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術追求同時代發展、人民需求緊緊聯系在一起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發表重要講話。該重要講話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為題,發表在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上。
習近平總書記給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四點殷切希望和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這四點希望和要求的實質、核心,就是要求我國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緊緊圍繞堅定“四個自信”,從時代、人民、精品、明德四個方面,真正書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自覺把個人事業追求同時代發展、人民需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
第一,只有讀懂新時代,才能真正讀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只有讀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讀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這里的時代,指的是新時代。怎樣才能讀懂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接著,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和“五個是”,對進入新時代的標志、內涵、意義進行了闡述。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部分的論述,這一新時代,就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進入了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的歷史方位,這在實質上就是“強國時代”。強國時代要求研究強國邏輯,這一邏輯,就是用新發展理念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邏輯:既使人民活得好,又使國家強起來。強國時代、強國邏輯必然產生強國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本質上就是關于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的“強國理論”。我們要基于這一“強國理論”,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來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貢獻、偉大飛躍、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來理解“中國奇跡”。作為學者,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第二,只有讀懂人民,才能讀懂中國共產黨,只有讀懂中國共產黨,才能讀懂新中國。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本質,是一個事物之所以成為這一事物的根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民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講得最多的是人民,強調最多的也是人民。只有讀懂人民,才能讀懂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本質。從歷史邏輯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實踐邏輯看,是黨領導國家、黨治理國家、黨引領人民實現國家目標;從理論邏輯看,中國共產黨、國家、社會、人民,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四大結構性要素,其中,中國共產黨是最終起決定性的因素。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作為學者,要走出象牙塔,深入人民群眾、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直面并深入研究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與中國問題,了解人民,關注人民訴求,接地氣,把好中國脈、開好中國方,為人民立言,把學問寫在人民的心坎上。
第三,要用中國道路解釋好中國奇跡,用中國理論闡釋好中國道路,用中國話語表達好中國理論和寫好中國故事,要練好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精品奉獻人民。一切有價值的學術研究要關注中國現實。什么是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寫好“中國”和“中國故事”的作品才屬于精品力作。如何書寫好“中國”和“中國故事”?這就是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闡釋中國奇跡背后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優勢,研究新中國70年發展的內在邏輯,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我的學習體會是:用中國道路解釋好中國奇跡;用中國理論闡釋好中國道路;用中國話語表達好中國理論。這在實質上就是練好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功”。作為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也要樹立“工匠精神”,在上述方面下功夫,寫出精品力作,提出原創理論,為構建“理論中國”增磚添瓦。
第四,要以“傳道授業解惑”立德,明大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明德在教師、學者身上的體現,就是立師德、明大德。立師德,就是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把職業當作事業。傳道,就是學習好、研究好、宣傳好、講解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好先進文化、先進文明和前沿知識;明大德,就是為黨、國家、社會、人民及其事業發展立德立言立功,為黨和國家建言獻策、述學立論,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一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