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留下口述史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世瑜的弟子在現場表演昆曲。◆浙江省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叢書。(均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制圖:李潔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作民族記憶的背影,蘊藏著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基因”。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有886項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6名在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該如何保存這些歷史記憶,讓非遺基因永流傳?
浙江省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叢書出版。該套叢書以人為單元,一人一卷,分10冊錄入了浙江省戲曲和曲藝領域的1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藝術人生。
據了解,該套叢書首次記錄了婺劇表演藝術家鄭蘭香、姚劇表演藝術家沈守良、新昌調腔表演藝術家章華琴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成長歷程、學藝授藝心得、演藝生涯及其傳承等內容,并通過在書中設置訪談內容二維碼的方式,以動靜結合之態,重現了浙江的非遺文脈記憶。
“自2015年起,浙江省啟動第一批10位傳統戲劇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作,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拍攝傳承人及其相關人員的口述史訪談?!眰鹘y戲劇專家徐宏圖先生是浙江省第一批傳承人記錄工作的學術專員,參與了搶救性記錄工作方案的策劃、訪談提綱的擬定、口述史叢書體例的確定等工作,他表示,將記錄工作中的訪談內容轉錄為口述史,工作量大,加上地方方言和專業方面的難題,編纂難度很大,編纂團隊花費了大量的心力與精力。
“該叢書是一部動靜結合可看可聽的普及讀本,叢書依托搶救性記錄工作的視頻成果,在書中設置訪談內容相關的二維碼,以紀實影像與文字敘述相結合的方式,滿足文字與視頻共享的現代閱讀需求。”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郭藝表示,本套叢書的出版是浙江省非遺保護的一項重要學術成果,在全國開創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編纂的先河。該叢書是研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特定歷史時代背景下非遺項目面貌的寶貴資料,傳承人獨特的人生感悟與傳承實踐對于研究非遺多元化流變有著重要的意義?!白鳛閲壹壏沁z傳承人,我們的技藝需要總結和宣傳,但因為個人精力有限,這一項目只能擱淺。如今,叢書仿佛是一雙翅膀,能將我們的技藝帶給更多的人?!崩デ鷩壹壏沁z代表性傳承人汪世瑜表示。
據悉,本套叢書總共將有196冊,第二批和第三批口述史的采寫、編輯工作已經開始,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稱,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出版第二批13冊口述史,涉及的非遺項目門類將更加廣泛,以推進非遺保護成果與社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