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文學中的妙用
    來源:文藝報 | 李雪  2019年03月04日08:45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都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響。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今天,我們要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離不開民族文化所激發的強大精神力量。而要發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傳統的高度信心,保持對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

    對當代中國來說,文化傳統至少包括三個源頭,即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建設、改革中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中國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子子孫孫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標識,具有穿越時空、超越民族、跨越國家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包括文學在內的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就是堅定文化自信,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不少優秀的當代文學作品就妙用了中華傳統文化因素,為鑄就當代文學的高峰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是當代文學的一條主脈。幾千年來,中華傳統文化對中國人道德修養的熏陶是顯而易見的,以儒家為主的儒道釋文化已深入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和日常生活中。但自五四運動之后,我國文學發展受外來影響日益加重,接受外來文化思想,弱化本民族的傳統會導致文化的“無根”狀態。當代作家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使中國當代文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重要作用,其關鍵是借鑒傳統文化元素以促進當代文學的發展。儒釋道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當代小說既有詮釋儒家思想的情節,又有對信仰佛教的人物解讀,還有對道家風范的描寫。陳忠實《白鹿原》中的核心意象“白鹿”象征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價值。扎西達娃的《系在皮繩扣上的魂》以人文宗教為背景氤氳歷史感。央珍的《無性別的神》表現了佛教文化對藏民生活無所不在的影響。從汪曾祺的《受戒》、熊尚志的《人與佛》,可以觸摸人性與佛性或沖突或融匯的主題。賈平凹的《白夜》采擷佛教故事中諸多文化意象,可以窺見作家以佛事對人生的象喻。范小青的創作所涉及的佛教主題,說明佛教對文學的影響,確實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張煒的《你在高原》《獨藥師》《艾約堡秘史》等,都飽含著對以農業文明為底色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鐘情。劉斯奮的《白門柳》等作品還側重于對宏觀民族歷史的描述,展現出作者對歷史發展中文化載體的反思和“尋根”意識,表現出作家們致力于對傳統意識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次探求和揚棄傳承。

    同時,當代文學作品也十分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合理運用。張潔《從森林里來的孩子》中的笛聲像一個新鮮、愉快而美麗的夢,《靈魂是用來流浪的》中殘破、蕭瑟的排簫聲音渲染了墨非躁動不安的靈魂。賈平凹《廢都》中周敏在古城墻上吹的塤聲和莊之蝶聽的哀樂讓人印象深刻,《白夜》就是撫琴遇知音的故事。張煒《古船》中的笛聲讓人們很快沉浸到痛苦與歡樂的往事里。王安憶《小鮑莊》中唱古的調調以及葉梅小說《最后的土司》中新房唱祭祀歌、《花樹花樹》中的哭嫁歌、《黑蓼竹》中咚咚喹和民歌《龍船調》等,都產生別具一格的審美韻味。傳統音樂元素以其極富象征性的背景賦予了中國當代小說或是闊大幽遠、或是精致圓融的境界。中國詩歌和繪畫美學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勝境,因此,當代小說對意境的構筑,往往借鑒了詩歌和繪畫藝術的某些經驗。如以情景交融、神與物游的虛實相間筆法創造美感境界,在濃重的詩情畫意中給讀者以豐贍的生活實感和生活韻味。楊顯惠的《爺爺、孫子、海》里旖施多姿、時時變幻著色彩的海灣美景,孕育了祖孫誠摯情誼和美好心靈,在詩情畫意中描畫人物形象,增強生活的真實性和藝術美感。彭見明《那山 那人 那狗》將老鄉郵員留戀山村的山水,默默告別鄉親,吻別伴隨9年的大狗,這幾組畫圖構成了山有情、人有情、狗也有情的疊象意境,揭示了主人公豐富的感情世界。從紛繁變幻的生活景象中攝取富有典型性的“一剎那”物象,來構筑情景相融的生活畫面,以創造美的藝術境界。

    此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的文物古玩、弈棋、戲曲、書法乃至武術等的靈韻在當代小說中也得到有效秉承。劉醒龍《蟠虺》中的青銅器曾侯乙尊盤從曾侯乙尊大墓被挖掘出來的那一天起就充當了倫理道德的工具,探測并審視當下世俗社會中人性的痼疾。王安憶《天香》寫一項女性的刺繡工藝“天香園繡”從產生到天下絕品的境地,又回落流出天香園與世俗民間相連。一物之興起流轉,關乎歷史的大邏輯,也感應天地“生生”之大德。阿城的《棋王》借棋寫出了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精髓。儲福金的《黑白》借助棋路、棋力、棋勢和棋境等圍棋文化,描繪出中國傳統文化和由此孕育出的文化人格。有的作品還涉及戲曲文化和飲食文化,呈現了一幅較全面的傳統文化圖景。書法與武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皆是一種內涵修養、外現功力的技藝,汪曾祺《鮑團長》《子孫萬代》等把書法、篆刻等藝術元素大量運用到小說創作中。京劇與滿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清貴族后裔葉廣芩的創作也因京劇元素的運用顯得新鮮、獨特,具有傳統文化的雅致脫俗之氣,如《豆汁記》《玉堂春》《三岔口》《三擊掌》《盜御馬》等;此外她還有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中醫元素的小說,如《全家福》《黃連厚樸》《后罩樓》等,這使她的小說創作帶有一定的文化尋根意義。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小說的應用,不是對傳統元素簡單的移植,而是提煉了傳統文化精髓再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使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小說完美結合。

    哪怕是號稱自由生長的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化因素的借用也是比比皆是。雖然大量網絡寫作為了博取眼球,對傳統文化因素的運用存在淺表化、娛樂化、生硬化等不良現象,但也有少量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較好地傳承和推廣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影響較大、反響不錯的《瑯琊榜》《后宮·甄嬛傳》《風起隴西》《回到明朝當王爺》《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等。盡管這些作品大多具有鮮明的后現代風格,在講述故事時多采用了新歷史主義的創作觀念,但作者們利用 “引用”“仿作”“用典”等手法對古典詩詞進行化用,讓網絡小說裝點出古典美學的氣質,使原本顯得輕淺的網絡文學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古韻,并朝著雅化和經典化的方向前進。當然,網絡文學要達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經典那樣飽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作品幾乎都是對傳統文化底蘊和優秀基因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但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網絡文學更是如此,這需要網絡作家們對傳統文化元素廣泛涉獵和用心體悟,在思想層面上通過對“儒釋道”為主的中國傳統哲學的深化理解,在語言層面上巧用蘊含中華審美精神的中國詩、詞、曲、賦、小說等文體的語言特色,并主動內化為自己的文化血脈,同時也離不開受眾的有序參與、積極引導和審美把握,共同為傳統文化融進當代文藝生產生活、提升全民族文化審美素質不懈努力。

    對英雄主義的描寫和弘揚是當代文學的一條鮮明的紅線。從古至今,我們的文學作品從來沒有缺少對英雄的贊頌,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和最嘹亮的主旋律。我們大家熟知或公認的經典人物和經典作品,都對英雄主義情有獨鐘。從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神話傳說,到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歐陽修等人的經典書寫,他們的筆下流露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都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再到當代的《紅旗譜》《紅巖》《亮劍》《平凡的世界》等文學作品從敘事到抒情,不管是對普通人的書寫,還是對英雄群體的描述,都洋溢著英雄主義情結。當然,當代作家對傳統英雄主義弘揚的同時,也投以現代視角,對傳統儒家文化的時代價值給予了全方位解讀。例如《沉重的翅膀》《騷動之秋》《都市風流》《英雄時代》《湖光山色》等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基本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種種問題與矛盾,突出具有現代性價值的新時期英雄人物改造內心世界與現實社會的困惑與努力。張潔的《沉重的翅膀》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曙光汽車廠進行整頓改革的故事,作家借助新舊文明、制度的碰撞與沖擊,塑造了鄭子云這一“實干家”的英雄形象,同時對改革初期國家政治、經濟、社會面貌也給予了生動展示,具有時代的代表性。柳建偉的《英雄時代》描寫的是十五大前后,國家組織計劃司副司長史天雄積極進行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光輝歷程。無論是鄭子云還是史天雄,其精神力量都足夠強大,在面對選擇時,他們飽含英雄情結的信念從未動搖過。哪怕是《白鹿原》和《秦腔》中的主人公因為特定的歷史環境,其價值觀不斷被歷史事件沖擊,導致主人公追求英雄之路變得更加波折,但他們內心仍然希望借助時勢和自己的努力來換來幸福安寧的生活,其本質上也是一種不甘隨波逐流、勇做時勢英雄的價值追求。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英雄主義是一條粗壯的紅線,有力牽動著各種積極進步的文藝思想力量推動中國文學不斷向前發展。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是文藝的規律。當代文學要為民族國家和社會現實需求服務。深刻全面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清晰認識現代生活方式,敏銳把握人民大眾的審美趨勢,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原則指導下,自覺化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真正做到在傳統和現代的交融中堅守民族文化立場和理想,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當代作家藝術家責無旁貸。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