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在京頒獎
3月3日,“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頒獎儀式并介紹本屆評獎的相關情況
3月3日,“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出席頒獎儀式并介紹了本屆評獎的相關情況。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以及孟繁華、陳曉明、程光煒、陳劍瀾、張志忠、王中忱、范智紅、陳漢萍等專家學者參加活動并為獲獎者頒獎。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評委會秘書長李洱宣讀獲獎名單及授獎詞。頒獎儀式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劉方主持。
李敬澤為獲獎者李章斌頒獎
吳義勤為獲獎者黃德海頒獎
孟繁華為獲獎者季劍青頒獎
陳曉明為獲獎者項靜頒獎
程光煒為獲獎者劉奎頒獎
本屆評獎自2018年12月中旬啟動, 2019年1月12日進入終評環節。經三輪投票表決,終審評委最終確定了五篇獲獎論文,即李章斌的《重審卞之琳詩歌與詩論中的節奏問題》、黃德海的《在虛構中重建生活世界——從這個角度看<世界><盜鍋黑>和<儺面>》、季劍青的《“聲”之探求:魯迅白話寫作的起源》、項靜的《中間狀態:知青精神空間的流變與文化姿態——以韓少功的<歸去來>與<日夜書>為例》、劉奎的《有經有權:郭沫若與毛澤東文藝體系的傳播與建立》。初評、終評結果均已在中國作家網和中國現代文學館網站進行了公示。評委們認為,此次五篇獲獎論文集中體現了青年學者的思辨力和創新精神,反映了本年度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水準。據悉,本屆已獲獎作品及入圍作品將結集成冊,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唐弢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文學史家和收藏家。1992年先生逝世后,家人將其全部藏書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贏得了文學界、學術界的敬意。為弘揚唐弢先生的學術精神,鼓勵青年學者的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立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天津微像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向“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提供了資金贊助,以支持中國青年文學研究者和批評家的成長。
當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年度優秀論文獎同時頒獎。“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歷屆獲獎者代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輯等與會。
附: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授獎詞
李章斌的《重審卞之琳詩歌與詩論中的節奏問題》,探討了聞一多等人的格律詩與卞之琳的格律詩在節奏上的異同,對新詩的節奏形式及其發展演變,進行了深入而精微的分析。作者的問題意識、理論積淀、藝術悟性和表述能力,都令人稱道。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文藝研究》2018年第5期)
黃德海的《在虛構中重建生活世界——從這個角度看<世界><盜鍋黑>和<儺面>》,從青年作家的三篇作品入手,提煉出一個值得重視的理論命題:如何在虛構作品中重建一個真實的生活世界,虛構作品如何安頓當代人的身心?作者具有敏銳的藝術直覺和批評闡釋能力,文筆之鮮活靈動也令人耳目一新。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年第12期)
季劍青的《“聲”之探求:魯迅白話寫作的起源》,通過大量史料的梳理與分析,把魯迅白話寫作的起源追溯到留日時期的譯和寫,從“聲”的思考入手,探求魯迅的語言觀及其白話文寫作的內在動力。這是魯迅研究中值得關注但難度較大的課題,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論述能力。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文學評論》2018年第3期)
項靜的《中間狀態:知青精神空間的流變與文化姿態——以韓少功的<歸去來>與<日夜書>為例》,將韓少功的敘事定位于“中間”狀態,指出其既是城鄉空間的勾連,又是城鄉空間的悖反。本文第一次提出了“知青書寫”作為文學方法論的創新性觀點,論述嚴密,令人信服。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年第8期)
劉奎的《有經有權:郭沫若與毛澤東文藝體系的傳播與建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國文藝界的復雜狀況,試圖理清郭沫若及國統區左翼作家與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生成與傳播的良性互動過程。論文條分縷析,顯示出作者宏闊的理論視野、扎實的史料功夫和精微的闡釋分析能力。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東岳論叢》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