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構筑互聯網時代文化新生態
    來源:光明日報 | 李政葳  2019年03月10日09:15

    自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以來,互聯網深刻地影響并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網絡和數字化大國。1998年,隨著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誕生,網絡文學作為中國網絡文化產業最早形態進入網民視野。

    一直以來,文化與互聯網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和強大的融合力。業內人士和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隨著“互聯網+文化”的融合持續加快,中國文化正在迎來新發展、新平臺、新生態。

    新環境帶來新氣象催生新業態

    2月底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比例達98.6%。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互聯網文化的新氣象、新生態不斷呈現,互聯網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正在得到廣泛傳播。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各類文化表達在網絡新生態里的探索、成長、迭代。

    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的趨勢逐漸向縱深發展,傳統的文化內容生產、傳播和消費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革。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分別為6.12億、5.76億和4.84億。

    以網絡視頻為例,在內容層面,各大視頻平臺不斷注重節目內容質量提升,許多自制內容走向精品化。2018年上線的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等節目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或下降趨勢,但播放總量、單劇播放量均大幅增長,精品、獨播、創新的內容形態更受用戶青睞。

    數字技術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一塊大屏幕前,通過虛擬互動展示,觀眾可以仔細觀察青銅文物“虎鎣”的每個細節。這是記者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虎鎣”展覽廳內看到的一幕。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文物,技術人員制作了虛擬展示,增強游客的互動體驗。

    近年來,《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爆款走紅,也帶火了“文博熱”。最新統計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從1978年的349家增長到現在的5136家,2018年參觀人數超過10億人次。

    為讓文物更好“活起來”,推動傳統文化走向大眾視野,多家博物館紛紛探索智慧博物館建設。以國家博物館為例,2018年啟動“智慧國博”項目,到2021年擬初步建成設施智能化、數據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務精準化的運營服務體系。“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讓文物通過多種方式‘活起來’,讓觀眾更近距離感受文物歷史、文化、審美、科技等方面的內在價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委員說。

    全球巡展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運用動態地圖備受公眾好評;文物修復方面,虛擬現實技術、3D打印技術正在發揮重要作用;故宮博物院開發“掌上故宮”“每日故宮”等日點擊量超100萬次,大大緩解了游客增多的壓力。“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呈現明顯的數字化趨勢,傳播手段也在日益更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必須與‘互聯網+’深度結合。”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名譽院長、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主任王芳代表說。

    精品IP“玩法”豐富多樣

    近年來,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表情包、直播、短視頻等互聯網產品紛紛重點打造節日內容,每逢假日在刷屏朋友圈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比如,字節跳動推出了“國風計劃”,通過一系列優質內容扶持計劃,對優秀創作者進行鼓勵;陌陌直播以“直播+傳統文化”方式推出非遺、民間藝術等直播內容,讓傳統文化更直觀地與直播用戶接觸,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另外,伴隨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文旅市場也迎來了一大發展機遇——“文化IP”。以博物館為主的授權業務興起后,講究生活品質的IP產品得到大批網民青睞。以頤和園為例,過去一年里共上線文創產品560余件,從文具、生活家居、服裝箱包到食品、珠寶飾品、數碼周邊應有盡有,這些在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也都能覓得身影。

    有代表委員提出,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產品的結合實現了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豐收,也讓更多的互聯網用戶重新認識了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形成當代表達至關重要,文創產業應更多思考傳統文化IP如何挖掘、文創產品如何作出差異化。

    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讓文化生態更繁榮

    伴隨互聯網文化迅速發展,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新問題。“自媒體、短視頻等迅速崛起,也伴生了一些庸俗、媚俗、低俗產品。”江蘇省淮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省劇協副主席陳澄代表表達了她的憂慮。不僅如此,移動端參與個性化、碎片化傳播,也不斷加大互聯網治理的難度。

    2017年4月出臺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導向,提升內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社會效益優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這實際上對互聯網行業內容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家應通過加強立法等形式設置下限,不斷規范和約束網絡平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碧霞委員說。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互聯網文化市場形勢,近年來,《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法規陸續出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也對互聯網平臺違規行為不斷加強監管。

    “現在情況比前些年好了很多。”讓吳碧霞委員感受深刻的是,現在一些KTV里點歌、App平臺下載歌曲時都需要付費,這些都說明互聯網上音樂版權保護體系在日益完善,網絡文化市場秩序在不斷規范。

    “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文化生態更加繁榮,讓互聯網成為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家園。”陳澄代表表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99热在线精品国产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1313午夜精品理伦片| 亚洲精品91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91精品国产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