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文學與藝術的非線性發展
3月18日,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在西北大學“諾獎論壇”作學術報告。
勒克萊齊奧圍繞文學與藝術的非線性問題展開論述,提出在學習藝術或語言時,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通過橫切面的同時性來探索,還要通過縱切面的歷時性來考量。“前人通過語言、繪畫、圖像,將這些故事不斷記錄下來,于是人類就擁有了文字,擁有了藝術。最初的藝術就是跨越了空間限制而發生的。”他通過展示法國南部洞穴中的巖畫、印度的雕塑、中國的甲骨文,闡釋了古代人類為了記錄“當下”所做的努力。
勒克萊齊奧提出,現代繪畫的透視方法給文學創作帶來了一種敘事方式的革新,即用第三人稱的敘事方式,呈現出更多細節,這就是透視的魅力。例如,《紅樓夢》便是其作者運用這種方式創作而成的。在與聽眾的互動環節,有聽眾提出現實主義是否已然過時這一問題。對此,勒克萊齊奧并不認同,他認為,現實主義既不是文學的一種流派,也不是一種運動,它是實際存在的,文學創作就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表達,因此現實主義永遠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