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 把四川科普科幻事業推向新高度 ——吳顯奎在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1979年4月20日,在四川省科普事業發展史上注定是一個分外重要的特殊日子。這一天,四川省科普創作協會在成都成立了,從此開啟了匯聚四川一大批優秀科普作家、科普編輯(記者)、熱心科學傳播事業的黨政領導干部,凝神聚力開啟民智、傳播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崇高事業。這是一個四川科普作家們永遠值得記住的光榮的日子!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4個月成立的,也就是說,我們協會是在偉大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剛剛拉開大幕的時候成立的。從此,我們協會承接著過去老一代科普作家取得的光榮業績,開創著改革開放大潮下科普事業發展壯大的夢想,一代傳一代,干到了今天。如今,我會已擁有1300名會員和10家團體會員。40年間,我會會員獨立創作與編著的科普圖書超過6000種;發表科普短篇超過百萬篇。電影劇本《珊瑚島上的死光》由我會二屆常務副理事長童恩正和劇作家沈寂改編并在1979年5月正式發表。其后拍成科幻電影,一時轟動全國。劉興詩創作的科普美術片《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意大利第12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和意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在中國對外開放之初,影響深遠。我會于1979年獨立創辦的兩本科普期刊《科學文藝》和《科學愛好者》在新中國科學普及歷史上和期刊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科學文藝》后來更名為《科幻世界》,辦刊40年,是中國科幻事業的主陣地。在我會主辦《科學文藝》期間,發起設立的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是中國科幻創作最高獎,現已舉辦29屆,有160多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科幻作家獲獎,培養堅持長期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的作家3000多人。我會主辦的《科學愛好者》于1984年更名為《課堂內外》。1988年,協會秘書處協調四川省相關主管局和四川省科協、重慶市科協,并報國家有關部委,將面向中學生的《課堂內外》雜志一本刊分為三本刊,建立了《課堂內外》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三個編輯部;其中小學版長期由我會主編。川渝兩地區劃調整后,課堂內外雜志社在重慶市科協領導下,特別是在現社長劉信中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影響最廣的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系列期刊。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我會自創立以來,一直重視對優秀科普作品、優秀科普作家和優秀科普編輯的鼓勵和肯定,先后聯合四川省科協、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四川省廣電廳共同舉辦了四屆四川省優秀科普作品評獎和頒獎活動,一大批優秀科普科幻作品受到獎勵。評選出了“四川省九十年代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普作家(編輯)”、“四川50年(1958-2008年)10部受公眾喜愛的科普圖書”、“四川50年(1958-2008年)十大杰出科普作家”、“二十一世紀前十年四川省優秀科普作家、優秀科普編輯”。授予了周孟璞元老杯功勛獎,一批老科普作家被聘為我會榮譽理事。本次紀念大會上,我們還將對協會創會四十年間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普作家、科普編輯、科普團體、科普科幻機構,優秀科普工作者和一批科普科幻新秀進行表彰。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當我們回顧協會光榮歷史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在協會創立發展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老一代科普作家。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首先,我們要向我會創會會長周孟璞致敬。周孟璞先生受他父親、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少年中國會”創始人之一周太玄的影響,從青年時代就熱心科普事業。周太玄在他晚年時囑托周孟璞:“辦好科普協會,向公民傳播科學知識”。1978年8月,周孟璞先生在自貢市檀木林賓館主持召開了四川省科普創作座談會,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四川省科普創作籌備組并擬定了協會章程。1979年4月20日,四川省科普創作協會在成都成立,周孟璞當選為協會理事長。
周孟璞熱愛科普,熱心公益,研究科普理論,主持科普講座,撰寫大量科普文章。他先后擔任我會一屆、二屆、三屆理事長和第四屆主席,是我會建立發展功勛獎章獲得者。他為人謙和、淡泊名利、追求崇高,一生獻給科普事業。他與我會一屆副理事長曾啟治一起,創立科普學,并幾次得到錢學森副主席的指導和肯定。他在晚年時,牽頭完成中國科普學研究奠基之作《科普學》,并提出了科普學三大定律,成為我國在這個領域的奠基人。
第二,我們要向董仁威先生致敬!董仁威先后主持我會工作10年;5年任代主席、主席,5年任會長。他擔任協會主要領導人后,致力于科普圖書編寫和出版工作,團結了一大批年輕科普科幻作家,出版了以《新世紀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為代表的科普圖書,他的專著《生命三部曲》《科學大發現:100則故事啟示錄》《技術大發明:100則故事啟示錄》是他創作的巔峰之作。他重視科普理論研究,先后主編了《科普創作通論》《科普創作通覽》,出版了科幻研究專著《中國百年科幻史話》,影響深遠。他還先后深入名山大川并撰寫科學探險系列文章。2012年之后,他先后牽頭發起成立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創辦成都時光幻象文化公司。特別是聯合境內外科技團體和企業,成功策劃設立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對中國科幻出版和科幻新人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董仁威本人是成都市科技界領軍人物,先后2次被成都市政府評為成都市拔尖人才。他在上世紀擔任成都制藥四廠技術廠長時開發的新藥至今還在生產。他具有創新超越、合作共享的優良品質,干一行,愛一行,成就一行。去年,已實現了他在科普創作上的奮斗目標,正式出版了第100部專著。
第三,我們要向劉興詩、張文敬、松鷹致敬!劉興詩先生今年87歲,仍然寶刀不老,筆耕不輟。他有著中國古代優秀知識分子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像年輕人一樣跟蹤新的科學技術,像年輕人一樣參加各種科普活動,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榜樣啊!他現在出版的科普圖書已經超過300種。把他的專著一本一本從地面上碼起來,已經兩倍于他的身高了,可以說,是著作雙等身。劉興詩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也是四川省第一位因為科普專著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作家,他是我們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的光榮和驕傲。
張文敬先生依托自己的科研成果寫科普,是四川省唯一一位到過地球三個極(南極、北極、喜馬拉雅)并以科普專著《科學家帶你去探險》叢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科普作家。受到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他所獲得的光榮,也是我們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的光榮!
松鷹先生是中國科學文藝創作代表人物。他的著作《電子英雄》《科學巨人的故事》多次獲得全國大獎,他還著有《落紅蕭蕭》《啊,哈軍工》《杏燒紅》,先后曾三次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三次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圖書獎。他的科學家傳記文學,自成一體,科學與文藝相映成輝。他協助周孟璞先生恢復成都科普研究所,與周孟璞先生共同編著《科普學》;與董仁威先生一同創立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是一個在科普理論研究、科學文藝創作和科普機構組織三個方面都有成就的全國著名的科普作家。
我們還要向楊瀟、譚楷、阿來、劉信中致敬!他們4位是我會創辦的在全國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兩本期刊《科幻世界》《課堂內外》的主要負責人。沒有他們,《科幻世界》《課堂內外》不會有過去的成就和今天的影響力,我們要向他們致敬!
我們還要懷著尊崇之心,向40年來在協會不同時期做出了重要貢獻的科普作家和科普編輯致敬!他們分別是出席1978年在自貢市檀木林賓館舉行的科普創會座談會的方守默、伍玉文、高鴻烈、劉國銘、劉春和、李賢瑯;有在《科幻世界》《課堂內外》最困難時期堅守陣地的周忠行、張蓉、易高原、簡渠、張衛星、唐斌、秦莉、王利、莫樹清、向際純、李理、賈萬超、吳笙陽、魏翔宇、章邦鼎、錢仁華;有堅持20年在四川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成都日報、成都晚報、《少年時代》雜志開辟科普專欄的鄭思清、何道文、劉春和、林樹仁、金文;長期為我會會員提供出版作品機會的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少兒出版社錢丹凝、雷華、崔澤海、何楊、張敘生、張春曉、楊璐璐、侯京晉、白雅、肖伊;有發現培養中國科幻新秀,牽頭策劃推出中國科幻基石叢書的姚海軍;有帶領《科幻世界》成功改制的劉成樹;有在成都率先創辦科幻實體機構的楊楓;還有40年堅持參加協會組織的科普科幻活動、本人創作成績突出的張昌余、彭萬州、王曉達、戴文渠、林紹韓、廖迅、汪志、歐陽軍、羅遠信、曾熙竹、吳乙黎、王道義、徐渝江、尹代群、李建云、康定蓉;為協會秘書處建設,做出無私奉獻的第四屆常務副秘書長何定鏞、第五屆秘書長黃寰,第六屆秘書長董晶。
此外,還應該提到的有中國科協普及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四川省科協和上海、黑龍江省科普作協對我會的支持。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幾任理事長溫濟澤、葉至善、張景中、劉嘉麒、周忠和在不同時期,對我會工作都給予了關心和指導。中國科協普及部長章道義、王麥林,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鮑昌,先后到四川出席我會組織的活動,多次對我會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張景中理事長出席了我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并向獲獎者頒獎;劉嘉麒理事長還將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安排在成都召開,并委托我會承辦。四十年間,省政府副省長韓邦彥、康振黃,四川省科協領導李立眾、周玉振、曾祥煒、周新遠、周之常、聶秀香、吳凱、梅躍農、黃競躍、劉進在不同時期,對我會發展建設都給予了幫助和支持。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40年間作為沒有任何財政支持的科技團體和社會組織,取得如此成績,獲得這樣的社會效益,殊為不易!這完全得力于全體會員熱愛科普事業,無私奉獻精神,得益于歷屆理事、常務理事勤勉努力,不計名利,盡心公益的結果。總結40年協會發展歷程,有4條經驗不能忘記。
第一、堅持協會辦會宗旨不動搖。協會創立之初,就通過了協會章程。協會章程明確以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為我會宗旨。我會從一屆理事會到七屆理事會始終堅持辦會宗旨,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科普創作不動搖。協會每次換屆都以審定、修改本會章程為第一要義,并在理事會閉會期間,常務理事會嚴格依照章程辦事,依照章程開展活動。
第二、堅持“作品為王”不動搖。我會既然是科普作家協會,就要以作品說話。無論是周孟璞理事長、董仁威理事長還是2011年“六大”我出任理事長,都堅持出作品、出人才不松勁。無論舉辦筆會,還是表彰表揚,都是圍繞出科普作品、出科普精品安排的。由于協會導向鮮明,“風正萬帆懸”,我會才會有豐碩成果的不斷產生。
第三、堅持服務科普作家,科普編輯不動搖。1983年12月,我會專職秘書錢玉趾到我家來,告訴我經他推薦,周孟璞理事長同意,由我兼任四川省科普作協秘書,并將協會公章交給了我。從此,開始了我服務協會會員的人生歷程。1986年,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二屆二次(泰安)會議之后,童恩正先生提議我接替劉國銘擔任協會秘書長,籌備協會“二大”。自此,這份兼職,我一干20年,直到2006年才轉給董晶。協會辦公室(秘書處)先后租用省科協105號和207號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歷時15年。秘書處始終堅持服務科普作家、服務科普編輯,為科普作家發表作品搭建平臺。為推動科普科幻創作,秘書處編輯內刊《科普作家導報》56期,協會還出版了《科普作家》雜志22期。為肯定鼓勵優秀科普科幻作品搭建平臺,讓每一位科普作家享受到作品奉獻社會從而得到最充分尊重的光榮。
第四、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我會三任理事長都是共產黨員,我會章程第一章就明確規定“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科普作家為主體,并由科普翻譯家、評論家、編輯家、美術家、科技記者,熱心科普創作的科技專家、企業家、科技管理干部及有關單位自愿組成的全省性、非盈利性的學術性群眾團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會更加注重黨的建設,在四川省科協主管的協會(學會、研究會)中,我會率先成立了隸屬于省科協社會組織聯合黨委的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黨支部。我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所做出的各項決定,都做到了與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保持高度一致。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在隆重紀念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成立40周年之際,我們懷著崇敬之心,緬懷已經逝世的老一代科普作家、科普編輯家,他們是周孟璞、童恩正、劉佳壽、曾啟治、王吉亭、趙健、趙爾宓、沈鎮芳、閔未儒、牛澤常、王德昌和剛剛逝世的劉春和。他們對四川科普創作事業、科技傳播事業作出的貢獻將永載四川科普史冊。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幾十年。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40年風雨歷程已經走過,迎接我們的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歷史時期。我們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要秉承光榮的歷史,開創新的未來,團結帶領全體會員,創作更多的科普科幻精品,寫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
2011年,我當選為協會六屆理事長時說過一句話,“科學普及是一項高尚的事業,只有追求崇高的人,才能成為科普作家。”自此以后,協會重點對老一代科普作家的業績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行宣傳激勵,對年輕一代科普科幻作家進行培訓培養。我們先后舉辦了“著名科普作家董仁威科普作品研討會”“楊再華、魏知常科普作品研討會”“松鷹科學文藝作品研討會”“趙健科普編輯實踐經驗交流會”“譚楷獲獎科普作品研討會”“張文敬科普圖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慶功會”“劉興詩、張文敬獲獎科普圖書創作經驗交流研討會”“洪時中科普作品研討會”“張昌余科普辭賦研討會”“姚海軍科幻作品編輯實踐研討會”等,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激發了老一代科普作家的創作熱情,并為新一代年輕作者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理事會副理事長陳俊明、楊再華、黃寰、雷華、錢丹凝、何夕等科普科幻作家、科普科幻編輯,以自己優秀作品和編輯實踐成為新時代科普創作領軍人物。陳俊明、楊再華、黃寰長期堅持一邊做學術研究,一邊寫科普文章,科研科普雙豐收;雷華、錢丹凝都是四川省出版界領軍人物,在他們兩人十幾年如一日的支持下,我會會員大量科普圖書得以出版;何夕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家,他的科幻小說《天年》《愛別離》深受國內外讀者的喜愛。我會下設的3個工作委員會和12個專業委員會都保持了每年有活動,每位成員有作品。2015年,經過一年的努力,協會編印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大事記》(1978-2015)。去年4月,經四川省科協批準,我會成功召開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領導班子,評選產生了“四川省青少年科普科幻創作十大導師”,一批新近出版的科普圖書和科普短篇受到表彰。經協會“七大”批準實施的“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培訓計劃”成功選拔和培訓了100名青年科普科幻愛好者,經考核,有80人加入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面對國家正在實施的“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發展戰略,四川省科普作家、科普編輯應該樹雄心、立壯志,書寫出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精品。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新時代呼喚杰出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說“要堅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到與抓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科協、科研、教育等機構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科普作家既是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的傳播者;又是具有扎實文學功底的文學創作者。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辛。此時此刻,我們承接40年光榮和夢想,置身中華民族五千年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應該有所作為,我們必定能有所作為。我們要繼續嚴格地遵守協會章程,組織動員更多的熱心公益、熱愛科普科幻事業的同仁加入到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隊伍中來,共同參與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這一偉大事業中來。
——我們要凝神聚力搞創作。有史以來,沒有哪一部偉大的作品不是以“十年磨一劍”的功夫寫出來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耐不住寂寞,寫不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我們要向已故的老科普作家高士其、溫濟澤、鄭文光、葉至善、童恩正、鄂華學習;向仍然辛勤耕耘的葉永烈、劉慈欣學習,下真功夫,不浮華,不浮夸,不虛榮,潛心學習,潛心鉆研,潛心創作,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揉碎,用我們優美的漢語言傳播出去。我們要向國外科學家學習,向儒勒·凡爾納、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學習,以想象力服務社會,以開放的心態,成就偉大的作品。
——我們要與時代同步,在互聯網時代引領潮流。1988年9月,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于今,這一論斷被當代科技發展極大地改變世界的現實而被輝煌地驗證了。面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革,科普作家首當其沖,應順勢而為,借勢而為,加快知識更新,借助互聯網的強大力量,傳播自己創作的科普科幻精品。用好互聯網工具,在科普科幻文創、視頻、電影和科普科幻動漫、游戲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要把發現培養科普科幻未來之星作為自己分內的事情。我們這一代科普科幻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老一代科普作家的影響、引導和培養。我會創會理事長周孟璞在晚年經常提起他父親周太玄的人生理念——“薪盡火傳”!科普之火要實現代代相傳,必須培養新人。老一代科普科幻作家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后來者,要像完善自己的作品一樣,培養引導后來者。我會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培訓計劃”。前不久,我會聯合未來新影集團公司,發起成立了成都科幻文創中心,就是為四川科普科幻新人成長和作品發表提供空間,打造平臺,確保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紀念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壯觀的紀念碑。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依靠幾代科普作家、科普編輯40年的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了一粒基石。為祖國強盛,我們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們從事的事業算不上偉大,但足可以稱得上崇高。崇高的事業,是永遠值得追求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