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宏偉:告訴世人真實的宮廷生活
故宮是個超級“網紅”,可我們了解到的卻可能是個假故宮:金鑾殿其實常年大門緊閉,并沒有大臣之間的唇槍舌劍;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常年自己一個人吃飯;后宮的女人們一進宮便幾乎與世隔絕,哪還有勾心斗角……
章宏偉,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多年來致力于研究故宮學,希望告訴世人真實的宮廷生活。近日,他做客齊魯晚報和省圖書館聯合主辦的“大眾講壇”,并接受了齊魯晚報記者的專訪。
>> 故宮建院李煜瀛起關鍵作用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修改清室優待條件,驅逐溥儀出宮。騰出的紫禁城由皇宮變為博物院,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章宏偉看來,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便是李煜瀛。
李煜瀛,字石曾,是前清清流李鴻藻之子,曾組織京津同盟會、刺殺袁世凱。作為國民代表,他與京畿衛戍司令鹿鐘麟、京師警察總監張璧參與了驅逐溥儀出宮的過程。故宮博物院開院時匾額上的墨寶,便是出自他之手。
李煜瀛早年赴法留學時,在巴黎見到法皇的盧浮宮,經法國大革命改成盧浮宮博物館。他希望回國革命成功后,將清宮改為博物院?!霸谒奶嵝押蛨猿窒?溥儀及其后妃的住所、存儲文物的主要宮殿都貼上封條、加了鎖,后來才有機會促成紫禁城財物分公私、成立博物院?!闭潞陚ソ榻B。
很快,清室善后委員會成立,李煜瀛就任委員長,主持清點清宮物件,并將成立國立圖書館、博物館的計劃寫入了組織條例中。不久,北京8所高校學生代表也發聲支持,紫禁城改為博物院逐漸成了社會各界的共識。
經過近一年的文物清點和緊張籌備,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院?!按蠹叶贾?開院當天北京城萬人空巷,各路參觀者將博物院里里外外堵得水泄不通。實際上,故宮在此之前,已經向社會開放一段時間了?!闭潞陚ネ嘎丁?/p>
1925年4月12日,清室善后委員會為滿足當時社會各界一睹故宮狀況的愿望,公布了《參觀故宮暫行規則》,率先開放御花園、坤寧宮、交泰殿、乾清宮、弘德殿、昭仁殿、南書房、上書房等處,也就是故宮內廷的中路。不過,參觀時間只有星期六、星期日的下午一時至六時,且下午三時即停止售票,因此得以先睹為快的機會并不多。
故宮博物院開院當天,開辟了五條參觀路線,即中路、內東路、外東路、內西路、外西路。至此,昔日禁苑皇宮真正為國民所共有共享。盡管1塊大洋的門票在當時價值不菲,但是市民們還是愿意一睹神秘皇城的風采,參觀者不斷。
此后,國內政局動蕩,軍閥政權更迭頻仍,北京城并不太平。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南京國民政府接管北京,并派易培基接管故宮博物院。
可是不久,就出了一件鬧心事?!澳暇﹪裾囊淮螘h上,委員經亨頤提出了‘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故宮一切物品’的議案,在易培基等人的力主下,這項提議被否決,決定繼續保留故宮博物院?!?/p>
1928年10月,《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公布,明確故宮博物院直接隸屬于國民政府。章宏偉補充說:“當時,直屬南京國民政府的就是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等五院,由此可見故宮博物院的定位之高。同時,《組織法》也是中國第一部有關博物館的立法。”
此后,易培基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八娜蝺?故宮博物院在組織架構、文物典守、藏品整理,以及館舍修葺、展覽陳列、出版流傳等方面,成果顯著,是抗戰之前故宮博物院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闭潞陚フf。
>> 《故宮日歷》民國已是文創“頭號禮物”
博物館不僅要收藏、保存文物,而且還要開展公眾教育、普及文博知識。因此,從建院之初,故宮博物院便陸續編纂、出版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專著和大眾普及讀物,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從紫禁城出版社(今故宮出版社)社長到故宮博物院出版部主任,章宏偉在故宮博物院跟出版打了12年多的交道,見證了故宮文化走向民眾的過程。尤其是《故宮日歷》的暢銷,更讓他感慨不已。
“《故宮日歷》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也并不是近幾年才紅的?!闭潞陚フf,上世紀30年代,故宮博物院一無經驗二缺經費,但是已經明確了博物館為國家公器的概念,換言之,就是“服務公眾為本,播揚文化為宗”。
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大量的珍寶,尤其是書畫作品,平時書畫愛好者難得一見。出于普及文化的考慮,1933年至1937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了《故宮日歷》。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除了采用時任院長易培基先生的楷書手跡和篆書、仿宋印刷體外,均集自院藏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方便臨摹、研習。故宮藏品圖片每日一張,歷代書畫、器物交雜穿插。
《故宮日歷》一經推出,便成為民國文創爆款,文人雅士相贈的“頭號禮物”非《故宮日歷》莫屬。章宏偉介紹:“俞平伯就曾將《故宮日歷》贈送給老師周作人,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歷》的事,稱其為‘日歷中最佳之作’。當時《申報》也有很多相關的報道和廣告。”
2009年,遺忘經年的《故宮日歷》,重新進入故宮出版社的視野。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里,出版社工作人員找到了當年的《故宮日歷》。開本適中,裝訂簡潔,手感極佳。翻開早已泛黃但圖文依然清晰的書頁,似乎可以嗅到時光的味道。
當年9月,2010年版《故宮日歷》出版了。穩妥起見,新版《故宮日歷》采用了復刻形式,除日期信息外全部采用1937年版《故宮日歷》圖文內容,只是裝幀、裝訂形式有所調整?!皬拇?《故宮日歷》再度火了起來,2019年《故宮日歷》首印已經達到了70余萬冊。”
“其實,故宮文創開始得很早。”章宏偉解釋說,1925年建院之初的時候,故宮博物院就已經有明信片、導游手冊等文創產品了。當時博物院的門票是1塊大洋,常規游覽線路是3條,但是每張門票只能參觀2條線路,也就是說,想把故宮博物院3條線路轉遍,至少得進去兩次,花2塊大洋買兩張門票。當時的導游手冊是1塊大洋一本,而且3條線路的導游手冊各不相同,需要單獨買。
“轉遍故宮并且配全導游手冊,一個人至少要花5塊大洋,這差不多是當時北京平民三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任職時月薪才8塊大洋。”即便如此,當時的故宮博物院仍是“打卡”勝地,各種文創產品的火爆程度并不比今天弱。
對民國時期普通民眾來說,小小的《故宮日歷》年復一年打開了古代藝術寶藏的一扇窗,來自故宮的明信片、導游手冊成為探尋中國古建筑、宮廷文化的一把鑰匙,成為許多人醉心傳統文化、走上求藝之路的開端。
>> 學術研究促成天燈重亮
《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等電視劇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故宮及背后明清宮廷生活的一輪輪關注。3月9日,自帶故宮流量的章宏偉讓山東省圖書館“大眾講壇”人氣旺了不少。章宏偉帶來的題目是《清宮過大年》,他的講解,讓很多聽眾直嘆“沒想到”。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太和殿,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金鑾殿。照著影視劇里拍的,這是清朝皇帝和大臣們議政的地方。影視作品中,皇帝坐在大殿上,底下文武大臣分兩班站著。他們為了一項決策從各自利益出發,唇槍舌劍,爭個不停,最后由皇帝拍板定案。
不過,章宏偉介紹,太和殿常年是大門緊閉的,它只是一個國家象征,更多是進行王室禮儀性活動。這里一旦開門,比如冬至、元旦、萬壽節,那就是要儀仗、韶樂全都備上。還有皇帝大婚、科舉考試發榜那一天傳臚的儀式,也會在太和殿舉行。所以,只有在國家盛典,太和殿才會開門。
“很多清宮劇除了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清宮之外,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演員,都沒有展現出清宮的真實樣貌。當然這個我覺得我們也有責任,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我們沒有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推向社會,讓更多的人知曉?!闭潞陚シ此颊f。
他對當下流行的宮斗劇頗有微詞?!扒宕实燮饺摘氉杂蒙?只在年節時才與后妃一起吃飯,稱為家宴。宮中規定,后妃在50歲以后才可以與非親生皇子見面,所以后妃平時很難見到皇帝以外的男性,何談宮斗呢?”
守正才能創新,如果說如今的故宮文創產品團隊主要負責創新,那么章宏偉和他所在的故宮學研究所便是負責守正、清源的。故宮學是一門新興學科,2003年10月才創立,研究對象是明清宮廷和故宮博物院,涉及到方方面面?!斑€原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故宮,是我們研究故宮學的責任?!?/p>
故宮學誕生后,類似皇帝印章、辦公椅這種當時的日用品,也逐漸被重視起來。故宮現在館藏的戲本有11000多冊、服飾道具16000多件、鞋子和冠近900件?!斑@些常被忽略不計的物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是驚人的。”
今年年初,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最大展覽“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正式亮相,其中,實景體驗最受關注的就是天燈和萬壽燈。臘月廿四在民間是所謂“掃房日”,但在宮中卻是安燈的日子。這一天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各安設一座萬壽燈,丹陛下左右各放一座天燈。四座木桿上又各懸金字萬壽寶聯。除夕夜,隨著營造司首領一聲“上燈”,臺階上《火樹星橋樂章》響起,紫禁城三大殿五百余燈同時亮起。一時間悠揚清樂、燈火輝煌、宮殿巍峨、氣象萬千??梢哉f,立天燈、萬壽燈,是明代起宮廷過年時最盛大的活動之一,然而過去一直只是停留在史料里。
“這樣的景象,故宮已經百年未見?!闭潞陚フf,正是故宮研究人員不斷努力,才在文獻中查出天燈、萬壽燈的使用方式、歷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更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和燈桿原件,成功復原出來,并重新豎立在乾清宮和皇極殿的臺基上下。
隨著研究的深入,故宮的展陳也越來越有當年的味道。奉先殿位于東六宮南端,是明清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近年來一直以鐘表館的面貌呈現給世人。章宏偉介紹,奉先殿將恢復原狀及供奉明清帝后的場景,計劃2020年9月向公眾開放。
故宮學研究不局限在故宮,流散于故宮外的清宮舊藏,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的60余萬件器物、典藏、檔案,以及國內外各機構的清宮典藏都是學者們關注的。在章宏偉看來,敦煌學樹立了榜樣。有哪些敦煌文物流落海外?分別在哪些博物館里藏著?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敦煌學已經基本厘清了這些問題?!拔蚁胛覀儸F在的條件比做敦煌學的學人們要好多了,他們用了一百年厘清家底,這對我們是一個激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