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做好“四個堅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重要講話,既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發展,是我們做好文藝工作的重要遵循。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關鍵詞是“時代”。“時代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一個基本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希望大家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文藝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地闡述了文藝與時代的辯證關系。文藝與時代息息相關。文藝的產生、發展都離不開時代的豐沃土壤,進步的文藝又為它的時代提供積極的精神營養和思想力量,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懷,推動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現在,我們身處偉大的新時代,廣大作家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詞是“人民”。“人民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另一基本特點,“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觀,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切的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基本要求、根本方向。人民的生活是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終極價值。只有永遠扎根人民,才能準確找到文藝創作最根本的方法,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內在需要、職責所系、良知所在。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關鍵詞是“精品”。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指引下,廣大作家深入基層扎根人民潛心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然而,有“高原”缺“高峰”的狀況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浮躁之氣在一些作家身上依然存在。珍貴的礦藏總是深埋在地下,要想獲得生活的富礦,就要深入到生活內部去辛勤挖掘。廣大作家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努力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把更多的藝術精品奉獻給人民。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關鍵詞是“明德”。“欲人勿惡,必先自美。”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一切有責任擔當的作家,要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文藝創作是個性化的勞動,但是不能僅僅滿足于表達個人的小情感、小悲歡,更不能成為渲染暴力、色情、低俗的工具。古人把“立言”與“立德”“立功”一起并稱為“三不朽”,作家要做到“立言”先“立德”,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
魯迅文學院作為我國唯一一所國家級文學院,本身從事的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我們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貫穿于教學科研各環節,更好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造就一支讓黨和人民滿意的作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