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蒂西婭?科隆巴尼對談文珍:向女性的勇敢致敬
三月,天氣漸暖,春意漸濃。正值國際勞動婦女節之際,法國作家萊蒂西婭?科隆巴尼攜新書《辮子》來到北京,圍繞“向女性的勇敢致敬”這一主題,和青年作家文珍展開了精彩的對談?;顒佑扇嗣裎膶W出版社、法國駐華大使館和西西弗書店主辦。
萊蒂西婭?科隆巴尼,1976年生于法國波爾多,作家、導演、演員、編劇。曾創作并執導多部短片和兩部長片:《天使愛過界》《明星和我》。她還創作舞臺劇和音樂劇,并出演了數十部電影?!掇p子》是她的第一部小說,2017年5月在法國出版以來穩居暢銷榜前列,銷量近百萬冊,版權已售三十種語言,獲得多個文學獎項。小說電影改編權已售出,將由作家本人搬上銀幕。
在對談中,兩位作家從小說內容切入,就女性面對的困境和可能的出路進行了交流。
《辮子》是在全球化視野下獻給所有女性的一曲贊歌。故事中的三位女主角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三種文化和社會環境之中,她們的身上濃縮了種種或明或暗的對女性的束縛:印度的斯密塔是生活在最底層的“賤民”,每天都要徒手打掃村里的廁所,唯一的夢想就是讓女兒上學,擺脫這種殘酷而荒謬的傳統;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朱麗婭在父親經營的假發廠工作,父親因車禍陷入昏迷之際,她發現工廠早已破產,拯救工廠的努力迎面撞上傳統的父權社會;加拿大的薩拉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律師,即將登上事務所最高位,卻突然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陷入性別和疾病帶來的雙重困境之中……
萊蒂西婭?科隆巴尼希望塑造充滿力量的女性形象,“既不是被物化的女性,也不是受害者或襯托”。她筆下的三位女主角洋溢著勃勃的生機,擁有反抗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故事中,一條辮子,將三位素昧平生的女性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最終,印度女人的辮子,經西西里女孩加工成假發,戴在了加拿大女人的頭上。這條美麗而堅韌的辮子漂洋過海,突破種種障礙,成為全球女性不懈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象征,訴說著她們共同的困境和訴求。
在對談中,兩位作家就小說內容、女性寫作和女性生存境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萊蒂西婭?科隆巴尼提起自己創作《辮子》的初衷,她一直關注為女性爭取權利和地位的事業,希望為她們而創作。文珍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受:“我覺得最重要的永遠不是這個世界上到底每天發生了多少細碎的事情,而是我們如何判斷事物之間的聯系,怎么用一種組織方式把它說出來。就這個故事而言,它完成得非常成功,作者尋找到的意象也很符合表現這個主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