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演員,永遠沒有“駕輕就熟”一說
觀眾有籠統卻直觀的評價:演員的至高境界是“無我”——無論戲里戲外,只有借著角色發光時,才立體清晰魅力四射。
今天的演藝圈里,何冰配得上這樣的稱贊?!吨ヂ楹防锏膰勒衤暿枪苤鴰资柸?、擔負一大家子的“爺”,也有“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隱忍;他與包辦婚姻的太太林翠卿既是夫妻一體,也有互相角力;他一邊抗拒著40歲再納新人,一邊又止不住對有情有義的牧春花怦然心動?!坝欣飪焊忻鎯骸钡哪釉缗c《情滿四合院》里那個嘴角帶壞笑、心底一片真的傻柱全然不同。
作為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中國戲劇界梅花獎等沉甸甸獎項的得主,何冰是不折不扣的好演員。許多人說,何冰與京味兒劇渾然天成,他卻說:“永遠沒有‘駕輕就熟’一說。作為演員,我才剛剛開始?!蹦冕u菜打比方,人生就是個腌制的過程,靠內在發酵,靠時間浸潤,而他自認,還沒到火候。
接演《芝麻胡同》,何冰道出兩層標準,“一看外部形態我能不能干得了,二看劇本的核心價值同不同意”。在嚴振聲身上,他看重人物的內心負荷,“傻柱是抬著頭活著,嚴振聲是低頭活。后者需要面對一個時移世易的特殊環境,人物關系也更錯綜豐富,當這些都加諸一個人身上,角色是血肉飽滿的,而演員得永遠對自己著急,害怕沒把角色完完整整傳遞給觀眾。”
事實上,進入演藝圈近30年,何冰的自我否定從未中斷。
他生于1968年,19歲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和成名較早的同學江珊、陳小藝等人相比,他幾乎沒沾過青春年少的光。上世紀90年代初,何冰進入北京人藝,領著99元的月工資,演著各路龍套角色。窘困時,他去電視劇、音樂電視里客串一下,但他害怕,“屈從于生計”會成為自己表演上的陷阱。光景從1996年后好轉,他參演的電視劇《空鏡子》《浪漫的事》都有了不錯的口碑和收視率。但也就在那段時間,從貧窮中解脫出來的何冰生出一種新的自我懷疑:“我竟是這樣一個視財如命的人?”懷疑自己是“錢狠子”不久后,何冰給父母買了套房,心才逐漸安定下來。他不再急吼吼地接戲,安慰自己之前“什么戲都接”只是缺乏安全感。他更慶幸,自己從掌聲和名利中清醒過來,“用了不太久的時間”。
2005年,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在央視一套首播,第二周的平均收視率甚至超過《新聞聯播》。但直到今天,他依舊固執認為,宋慈一角,他演得并不好,甚至用“汗顏”來形容那次角色塑造,認為表演枝蔓叢生,“子彈庫里有點裝備,就恨不得傾囊而出”。
近幾年,電影《十二公民》,電視劇《白鹿原》《情滿四合院》接連出現,何冰卻說,走紅也好,被獎項認可也罷,僅僅意味著“挑劇本的空間更大了,離自己想演的角色更近了”。對表演,他相信,那是件必須由內外部合力才能完善的工程,“技術這個東西很簡單,就那么點事。四年大學出來再干七八年,大不了十年就差不多。一個好演員的煉成,跟自身的成長有非常大的關系,得等待著這個材料變成熟,得等待時間沉淀。”
他很是認同《芝麻胡同》里嚴振聲的一句臺詞,“人生啊,誰不是低著頭彎著腰,深一腳淺一腳,才能走到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