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與文學的本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看望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作家要“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能夠反映時代的文學精品終將被時代記住,引發當代讀者深刻的理性思考,并為后來的人們追溯時代風貌提供可以細微洞察的樣本。
作為寫作者和職業編輯,在看過許多文學作品以后,文學的本質竟然成為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常常叫我咀嚼內中的深意。這里有很多觀點,比如文學的本質就是創造;文學的本質應當是哲學;文學的本質在于言說的方式和手段;文學的本質在于文學的形式等等。我想,文學本質是文學作品的主腦,它起碼應該包括兩個元素,即主題思想和故事形象;兩者的融合過程,把文學本質推向深刻,使文學創作活動充滿艱辛與快樂。
所謂創作主題,就是文學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宋代文豪蘇東坡的創作經驗是“作文先有意,則經史皆為我用。大抵論文以意為主。”劇作家曹禺說:盡管掌握了很多的、很豐富的生活積累,但他沒有一個獨立見解,沒有一個頭腦來運用這些東西,從中悟出一個道理,悟出一個主題來,那還是寫不出深刻的作品。就是說,作家創作活動是一個思想提升的過程,要傾聽、要調查、要研究,真正地把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作為使命,并在勇于回答時代課題中呈示自己的智慧。在此,那些文學精品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值得借鑒的經驗,其中的思想力度足以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文學作品主題從時代中來,這是考驗作家本事的一個關鍵課題,它檢驗了作家對現實生活的認識、評價和理想的品味,顯出了作家是否能夠從親身經驗中、在生活暗示里捕捉到那些為人們不易察覺的悟性。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更重要的是國家現在處于快速發展進程中,這是留給世界的兩個最深印象。中國的發展動向,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關注。這里有歷史巨變、有時代精神、有時代畫像。可以說,作為一個有擔當的中國作家,不應該對此無動于衷,不應該用可憐的、渺小的、無力的,甚至是庸俗的筆墨充作上乘作品,還理直氣壯期待得到積極閱讀,賺取嚶嚶贊責。
創作主題就是對現實存在的一種探詢和點睛。我想,文學創作的主題不是湖面上搖曳的荷花,讓人往往忘記水的靈動,而專注于荷之顏色。創作主題是有所附麗的:一是主題寓于題材之中,一是主題融于描寫之中。作品人物故事承載了主題思想,并以其鮮活的演繹感染讀者。捷克作家昆德拉說,主題是不間斷地在小說故事中并通過故事而展開。一旦小說放棄它的那些主題而滿足于講述故事,它就變得平淡了。
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使主題思想在語言、結構和形式上呈現出深度和廣度。同時,因為創作主題的需要,以及時代背景的參與,作家形成自己的有意或無意培植的文學風格。作家出類拔萃之處在于不僅因為選擇說出某些事情,而是因為選擇某種方式說出這些事情。這是實現經典表述所需,它把作家的工作抬高到了一個必須用專業眼光審視的位置。我常常想,有多少作家能夠小心翼翼、一頓三思考地推進寫作過程,在把自己的文字拿出抽屜前,反復掂量,生怕誤了社會和讀者呢?建安曹丕講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如此之氣魄,作家需要有怎樣的胸懷,才能把準時代的主流。
主題思想和故事形象的融合,為文學本質帶來內涵的豐富性,為作品的閱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回味余地。在這里,因為閱讀境遇的差異,主題的意蘊和文學魅力構筑了超越和限制、有限和無限的交替境界,使文學作品的主題辨析變得復雜。閱讀經驗告訴我,常讀常新的作品,必是要放到伸手可取的案頭,因為它是思想之源和精神之源。我堅信,文學精品的本質,在于它最終使作品成為時代歷程中人類理性的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