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陳思和:希望有更多的學院派來研究網絡文學 ——《來自二次元的網絡小說及其類型分析》序
    來源:文藝報 | 陳思和  2019年03月15日08:12

    首先,作為一本被反復修改、審查、答辯、再修改的博士論文,劉小源這本書稿在學術規范以及學術概念的厘清方面,大約是無可挑剔。其次,作者有多年網絡寫手經驗,非常自覺地以“過來人”的身份、以“臥底”的眼光來打量網絡小說內部紛紛沓沓的現象,別的研究者可能從學院走進網絡,多少還有些理論上的隔閡,而她則是從網絡世界里面走出來,走到了理論研究的前沿,所以,從論述網絡小說的準確性而言,大約也無可挑剔。其三,作者從2016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以后,有整整兩年時間,一面在山東大學中文博士后流動站繼續深造學習,一面將主要精力都花費在修訂這本博士論文上,在具體章節、論述方面較之原來書稿有了很大的補充與改寫,答辯會上導師們提出的一些建議,諸如學術概念需要進一步厘清、理論分析要緊貼文本、盡可能地保存和展示網絡文學的一手資料等等,顯然都被作者吸收到具體的修改中,甚至連敘述文字也被打磨得干凈利索。因此,雖然題目還是原來的題目,內容范圍也基本沒有變化,但這本書稿與原來提供答辯的博士生論文原稿之間,還是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是我深感到欣慰的。

    那么,我的這篇序文還能夠寫點什么?

    我對于網絡小說毫無研究,連劉小源自己創作的、自稱擁有“總點擊超過133萬”的三部網絡長篇小說,我也無緣過眼。我之所以同意她以網絡小說研究作為博士論文題目,主要是因為她對網絡小說不僅熟悉、專業、有親身參與的經驗,而且還有強烈的愛和熱情,以及由此帶來的自覺和自信。當然,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網絡文學近20來年的迅猛發展,以它的特殊的神秘趣味左右了一大批年輕人的閱讀導向和參與熱情。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除了年輕人以外,就連中年人、老年人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都不開網絡新媒介。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文學作為網絡世界的一個帶有意識形態性質的有機部分,研究當代文學的理論學術界是不能夠對此視而不見或者給以否定的。就當代文學的發展而言,新世紀的文學將以傳統書寫的文學與網絡書寫的文學形成兩大敘事空間,而網絡文學已經遠遠超出了“寫在網絡上的文學”的意義,而是在網絡形式的掩護下形成了具有特殊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審美趣味的文學。它不僅全面復活了民國時期通俗文學的元素,而且也深刻地內含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年輕人的世界觀和審美愛好。

    起初,我與許多學者一樣,僅僅把網絡文學當做新時代的通俗文學,卻完全不了解網絡文學雖然可以呼應民國時期通俗文學的某些思潮,但是從本質上說,它是西方、日本等外來流行思潮影響的產物,它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精英思潮受到挫敗、理想主義被淹沒在商品、市場、金錢的欲望大潮的大背景下,新一代人精神成長的見證。就本書討論的同人、耽美等類型小說來看,在當代文學主流的視野里沒有這類文學的位置,可是我從小源所例舉的作品文本來看,如《無限恐怖》《失落大陸》等作品,生活在與我們相同的現實社會中的主人公們,因為一個偶然的過失——隨手點開一個奇怪的網頁,或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于是就置身于另外一個無限恐怖的空間,經歷了萬劫不復的災難。這樣的敘述策略我們在以前的童話故事里也經常遇到,但是在這些來自二次元的故事里,這些彌漫著夢魘般的世界,又何嘗不是這一批青年人對于世界的深度不信任和危機感。他們從走向社會(或者從想象著走向社會)開始,就對于這個社會極度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他們才會不斷想象著各種各樣難以想象的災難,并且被迫思考對付災難的態度——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用具體的行動(辦法)來消除災難的能力,唯一能夠保持人文精神和尊嚴的,就是心理上的自我準備。他們沒有期盼救星,世界上從來也沒有救世主,他們是通過自己對各種屈辱的忍受與適應,同時又極盡可能地從人性訴求出發來保持人的一點尊嚴和理想。如那個陷落在蜥蜴世界里被迫為蜥蜴生育的楊帆,最后她在重重的屈辱中試圖理解蜥蜴的愛情表達,慢慢地讓自己安身在蜥蜴世界中。但她又不甘心于命運的作弄,于是在巖壁上畫下自己和蜥蜴一起生活的場景,她把自己作為人類曾經生存過的信息保留給后世:“那一幅全家福似的巖畫,一方面象征著楊帆終于承認了蜥蜴人就是她今后生活的家人,真正融入了這個異世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80后’面對這個時代和這個陌生的世界時巨大的孤獨感,以及對適應這個世界努力求存的自己的一絲淡淡的驕傲。”引號里的這段話是劉小源對《失落大陸》文本的分析,分析得真好。我覺得,劉小源的評論已經脫離了純粹的文本分析,摻入了她作為“80后”同代人的特殊人生感受。這是最上流的文藝評論,不僅僅是準確分析文本各種隱含、潛在的重要信息,而且表達出最貼近生命的人生感受。似乎很難說這種感受是《失落大陸》的作者傳遞給我們的,還是作為評論家的劉小源傳遞給我們的,評論與被評論的文本完全被融為一體,散發出特殊的文字信息,又彌漫了烙下一代人精神創傷印記的普遍的人生感受,它能夠喚起我們對于“80后”一代人的完全不同于一般世俗的認識。像這樣的作品,我們能把它們只當做通俗文學來閱讀嗎?也許這些文本利用了類型小說的通俗元素,但是從內在精神上說,依然是嚴肅文學中最寶貴的精神元素,這是當下檢查制度下生存的主流文學所無法企及的,也是一般意義上的市民趣味的通俗文學無法企及的。

    于是我對劉小源在本書開始部分批評學院派研究網絡文學種種謬誤,有了新的理解。劉小源所強調的學院派從理論出發來研究網絡文學的錯誤,是指一種研究路徑的錯誤,而非指學院派批評本身。因為小源本人就是在學院里訓練出來的博士生,她一再強調自己的網絡寫手的經歷和經驗,但事實上,不是網絡寫手的經歷和經驗成全了這篇博士論文,而是研究者所具有的理論素養和特殊的人文眼光,使得這篇研究網絡文學的博士論文不同凡響。經歷和經驗在這里當然很重要,是研究網絡文學的基礎,但并非每一個網絡文學的寫手都可以寫好研究網絡文學的博士論文。批評需要高于生活、高于創作的特殊眼光。不是說批評家可以高高在上地舉著理論教條來任意評判作品,這已經被中國當代文藝實踐所證明是錯誤并且有害的批評方法,至今仍然留有教訓。然而批評家的批評態度則是平等的,他是通過對作品文本的細讀和細節分析,來理解和闡發作家的時代認知、生活態度與審美追求。當然作家與批評家的認知和追求并非完全一致,有分歧可以展開正常討論甚至爭論,但這不是誰對與誰錯的問題,更不是評判誰更有資格來討論網絡文學。我常常強調批評家要學會做同代人的批評,因為同代人的立場和眼光都比較相似,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作家與批評家很可能通過同一部作品的文本創造過程(我這里把批評家的批評也看作是對文本的一種創造),使得文本更加豐富復雜,也使得同代人對時代、生活、審美的感受因為有交流而變得更加理性、也更加全面。在劉小源的自覺認同里,網絡文學是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文學,擁有他們傾注其間的交流信息、生活感受、語言密碼以及表達機制,也隱藏了他們的激情、悲情、夢幻、欲望、痛感等等內心機密,面對社會上一般人對于網絡文學的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們覺得自身的豐富存在不足以與外人道。但是,網絡文學畢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終將要面對各個階層和各個年齡段的讀者,并且向著未來開放。網絡文學豐富而良莠不齊,極需要有專業批評介入其中,從各個不同側面來理解它和解讀它,慢慢地抽取、提升它的精華,編織到文學史中。所以,像劉小源這樣的網絡文學研究者不是太多,而是實在太少了,我們不僅要鼓勵大批在學院里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年輕人投身于這個研究領域,還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9久久9久久精品|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