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體學的新意義
    來源:光明日報 | 胡曉明  2019年03月11日09:41

    吳承學教授新著《中國早期文體觀念的發生》一書從禮制、政教、職官、語言、作者、聽眾、媒介、場合、文本等展開文體的發生,似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即文體之手,將上古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得有條不紊。福柯說:“我希望能夠注意到,當我在說話的時候,一個沒有名字的聲音在我之前早就存在了。”文體正是中國文學背后“看不見的手”或“沒有名字的聲音”,不是作家論,不是文學史論,而是文本與文體的內部結構以及它們相互連接的游戲,構成中國文學的隱秘邏輯。由此而論中國文體學,義莫大焉!因而,可以更開闊地探討一下文體學對于中國文學與文學思想的潛在意義。

    第一,文章學的重建。“游文章之林府”(《文賦》),這是說古往今來的文學遺產;“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文心雕龍》),這是說中國好文章的起源;“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文心雕龍》),這是說經典;“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詩品》),這是說文采……“五四”以還,我們講“文學”,講想象、幻覺、靈感、浪漫、美感甚至魔幻等,其實“文章”這個概念比“文學”這個概念更文學、更美好,因為“文章”更加本色、本真,文人可以守護的,讀書人可以珍惜的,魯迅先生當年說的,“我并無大刀,只有一枝筆,名曰‘金不換’”,就是寫文章。在中國文化的譜系中,“文章”常常與如下詞語組合并同時使用:經術文章、綱紀文章、禮樂文章、氣節文章、文章志節、道德文章、大塊文章、節義文章、青史文章等,其中有人的胸襟、氣節與道德行為,有制度與政教的正義、仁善與文明教化,有代代傳承的經典,也有天地自然的大美,因而,如果回歸中國文體真相,文章的價值與地位應大幅提高。現有的中國文學史,文學的概念基本上是“五四”以后新文學的,其中大大遮蔽了文章的面貌,不要說文章與文明的關系,諸如文章的體裁、類別、作法、功能、內容、美學等,都十分稀缺。當代的中國文學史,是一部有選擇性的文學史,而不是一部真實的文學史。

    第二,非虛構性。如果回到文章的本份,中國文學的“非虛構性”要重新加以重視。中國文學以詩文為正統,小說戲曲畢竟是后起的(其實中國的戲曲很大程度也是非虛構的)。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文”以實用為主,所以大致是非虛構性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的詩,非虛構性亦是主流。鄧小軍教授《中國詩的基本特征:寫實還是虛構》從詩歌大家、詩論與詩文化背景,得出結論:中國詩具有寫實性的基本特征;詩歌以虛構為基本特征的文學理論,不適應中國詩,因此應該相應地改寫。不能忽視中國詩的歷史內容。從文學立場說,詩歌內容如果未被了解,其藝術造詣便無從談起。

    第三,作者身份。中國文體學有助于對作家士人身份的重新認定。與現代文學家的作家身份相比較,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具有身份的“多向性”。韓愈詩曰:“余事作詩人。”中國古代的詩人作家,基本都是“業余”的或者說是“兼職”的,因為他們本身另有一份正式職業。士人一身而兼官員、政治家、學者、文人、藝術家甚至農民。如吳承學教授論“士之九能”:

    在先秦的原始語境中,“九能”說涉及當時占卜、田獵、外交、軍事、喪禮、地理、祭祀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其核心精神在于強調大夫應該具有多方面修養與能力,能在不同場合適應不同的需求。正如章太炎所言:“古之儒者知天文占候,謂其多技,故號遍放于‘九能’,諸有術者悉晐之矣。”

    文體學的復蘇,將是真正“士”的文學精神的復蘇。

    第四,得體。這是一個有待于重新發現的文體思想。中國文體學對文學與人的真實交往活動有細致用心的安排。我想起親身經歷的一些文體學小故事:某年,日本高橋教授以其所藏古籍相贈,我轉贈五言古詩一首:“友人扶桑去,故籍重千金。臨岐脫手贈,平生一片心。”對于愛好中華傳統文化的日本學者來說,這比回贈其他禮品都更為得體,也更為可貴!又某年,我與王新才館長、程章燦館長、陳思和館長等,為北大圖書館百二十年館慶,步韻酬唱疊十余章,書成卷軸,作為獻禮,以最少的文字,最小的篇幅,又最有濃度、最有深度、最為典雅地表達了向以北大為代表的中國高校近代圖書館傳統敬禮。從這些個人的經歷可見,一方面重新復活舊文體的功能,一方面創造新的現代生活所需求的新文體,正是中國文體學的任務。

    最后,文體與教化。在中國古代,特定的文體擔負著文明習得的使命。僅舉一例:研究發現,唐宋至明清士人的寫作訓練、文學啟蒙是從對對子開始的。對對子可以作為全社會測試兒童聰穎與否的主要方式,作為士大夫教養過程的能力指標,也可以開啟一般知識人生的鑰匙,甚至,還可以開啟命運的鑰匙(婚姻的媒介)、顯姓揚名的機會(義子的憑借,明清有不少故事)。古代社會能科舉取得功名做官的士人,畢竟是少數,然而,借著自少年時代即養成的八股訓練之助力,士人可以經營實業,可以做文人安頓自己,這也是中國文體學為士人謀劃的一條生路,或者,是科舉人生之外的另一選項。(參見王鴻泰:《學屬對覘器識:明清士人的啟蒙教育、練習與文人性格的形成》)總之,現代中國文學是“語”的系統,古典中國文學是“文”的系統。前一個系統,注重作家的藝術與個性的話語行為與話語創造,因而是一種自主的藝術,封閉的藝術、秀異的藝術;后一個系統、更為注重讀者與語言行為的功能、特定場合,因而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或政治的藝術,作家有時并不重要,更為重要的,是文本身,成文明之體、成教化之力,是文明本身看不見的手,在社會治理、政治生活及日常活動中,成一種毛細管式的文化力道。因而,古典中國文學的主流是文體化的藝術,即技藝化的文學。其中有待發現更多的文體習性;而現代文學失去了這個文體習性。失去的后果,是精英文學的資源、本土傳統的資源和語言的資源的斷絕。

    因而,文體學不僅要研究文體真相,也應該研究文體習性,回應“五四”時代,重建中國文論。

    (作者:胡曉明,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6热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三级高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