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離任5個月后,《紐約書評》任命了兩位年輕主編
繼《紐約書評》前主編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于去年9月離任后,據《紐約時報》2月25日報道,《紐約書評》任命了兩名新主編,艾米莉·格林豪斯(Emily Greenhouse)和加布里埃爾·溫斯洛-約斯特(Gabriel Winslow-Yost)。而一位《紐約書評》的長期供稿者,丹尼爾·門德爾松(Daniel Mendelsohn),也加入了編輯團隊。
艾米莉·格林豪斯(右)和加布里埃爾·溫斯洛-約斯特
5個多月前,《紐約書評》因刊登受到性侵指控的加拿大廣播公司前主持人簡·戈梅西(Jian Ghomeshi)的文章,為其提供自我辯護的平臺講述丑聞曝光后如何給當眾羞辱,而遭到廣泛批評。伊恩·布魯瑪因此辭職,《紐約書評》其后發出聲明,承認了這篇文章的“在展示和編輯中的失敗”。
新主編格林豪斯和溫斯洛-約斯特都有著豐富的文學編輯經驗。格林豪斯目前是《紐約客》的執行編輯,過去還曾是《紐約書評》聯合創始人羅伯特·希爾維爾斯(Robert Silvers)的編輯助理。溫斯洛-約斯特2009年也從擔任希爾維爾斯的助理起步,此后在編輯隊伍中穩定晉升。布魯瑪被迫辭職后,《紐約書評》發行人雷亞·黑德曼(Rea Hederman)曾解釋說布魯瑪未依照《紐約書評》的傳統將戈梅西的文章在刊登前提前分享給其他的高級編輯參考,這一行為令員工對他失去信心,而溫斯洛-約斯特正是當時的高級編輯之一。
同時任命兩名主編的安排讓人回想到《紐約書評》1963年創刊時,由羅伯特·希爾維爾斯和芭芭拉·艾普斯坦(Barbara Epstein)共同擔任主編的歷史,這一對搭檔的合作一直持續到艾普斯坦于2006年逝世。此后希爾維爾斯依然留在編輯崗位上,直到他2017年去世。據《Vulture》,一位代理商透露,希爾維爾斯逝世后,雜志發行人雷亞·黑德曼就已經在考慮任用兩位年輕編輯來掌舵了。門德爾松當時也在希爾維爾斯的繼任者名單中。
雖然任用男女主編各一名領導《紐約書評》的安排可追溯到雜志創刊時的情況,但溫斯洛-約斯特和格林豪斯依然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重現希爾維爾斯和艾普斯坦曾創下的輝煌。不過,為空缺數月的主編崗位安排新的人選,至少說明《紐約書評》回到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