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趙致真:他站在科學、文學、電視的交點上
    來源:《科普創作》2019年第1期 | 姚利芬  2019年04月19日09:03

    從《歡迎你,哈雷彗星》到《播火錄》

    記者:能談談您從事科普電視事業的緣起和歷程嗎?

    趙致真:我的科普電視片處女作是《歡迎你,哈雷彗星》。1985年,我從長江航運管理局創作室調到武漢電視臺任副臺長兼專題部主任。適逢哈雷彗星1986年回歸的前夕,全世界的媒體爭相報道。美國科學促進會還醞釀了一個“2061工程”——在哈雷彗星下次回歸前大幅提高美國國民素質。但我們國內反響相對淡漠。我決定做個電視片試試看。那時的武漢電視臺只有100多人,設備簡陋,素材來源更極為有限。我們靠最原始的辦法,制作了一部15分鐘的電視片,取名《歡迎你,哈雷彗星》,前一天剛送到中央電視臺,第二天便在晚上黃金時段播出了。后來獲得了全國專題節目一等獎、優秀解說詞獎。我深深震撼于電視的神奇功能和強大影響力。這次初試牛刀,成為我決心辦好科普電視的起點。

    接著我拍攝了《我們應該長多高》《當我們站起來之后》《怪坡揭秘》。1994年,我們拍攝了《當彗星撞擊木星的時候》,除了及時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還作為主要宣傳片對公眾放映。在英國拉夫伯勒舉行的國際科學與傳媒大會上,這部片子獲得了優秀節目獎,成為我們走向世界的開端。

    此后,比較重要的作品有《追尋永樂大鐘》,在巴黎國際科技電視節上,和BBC等世界大臺選送的節目同臺競技并獲得大獎,接著送到里斯本電視節、布達佩斯電視節,又接連獲獎。我清醒地認識到,不是我們的制作技巧特別高明,而是中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令國際同行深深驚訝和嘆服。武漢市政府以為我對做鐘很有研究,就把全市迎接新千年的重點工程交給我們——在武漢黃鶴樓上鑄造一口21噸重的“千年吉祥鐘”。其中的故事起伏跌宕,險象環生。

    還有個小插曲,我們先后聘請五位專家寫“鐘銘”,可惜都不合用,最后臨到澆鑄,我只能自己操刀,并登在《武漢晚報》上公示。為避免有掠美之嫌,隨后出版的《武漢千年吉祥鐘》一書的附錄中收進了全部五位老師撰寫的“鐘銘”原文。

    2000年,我們攝制了另一部片子《守護敦煌》,獲得多個國內獎項和巴黎電視節主席特別獎。我離開電視臺長位置之前做的最后一部片子是《我們的宇宙》(3集),播出后曾受到多位天文學家的贊揚。幾家出版社商量出版光碟和書籍,但由于我對其中太多的數據沒有進一步核實,不敢貿然付梓,又抽不出時間仔細考訂,一直拖到今天。

    記者:您認為您最成功的三部科普作品是哪三部?能談一談《播火錄》的攝制和出版情況嗎?

    趙致真:我最為嘔心瀝血、敝帚自珍的作品,要首推《科技與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后我便下定決心,在中華民族百年夢圓的歷史時刻,“科技之光”不能缺席。完成這部片子所經歷的曲折艱辛難以盡述。我和“科技之光”的幾個骨干在絕望中一度準備賣房子籌措資金,其實那個時候房子并不值錢。最后找到交通銀行贊助了200萬元。真正的“貴人”是央視體育頻道主任江和平,他在明知主要領導態度的情況下勇于擔當,為我們創造了最優厚的創作和播出條件。《科技與奧運》是典型的“硬科普”,涉及各種力學原理,其中許多看似簡單的問題迄無結論。我鉆研了海量中外書刊和文獻,并請北京大學工學院武際可教授擔任顧問。當時棲身的居民樓天天有人裝修房屋,如同坐在“響鼓重槌”中,以致我多次跑到地庫的轎車里寫作。這部35集系列片得到科學界高度認可,文字稿成為高教出版社《大眾力學叢書》的第一本。我還被評上了北京奧運會先進科技工作者。《科技與奧運》沒有做成“應景”的“易碎品”,體育運動中的力學原理不會過時,這部作品也因此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又一件舉國盛事,而百年世博恰好是近代科技史的一個現成框架。撰寫20集《世博會的科學傳奇》,最大的勞動量仍然是閱讀。我在后記中寫道:“恍然回到青年時代舍生忘死的高考階段,但這次要考20多門功課”,“我們在家里兩面墻上掛了一張3米長,1.5米寬的塑料布,制成一個巨大的表格,橫欄列出歷屆主要世博會,豎欄列出蒸汽機、航海、火車、汽車、電氣等不同選題,上面逐漸貼滿了繁星般的幾千個小紙條,記載著不同世博會的不同事件”。為查證落實人物事件的來源出處,我們向全世界相關機構發了上百封電子郵件。每天夜里11點出門,開車到長安街溜一圈,回來后繼續工作到凌晨2點。直到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7集內容沒有搶出來,只好把準備好的資料忍痛放棄。這部系列片在央視國際頻道播出,同時參加了上海世博園展映。

    我最在意的作品還有《歡樂與智慧同行——2012龍年科技春節晚會》。創作一部“科技春晚”是我多年的心愿,這是一場兩個半小時的晚會,我撰寫了全場的串詞、相聲、小品、歌詞,多次開車到工廠安排道具制作。節目攝錄時和同伴熬夜到通宵。在當年全國上百場春晚中,這是花錢最少、明星最少、演播廳最小的春晚,但卻是中國第一臺“科技春晚”,也是后來各種“科技秀”的先聲。在中國廣電學會舉辦的全國“春晚”評比中,《歡樂與智慧同行——2012龍年科技春節晚會》獲得最佳節目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導演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老局長劉習良曾經在電話中勉勵我,要把“科技春晚”做成一個品牌。可惜看到這個節目的人太少了,節目是臘月二十八中午1點在北京電視臺播出的。還有一段小故事,“科技春晚”本來說好了與湖北電視臺聯合攝制,原定在湖北衛視大年初二黃金時段播出。豈料湖北臺臺長突然被調走了,新來的臺長臨時執意把我們的節目播出時間改為晚11點半到凌晨2點,成了真正的“衣錦夜行”。而眾多熱愛科學的觀眾根據節目預報準點收看“科技春晚”時,發現換成了湖北臺的“春晚集萃”,其中竟然有和尚唱經的節目。一時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傳教頂替科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簡報中嚴肅批評了湖北電視臺的失當。

    《播火錄》是我制作科普電視片以來,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一部系列片。起源于20年前的老朋友鐘制憲看了《世博會的科學傳奇》覺得“不過癮”,她俠肝義膽籌措資金,希望再拍攝一部“姐妹篇”。如果說世博會上登場的主要是發明家、企業家、工程師,這次要把目光轉向主流科學家。我在后記中寫道:“熟讀二十四史,就像對人生博弈的各種‘棋譜’‘殘局’了然于心,能從中學習經驗,避免錯誤,增加選項。讀史的確使人睿智。然而,我們民族的歷史也有欠缺。翻遍卷帙浩繁的黃卷,鮮有近代科學實踐的內容。可見我們向歷史學習,還需要打開另一扇門戶——世界近代科學史。我們無論怎樣翻箱倒柜,也無法從經史子集中找到等價物和替代品的。”我把幾十年“積攢”的有趣故事匯攏到一起,打破國界和時代界限,按照人文價值歸類。但并非“主題先行”,通過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最后寫出的篇目已經完全不同于當初設計的框架。我們的團隊走遍了世界各地,獲取大量生動的第一手資料。2016年完成的《播火錄》第一季14集,在北京電視臺和互聯網上播出后得到好評。目前正在攝制第二季。“對選材從苛從嚴,寧遺毋濫;對史實追本窮源,匡謬歸真;對歧異慎思明辨,擇善而從。”這是我們創作《播火錄》的基本守則。

    作為電視臺的“一把手”,我的這些科普電視片,都是在完成全臺宣傳、經營、管理工作,并在撰寫許多時政、文教題材電視片之外擠出時間完成的。

    科普電視片的立體化傳播

    記者:能談一談科普圖書與科普電視片的衍生關系嗎?

    趙致真:我的電視片都是先有文字稿,再嚴格按照本子拍攝的。我一向反對把電視的腳本說成“解說詞”,球賽和旅游節目才用得上“解說詞”。我寫的“電視文學稿”都是直接拿來出書的。《科技與奧運》對應的圖書是《奧運中的科技之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新聞出版總署列入“全國青少年百種優秀讀物推薦書目”。《世博會的科學傳奇》衍生的圖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造物記》,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一等獎。《播火錄》的情況有所不同,電視片拍攝之初,就明確定位以出書為主,電視臺播出為輔。

    我對書的情感是自幼養成的。這些年雖然在做電視,仍感受到書的生命力更持久,影響力更長效,文化品位更高檔。在喧鬧一時的屏幕上,只有經過淘洗,達到一定層次的影視作品才值得出書。這也是電視片“修成正果”的很好歸宿。特別現在能夠通過掃二維碼在紙媒上看視頻,書就更加功能齊全了。拿我們拍攝的小實驗《神奇科學》來說,從來沒有在任何電視臺播出過,迄今為止,重版不下7次,發行量達幾十萬冊。

    記者:除了科普圖書,您還創作了一些科普散文,能談一談這些作品嗎?

    趙致真:我的幾乎所有科普電視片腳本,都作為“科學散文”在報紙雜志發表過。真正有點影響的科學散文是《我們的靈與肉》,有20000字,漫談人類精神和軀體的關系,以及心理衛生的體悟。這是2003年我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包玉剛杰出藝術家”后,為了給學生們演講準備的稿子。當時香港由于“非典”流行,各種公共集會停止,演講未能如期進行。講稿發表在《十月》雜志上,獲多家媒體轉載,并收進2004年的《中國最佳隨筆》。另一篇《怎一個“老”字了得》,有23000多字,討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是我應《當代健康報》邀請到濟南做的報告,眾多媒體不斷轉載。這些演講都是急就章,因為其中有些數據和表達還需要進一步核對,所以我也沒敢付梓出版。

    “我發表的科普評論都是在為科普電視爭生存”

    記者:您有一些科普評論文章,這集中反映了您對科普電視片的一些思考,能具體談談嗎?

    趙致真:首先我不是因為寫作和編導電視片而成為“科普人”的,我最早是以推動科技在熒屏上傳播而進入“科普圈”的。1987年我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熒屏,莫讓科學嘆息》,引起時任廣電部長艾知生的關注和批示,并收進次年《廣播電視年鑒》。我發表的科普電視評論,大都是為一些重要會議準備的發言,譬如1996年全國第一次科普工作會議上的《電視應擔負起普及科學的道義責任》,在《人民日報》全文發表;1999年全國第二次科普工作會議的發言《深情奉獻,科技之光》,刊登在《人民日報》千禧版上。其他諸如《中國電視和中國科普》《開辦電視科技頻道是中國科普的當務之急》《對中國科普現狀的憂思和建言》等,都是在不同的國際、國內論壇上的講演稿。《三網融合與中國科普電視的新生》,則是為國家“863”計劃寫的報告。這些文章的主題非常單純,全都是為科普電視爭生存、爭地位、爭權利、爭名分,后來集中到呼吁開辦電視科技頻道。這次2018年科普作協年會上的發言《中國科普電視的歷史經驗和起死回生》,就是我在新時代的又一次建言。我多次說過,我的人生很失敗,自己一輩子的追求和主張未能實現,但也能坦然面對,失敗不過是沒有成功而已。

    文科出身的“科普人”

    記者:您是文科出身的,為什么會對科學情有獨鐘,并具有比較好的科學功底?

    趙致真:我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很喜歡數理化,成績也在全年級名列前茅。1962年高考前很想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我的一個長輩親戚還在那里擔任總支書記。她委婉地告訴我打消這個念頭,因為我父母1957年被雙雙劃為右派,那時雖然摘帽了,仍然怕政審過不了關。后來我讀了武漢大學中文系,但始終關注科學發展,幾乎購買了那個年代能買到的所有科普書籍。“文化大革命”中我被分配到山西煤礦中學,教過“工業基礎知識”,為學生設計制作科學教具,在煤礦機修廠參加車工、鉗工、鍛工、鑄造勞動,為礦工安裝修理半導體收音機,沖洗放大照片。這些經歷對我后來從事科普種下了很深的因果。“文化大革命”結束后調回武漢,我幾乎訂閱了所有嚴肅的科普期刊。1999年,我已經擔任武漢電視臺臺長,受命負責在黃鶴樓上鑄造21噸的“千年吉祥鐘”,從選擇廠家到設計方案和鑄造工藝都要拿主意。我調侃說,這一年等于讀了半個鑄造專業。

    我在《科技與奧運》再版前言中寫道:“我一向對‘文科出身’和‘理科出身’心存疑慮。二十來歲年紀,讀了四五年大學(在我的時代,不少人進校便遇到‘文化大革命’),怎能從此貼上一成不變的‘出身’標簽?人的學習是終身的,知識構建和事業重心也可以不斷改變。”

    如若真要分“文科人士”和“理科人士”,早在高中就基本定型了,如同全能干細胞已經分化為多能或專能干細胞。大學文科、理科不過讓他們類聚群分,各適其適而已。

    記者:請談談您早期從事文學創作的歷程,以及對您后來從事科普創作的一些影響。

    趙致真:在山西煤礦期間我便為當年的“文藝調演”寫劇本,主編《礦工文藝》。1978年我在《長江文藝》發表第一篇正規的小說《在中秋節的圓月下》。此后寫過電影劇本《難忘的歲月》,得到馬烽、李準等名家推薦和崔巍、馬德波等電影界前輩肯定,回到武漢后寫了電影劇本《水上年華》,發表在《藝叢》雜志上,因為各種原因最后都沒有投入拍攝。1982年在《青春》雜志發表的小說《調動之后》被《小說月報》和《新華文摘》轉載,英語版《中國文學》譯介到海外。先后在《人民文學》《廣州文藝》《奔流》《四川文藝》《芳草》《青年作家》等期刊發表小說和報告文學,1984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集《小巷的琴聲》,次年出版報告文學集《黃鶴百年歸》。按照正常生活軌跡,我應該在文藝界待下去了。當年武漢市打算調我擔任市作協領導職務,考慮到父親正擔任市作協主席以及文藝界復雜的恩怨,便毅然抽身文藝界來到了電視臺。

    文藝創作經歷對我科普寫作的最大影響,是電視文字稿要按文學標準來寫。無論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都力求“郁郁乎文哉”。記得我在科普作協的會上說過,“科普作家比起其他作家,不應該是少了些文采,而應該是多了些知識”。我自己的科普電視片文稿《追尋永樂大鐘》《守護敦煌》《五環旗下的馬蹄聲》,都曾在《十月》雜志上發表,有些作品被《新華文摘》選用,收入中國作協每年度的《中國散文精選》。2014年1月我曾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科學與文學相遇的地方》,呼吁科學家和文學家互相走近。

    科學訴諸理性,文學訴諸情感。我寫科普作品,仍然是把愛憎、價值和激情作為靈魂的。

    我從來不寫關于創作經驗的文章,也不看這類文章。創作是很個人的事,要在實踐中自己逐漸感悟。沒有什么秘訣可以直接傳授。

    記者:您認為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在科普創作中哪個更重要?

    趙致真:沒有基本的科學知識,根本談不上科普創作,連一般的文學藝術創作也不應違背科學常識。我在《大眾力學叢書》十周年座談會上有一段發言說,我初到電視臺,“常常感受到周圍‘文科思維’的誤區,譬如中央電視臺的開播片頭,兩個電子在不同軌道繞核轉動,突然相向碰撞而發出閃光,只考慮視覺效果,完全不顧科學原理。直到現在,央視新聞開場的地球都不按照23.44o的傾斜角自轉,這本應是普及四季形成知識的好機會。再譬如當年我們臺的少年合唱團演出著名兒歌《種太陽》,‘一顆種到南極,一顆種到北冰洋’,為孩子灌輸錯誤的概念。我后來開辦《科技之光》節目,招聘的近40個記者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大學生。”

    但“理工科背景”也有局限。首先現代科學分支越來越細,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科學界內部也同樣隔行如隔山。何況還有學說門派的歧見。而專業知識艱深到一定程度,就超出了科普的“光譜”范圍。

    我認為有兩種能成功實現科普的模式:一種是雙腳站在科學家隊伍中,憑借權威的專業知識,向公眾生動通俗地講解自己本職的工作;另一種是雙腳站在公眾的行列中,憑著對科學的基本功底和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弄懂各種相關知識再講述給公眾。美國科學大師約翰·惠勒說:“要想了解一個新領域,就寫一本關于那個領域的書。”可見科普寫作不一定是把肚里現成的學問倒出來,也完全可以“臨陣磨槍”和“現買現賣”。

    和世界優秀科普作家相比,我們的主要差距不是知識錯誤和硬傷過多,而是缺乏機智幽默的情趣、寬廣遼闊的視野和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懷。

    “我想用時間換作品”

    記者:你曾經在國內外獲得不少榮譽,你如何看待科普工作的成就?

    趙致真:我的作品和我本人都獲得了一些國內外獎項,這無疑是件愉快的事,獲獎是一個重要尺度,是社會對你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形式,但也不能過分在意和當真。譬如我獲得1999年意大利普利莫·羅菲斯國際科普獎,難道中國送別的候選人去參評,就一定評不上嗎?我覺得當年比我有資格的人很多,見到有好心的報道說這個獎是科普界的“諾貝爾獎”,我就會臉紅。我還當過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的中國候選人,但卻落了榜,這和國際的政治氣候、評委的個人傾向、候選者的數量都密切相關。我當過巴黎國際科技電視節、蒙特利爾國際科技電視節、歐里亞克電視節、里約熱內盧電影電視節的評委,深深知道評獎中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對這些獎當然要爭取,也要尊重,但如果認為都是神圣的金標準和金桂冠,則未免“撿根棒槌當了針”。我的《播火錄》中用4集寫《另眼看諾獎》,可以算是我對這類問題集中的觀察和思考。

    記者:您是老驥伏櫪,退而不休,能介紹一下你當前的工作情況和今后打算嗎?

    趙致真:我現在一起床就坐在電腦前,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寫作的主要資料素材貯存在許多大容量硬盤中,一百年間的《科學美國人》《倫敦新聞畫報》《大英百科全書》《美國大眾機械》等,電子版有好幾個TB,勝過了我滿屋子的書籍。和《科技之光》的伙伴們通過各種云盤傳遞視頻素材,學習操作常用的軟件插件,也算“亂打三年成教師”了。今天做學問真是幸福。我還暗自慶幸當年在高中學的是英語而不是普遍開設的俄語,使我不但在電視臺翻譯過兩部系列電視片,還大大有助于今天在網上暢意遨游。

    回憶15年前我寫《怎一個“老”字了得》時,還是以局外人和旁觀者的身份侃侃而談,今天真輪到自己“進入角色”了。我在《播火錄》后記中說,“我已經過了古稀之年。早該走生命的下坡路了,卻還在堅持年年爬坡。人們用錢買黃金為了保值,我想用時間換作品,也是生命的保值。”我在北京出版社70周年社慶時發言說,“每完成一部文稿,便會減少一分對離開這個世界的恐懼和遺憾。”我當然有自知之明,自己寫下的這些文字有多大價值?我到過多個世界級的大圖書館,那書籍海洋里的每一滴水,都是我所不認識的人、在不知什么時間地點撒下的心血。我的這點涓滴之勞也將匯入其中,想到這里,心中便會充滿溫暖的情感。

    眼下先把《播火錄》后14集寫完拍好,把幾本齊頭并進的書完成,再和伙伴一起爭取把醞釀多年的幾個電視片做出來,還要留點時間和清醒寫寫回憶錄,經歷過如此動蕩多變的歲月,一個老人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時易逝,心徒壯,歲將零。”我希望能實現最后的人生目標。

    采訪者簡介

    姚利芬: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科普創作》執行編輯。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动漫|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