮娥》的能指鏈,致敬300多年前的委拉斯凱茲,解密隱藏了幾百年的藝術謎題,并借此以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參與世界性的藝術對話。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共有九件藝術裝置,武寧亞以不同材質傳遞出不一樣的思想觀念,進而通過觀者引發不同的情感體驗。從“宮巢”到“疊碑”,再到“血因”、“征服”,以及后面的“富甲”、“圍城”、“金魚”“寂美”、和“沙器”,武寧亞以小公主瑪格麗特·特蕾莎的一生為線索,以不同的審美造型以及大量的文獻,串聯起自己有關歷史、藝術、基因、宗教、審美、婚姻的思考。
《宮娥之卵》藝術展為期三個月,橫跨今日美術館3號館兩層空間,并對美術館空間進行與展覽內容相呼應的藝術化改造,將空間本身與其中的觀者打造為裝置本身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展廳中重構的阿爾卡薩宮,將繪畫的場景以現成品挪用的方式重新建構,邀請觀者沉浸式地體驗,置身于委拉斯凱茲繪畫《宮娥》時所在的宮殿里。武寧亞想要以互動的方式,邀請觀者去一同思考和創造,藝術不但是“看與被看”,而且會逐漸發展為共同的創作和感受。
研討會現場
開幕當日,“宮娥之卵·武寧亞·創旦紀展覽”學術研討會于今日美術館舉行。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原瑞士伯爾尼美術館、歐洲資深策展人Ulrich-loock,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牛宏寶,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美術理論家鄭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批評家、策展人吳鴻,中國美術評論家年會秘書長楊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悅笛,藝術批評家、策展人孫欣,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史博士安靜,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李笑男,《世界美術雜志》編輯趙炎,以及武寧亞等參與討論。研討會由王萌主持。
此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北京曦空間協辦,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擔任策展人,中國美術批評家王萌任學術指導。
圖片來源:鳳凰藝術、雅昌藝術網
展品:
武斷宮娥
《寂美》 香樟木碳化 240 x 260 x 150cm 2018
《圍城》 舊磚瓦,苔蘚草本 208 x 210 x 100cm 2018
《沙器》 武寧亞 純白海沙、沙漏、不銹鋼構件 360 x 240cm 2018
《富甲》武寧亞 珍珠、貝殼、銅、銅網構件、石膏基底 195 x 152 x 98cm 2014
《阿爾卡薩宮》 原物構件,鏡像 層高600cm,面積120cm2
《阿爾卡薩宮》 原物構件,鏡像 層高600cm,面積120cm2
《宮巢》 不銹鋼、人工水晶、機械裝置、手工蛋 560 x 420 x 380cm 2018
《宮巢》局部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