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典型論的新發展——學習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蘊含著豐富的文藝典型論內涵,是我們認識、研究和塑造典型人物的金鑰匙。這不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典型學說的重大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學的新貢獻,為塑造新時代典型人物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于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 文藝典型論 典型人物 馬克思主義
典型人物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沒有專文論述,但在他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和一些文學活動中( 如與賈大山十余年間歷久彌堅的交往、習近平總書記自述的那份深厚的文學情緣和他熟讀的文學經典書目等) 反映了他的“典型”觀。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的光輝,是我們認識、研究和塑造典型人物的金鑰匙。其既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方法。闡釋和探討這一新時代的典型論,對于我們加深認識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指導當前文藝創作,是很有必要,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課題,進行艱辛的理論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當然包括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習近平關于文藝系列論述的當代意義不僅在其思想的系統性、先進性、預見性,而且是在歷史的重要時間節點上,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政治勇氣和深邃目光,勇敢地站立潮頭,及時地糾正了非典型化的創作傾向。2014 年10 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嚴正指出創作上“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 ‘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還有的熱衷于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①。習總書記不僅指出問題切中肯綮,而且提出目標態度堅決。
理念引領創造。2016 年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的講話中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雹诹暯娇倳浺砸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銳判斷力發出了振聾發聵的鏗鏘之音,就是要堅持典型人物的創造,再次在典型理論幾乎瀕臨崩潰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撥正航向,重新確立了典型創造的當
代地位。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文藝宣示。眾所周知,在馬克思主義典型論形成的1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典型創造一直受到革命導師、作家、文藝理論家的重視。高爾基、魯迅、茅盾等大作家對典型問題都作過很多論述。尤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全新的哲學觀,科學地創立了典型理論。中外文藝史上那些文藝大師之所以千古不朽,都是因為他們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勤奮地創作,為文藝的畫廊貢獻了光照千秋的典型形象。實踐證明:典
型問題是作家創作的重要課題,優秀的典型是作家追求的目標。所以,從根本上說,是否堅持典型創造的原則,也就是是否堅持文藝上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問題,是用什么思想指導我們創作的問題,歸根到底也就是堅持什么方向的大問題。有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基于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的基本原理和深厚的創作實踐,精辟闡釋了典型人物的“三個高度”,而且堅定地主張只有創造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有“三個力”。這樣的闡釋極具震撼力。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的典型論與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的典型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為中國文藝典型人物創造指點了迷津??梢哉f,習近平總書記是在歷史發展極為重要的關頭,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典型觀,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典型觀,構成了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典型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文運和國運、文脈同國脈聯系起來論述,把文藝工作置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發展大勢中來審視,視野開闊,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史的重要關頭以其高遠宏闊的歷史視角和深邃前瞻的辯證思考,厘清了典型論領域的困惑,把塑造典型人物提到了理論的高度,極其科學地概括了塑造典型人物的重大意義,為新時代文藝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全新的旋律。
二
文藝史上任何成功的典型人物都是作家經過創造性勞動的結晶,是從生活原型的礦里提取出來的堅硬的、實在的、生活的鐵。典型化是典型塑造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曾經有那么幾年,一些作家摒棄了典型化原則,作家的自由想象就像遨游于宇宙的鷹那樣自由飛翔,無拘無束,信馬由韁,迷戀于人物的動物性的感官需求和生命的感性沖動,專心致志地挖掘人民群眾中的病態心理與畸形行為,沉醉于荒誕意識、悲觀意識、性意識……直接導致了將雞鴨與羽毛混湯蒸煮的自然主義現象。
面對上述不良傾向,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嶄新的時代高度,以其長期養成的文學素養和政治敏銳提出:“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于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雹圻@是因為,“文藝創作的目的是引導人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
作品,鼓舞人們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④這段話按照典型形象創造的規律,我體會至少有三層意思必須領會、貫徹。第一,文藝典型源于生活原型。作家首先要熟悉生活,這正如典型之樹一樣,生活之根扎得越深,典型之果就越大。只有深深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人民,典型創造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郁郁蔥蔥,常青永綠,作家的藝術生命才能常青。沒有生活之根,任何典型之樹都會枯萎。所以說,這是“基本態度”。第二,文藝典型并不等同于文藝原型。如果說生活原型是礦石的話,那么作家就要把這些磁鐵礦投入高爐,經過吹氧、高溫熔化,與溶劑石灰石發生化學反應,煉出生鐵。這個把礦石煉成鐵的過程,就是習總書記說的“基本能力”:“文藝要反映生活,但文藝不能機械反映生活?!雹萑缑┒芩f,文藝“須是一把斧頭—創造生活”⑥,超越生活,引領生活。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面對生活之樹,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⑦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既指明了“最真實的生活”又強調了“深刻提煉生活”,既指明了小鳥鳴叫又強調了雄鷹俯視。這才是創造典型人物對待原型完整的可取態度。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才殷切希
望作家“要對生活素材進行判斷”⑧,“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⑨第三,創造文藝典型的過程需要這種“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完美結合。一個名垂千古的典型是作家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成果,是作家生活態度和提煉能力的綜合反映。因此,需要作家具備多重素養,完美融合,方能成果。
三
關于塑造什么樣的典型和為誰塑造典型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人和經典作家歷來把人民的塑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強調要敢于和善于塑造人民這一新時代的人物。文藝典型論的新發展
這是馬克思主義典型論的應有之義,是現實主義文藝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人民性,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雹狻澳懿荒芨愠鰞炐阕髌?,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11“文藝要服務人民,就必須積極反映人民生活。” 12“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13“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4 我體會,習總書記是從三個方面確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第一,人民是生活原型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15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叭嗣瘛笔橇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最重要的高頻詞之一,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大國領袖的為民情懷綿長深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隨處都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時刻不忘為人民謀利益,把為人民謀幸福放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并且和國家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緊密聯系起來。第二, 人民是文藝典型的主體。人民的實踐是文藝典型創作的源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涌現了無數人民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這就是文藝典型創造最廣闊的最深厚的原型沃饒地。當今中國,人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正處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非常時期,其間必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感人的生活原型等待著我們去挖掘、開采、積累,我們就是要濃墨重彩地忠實記錄、深刻反映、藝術再現這個特殊時期人民的中國姿勢、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人民是典型創造永恒的主體。第三,人民是典型創造服務的主體。作家創造典型人物,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通過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記錄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聲,幫助人民認識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16 激勵人民振奮民族精神,發揚中國精神,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貢獻力量。這就是文藝典型人物應有的社會和審美功能。
在典型人物創造問題上,把什么人放在主導地位,關系到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導向的大問題。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17的要求。其核心要義體現在典型領域就指向典型創造的政治導向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出發,從上述三個方面確定了人民在典型創造方面的主導地位,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真理光芒。
四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潮頭,考察文藝工作,從時代與文藝關系上把握文藝創作的規律,用新時代的眼光分析、闡釋創作問題,總結出符合新時代特點的文藝規律。因此,每有新意,啟人深思。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18“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19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把文藝的時代屬性以及文藝與時代的互動關系講得非常清晰,對我們認識典型問題很有啟發。
很顯然,習近平總書記從方法論上給我們提供了認識典型的一把鑰匙。
我們應該看到,文藝典型就是一種時代現象。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都要自覺地意識到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社會存在物”,把創造時代的典型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之一。這不僅是文藝本身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內在審美要求。因此,作家在創造典型時,必須走出自我封閉的“象牙之塔”,將時代的使命、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的審美意識滲入到有“自我”影子的典型人物中去。
文藝史上真正偉大、杰出的典型總是同人民、時代有著深刻的血肉聯系,流貫著時代的詩情意緒,顯示出強烈的時代氣息。他們是時代前進中激射出來的燦爛火花,反過來又照亮了時代。歌德、巴爾扎克、高爾基、茅盾等經典作家的創作實踐均證明了這一點。文藝史上大量的例子也證明,一切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人物,都必然鮮明地銘刻著時代的烙印,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林黛玉,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屠格涅夫筆下的巴札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筆下的拉赫美托夫,高爾基筆下的巴維爾,法捷耶夫筆下的萊奮生,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保爾,以及我國當代文藝中的許云峰、江姐、楊子榮、朱老忠、梁生寶、林道靜、喬光樸等都是如此。
總之,回避時代的人物是蒼白的,淡化時代的作家,是沒有出息的作家。我們今天的文學不需要那種表現自我,擴張自我,欣賞自我的文人氣和才子氣,我們需要的是融入自我的時代感和責任感。一個社會責任感很強的典型創造者,就應該以飽滿的熱情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創造出這個新時代輝煌燦爛的典型人物,筆酣墨暢地去反映新時代,歌頌新時代,唱出新時代的最強音,畫出反映新時代最新最美的壯麗畫圖,創造出闊大深邃、恢弘壯美的時代生活畫卷。
五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20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要文藝典型論的新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三精”思想,充分凝聚了中國文藝的美學思想精髓,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深邃的戰略思考,充分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不僅是對優秀文藝作品提出的高標準,而且是我們用來研究、認識典型人物的方法論。
在“典型”領域,所謂的思想精深,就是思想的深刻性。任何光彩奪目的典型人物都必須有思想的力量,必然包孕著獨特的、深刻的、新穎的思想??梢哉f,在敘事性作品中,任何一種形象都不能像典型人物那樣將作家那電光迸射的思想火花熔鑄進去。作家反映生活,就要選擇那些最能體現時代生活中某種思想的典型,深入開掘,充分發揮典型性格的作用,把生活中的思想反映得深刻感人。我們之所以如此強調塑造典型人物,就是因為只有典型人物才能最全面、最深刻、最生動地反映現實,以求揭示生活的真理。文藝史上任何長留文學天地的典型人物,從哈姆雷特到阿Q,從喬光樸到陸文婷,無一不在其性格的某些方面具有相當重大的社會意義,與社會生活本質規律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其中無不概括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內容,總是在個別的藝術形象中蘊含著一定時代的社會生活中的某種本質和規律,其典型本身的深刻性、概括性、歷史感等等都是十分突出和鮮明的,總是使人覺得沉甸甸的,大氣磅礴,讓人回味再三,激贊不已。而且他們的思想內涵博大,令人咀嚼不盡,代代可以開采,且具有永恒的魅力,生命高達幾百年、幾千年而與日月同輝。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明思想精深的重要性。
在“典型”領域,所謂藝術精湛,就是個性的鮮明性。一個活的具有藝術魅力的典型又不僅是這種思想意境的化身,它所包含的關于社會生活本質方面的豐富內涵必然是潛在的、隱性的,它滲透在人物非常突出的個性特征之中,如水中鹽、花中蜜,留給我們無窮的韻味,吸引我們去品味它,琢磨它,思索它。成為文學典型的一個起碼條件,就是它生命個體的真實性、可感性和生動性。它的個性總是卓爾不群,好像萬綠叢中一點鮮紅,格外引人矚目,又無不具有感性魔力。
他們的形象面目,音容笑貌,以及精神靈魂,都有著可感的現實和豐盈的血肉,清晰鮮明,充滿生氣,如同一汪跳著蹦著的生命之水,眉眼皆動,躍然紙上,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讀來情趣盎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栩栩如生”這個詞來形容典型人物個性的生動性。他多次提及的阿Q 就是這樣一個有非凡個性的典型。阿Q 既有“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22 又有鮮明的、獨特的、最具活力的個性特征。魯迅巧妙地將這種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融凝到了整體形象的個性化的性格特征之中,并進行了極其生動的藝術描繪,遂使人常常在藝術的陶醉中,不期然地覺出這個典型性格的鮮活與可愛。
在“典型”領域,所謂的制作精良就是藝術的完美性。優秀的典型,都應該是認識價值與審美價值的完整統一。因而優秀的作家都是追求這種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契合點,使文藝典型達到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自然結合。成功的典型人物就是一種高級審美形式。如果只有淺露的思想,沒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缺乏一股對讀者的征服力量,是不成功的。這就好像一件藝術品,只有氣勢恢偉的宏觀,而無洞察細致的微觀,雖能看到一瀉千里的江河奇觀,卻難以留意激浪中的漩渦和回流。典型人物就是一座恢宏壯美的宮殿,作家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非凡的思想,還要有敏銳的藝術表現力,要有深邃的再現力和想象力,要有嫻熟的表現技巧去構筑,去雕琢,去潤飾。因此,對一個具體的典型人物來說,就需要一個精良的制作過程。它不僅要有生活的真實性,而且還要有刻畫的細致性、手法的巧妙性和形象的生動性。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概括的三個“相”的要求:“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23讓典型人物“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躍動著蓬勃的生機。如果制作時沒有相應的技巧,好像沒有輪子的車,沒有翅膀的鳥。當然,思想的深刻性、個性的鮮明性和藝術的完美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融一體,三者缺一不可??傊沟湫腿宋镞_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與深度,作家必須具有非同一般的思想,還需對生活的熟悉和認識程度、技巧的熟練程度以及特定的情緒、情感、心境、氣質等多種因素的累世疊加、交叉融合。
六
(一)“思想和價值觀念”是創造典型的根本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24 所以,他說:“對文藝來講,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一切表現形式都是表達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載體。離開了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再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也是蒼白無力的。”25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6 這正是一語中的,高屋建瓴。
如前所述,優秀的典型人物都蘊藏著豐厚的思想。那么這種思想來自于哪里呢?毋庸置疑,它們必然來自于典型人物創造者自身思想的深刻性、概括性和歷史感,沒有作家思想的深刻性,也就決然沒有典型的深刻性。事實是:無論是人物的深度,還是作品的深度,全依仗著作家自身思想的深度;典型就是作家某種思想的流露和閃光,是作家理智的結晶,是作家用自己全部思想的血漿經過濃縮的感情而給它以生命的。從噴泉里出來的只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只能是血。因此,作家就應該首先是一個先進者,一個堅實的人,一個當代的思想家。時代是思想之母。作家首先要有較高的思想水平,要具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思想武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作家的頭腦、指導作家的創作,塑造出富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足以振奮人心的典型人物。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藝術家自身的思水平”和“加強思想積累”的重要性。他說:“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27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揭示了典型人物創造的真諦。
(二)“高尚的人格修為”是創造典型的必備條件
塑造成功的典型人物,作家不僅要有先進的思想,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習近平總書記說:“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28因為,“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29 。所以,習總書記一再強調:“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30
作家要塑造出經典感人的典型人物,就要具備偉大純潔善良的靈魂,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要有真正地反映人民的感情和愿望的藝術良心。習近平總書記很贊賞的柳青就是如此。柳青十幾年如一日,在皇甫村落戶,既熟悉了生活,又在實踐中改造了自己,塑造了自己發光發熱的靈魂,而后作家的這種靈魂又在他塑造的典型人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現。柳青能創造出梁生寶這樣蕩氣回腸的經典人物,也首先得力于他自身道德品行的高尚。如果說柳青是一個杰出作家的話,那么,他首先是一個優秀黨員、優秀干部、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好“老漢”、不平凡的和有優秀人格品質的思想家。所以,柳青總結說:“作家在展示各類人物的靈魂時,同時展示了自己的靈魂?!?1 正因如此,他明確提出:作家“想要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32這足以證明:德藝雙馨是典型創造者的必備條件之一。
(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典型人物創造的基礎
任何一個高明的作家,要創造真實感人、名耀史冊的典型,他就必須先熟悉生活。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他提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3“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34習近平總書記還諄諄告誡文藝工作者“真實的人物是千姿百態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物,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35 ,還要“讀好社會這本大書” 36??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創造一切典型人物的基礎,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作家塑造典型人物的視野廣度和思想深度。
(四)藝術再現的“基本能力”是典型創造的關鍵
典型人物的塑造有其自身的藝術規律,它需要思想的燭照、人格的輝映和原型的襯托,還需要作家具備藝術再現生活的基本能力。這是因為:“文藝反映社會,不是通過概念對社會進行抽象,而是通過文字、顏色、聲音、情感、情節、畫面、圖像等進行藝術再現。” 37習近平總書記是深諳此理的。對此,我們應該有個整體的認識。優秀的典型人物應該是思想品格的大氣、生活原型的地氣和藝術個性的生氣、靈氣、人氣的完美結合體。只有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思想積累、人格修為、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熔于一爐,共同冶煉典型——才能寫得真、寫得活、
寫得深,才能透溢出鮮活的生命力,才能不朽。
這里,就有一個作家是否純熟地掌握了典型創造的規律與他又如何讓典型體現作家思想的藝術造詣問題。為了提高文藝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三點:一是要有久久為功的耐力。他舉福樓拜、曹雪芹寫人物的例子,要求作家具備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以非凡的超常韌勁耐心打造典型人物;二是要有甘于堅守的定力。他引用唐太宗、諸葛亮、王國維的至理名言,要求作家有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不為名利所動,以非凡的平和心態潛心創造典型人物。三是要有勇于拓展的創造力。他引用劉勰、李邕和黃庭堅的哲理說明創新的重要性,要求作家要有新發現、新提煉和新表現,以非凡的創新態度精心塑造“最美人物”。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成功的典型人物都是作家“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38“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39典型人物,“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 40,總之是作家傾注全部心血精心制作刻畫的,因而必然需要這種耐力、定力和創造力的完美結合。
綜上所述,習近平總書記基于豐厚的文藝滋養,以馬克思主義典型學說的基本原理為指導,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寬廣視野系統而辯證地闡述了典型人物的塑造問題。這不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典型學說的重大發展,而且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學的新貢獻,為塑造新時代典型人物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于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注釋:
①⑩ 1113141618202728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 年10 月15 日。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215192324252629303334353637383940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 年12月1 日。
1721參見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
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
2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57 頁。
31柳青:《永遠聽黨的話》,《人民日報》1960年1 月7 日。
32柳青:《在陜西省出版局召開的業余作者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1973),《延河》1979 年第6 期。
[ 作者單位:浙江省安吉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