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現象級原創藝術大展接連出現,撬動文創市場人氣攀升 董其昌書畫展以60萬參觀人次華麗收官
為期三個多月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昨天在上海博物館落下帷幕。據統計,自去年12月7日開展以來,本次展覽共吸引了近60萬人次前來參觀。與此同時,上海博物館文創中心為本次特展開發定制的50余種160余款文創產品,累計銷售額超過1300萬元,創下了該館原創展覽的文創銷售紀錄。
作為內地舉辦的首個董其昌藝術專題大展,該展覽凝聚了滬上幾代學人的研究成果,創下了行業內多個第一:首次將書畫真偽經典案例的鑒定步驟搬入展廳,首次建立董其昌數字人文配合展覽,舉辦國內最大規模的董其昌學術研討會……展覽以上海博物館館藏為主,同時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遴選重量級書畫作品154件(組),系統梳理董其昌及其時代的書畫藝術成就與意義。其中,不少展品難得一見。
昨天是展覽的最后一天,許多觀眾冒雨前來趕末班車。上午九點剛過,在上海博物館門口,撐著傘等候入場的觀眾排起了長龍,其中不少是遠道而來的外地觀眾。
下午三點半,工作人員在計算了館內承載量后,在隊尾處舉牌告知觀眾停止排隊,但仍有人不舍離去。館方綜合考慮安全等因素后,在四點前,再次開放名額,為最后的幾十名觀眾特別放行。“最后一波趕上了,很幸福。”觀眾說。
上海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朱誠告訴記者,該館每天接待量的最高限額是8000人次,但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會適當地采取人性化措施。昨晚,上海博物館還精心策劃了以“董其昌和他的江南”為主題的閉幕之夜活動,通過藝術夜話、江南絲竹音樂演奏、珂羅版體驗等形式,為展覽畫上圓滿的句號。
這樣的現象級原創藝術大展近年來在上海并不少見。比如,昨天同期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落幕的第12屆上海雙年展接待觀眾約39萬人次,展覽期間,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打著“飛的”前來參觀。擋不住觀眾持續火熱的觀展熱情,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曾兩度延長展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去年聯合舉辦的“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展三個多月吸引了42萬余人次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