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仰望星空,共享科幻電影的盛宴
    來源:三晉都市報 | 周俊芳  2019年02月21日10:03

    2019年春節檔期電影票房冠軍非《流浪地球》莫屬。截止到2月16日,票房已超過35億元。《流浪地球》發酵到現在,已經遠超過一部電影的價值,而是被賦予了一種里程碑式的意義。有人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雖然導演郭帆表示,為時尚早。但毋庸置疑,中國已然拉開了科幻電影壯麗的航程。而這其中,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劉慈欣,無疑功不可沒。

    2000年,劉慈欣發表小說《流浪的地球》,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20年后,由劉慈欣監制的電影《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年磨礪,終成經典。

    劉慈欣在首映禮上表示,《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上展現出來,希望這個春節有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科幻的魅力,感受帶有中國式情感的國產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只是一次試水

    2月13日下午,山西省作協組織省內評論家集體觀看了《流浪地球》。次日下午,召集有關人員進行了觀影座談,在山西形成了強勢熱評科幻文學的局面。

    中國科幻文學雖然經過了40年的發展,但其并沒有被納入主流文化的范疇,特別是電影領域,科幻一直是歐美國家的強項,中國科幻無論在故事還是技術層面都遠遠被拋在后面。而此番叫好又叫座的《流浪地球》,給國人打了一針興奮劑,在這個早春的冰雪寒冷中,山西作為劉慈欣的創作家園,攪動著一種溫暖而亢奮的情緒。

    與會人員暢所欲言,表達著自己奇妙的觀影感受。“在觀影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震撼的視覺沖擊,有一種好萊塢科幻大片的即視感!”

    “看完電影出來,腦海里還停留著來自未來世界山崩地裂、寒風凌冽的巨響和呼嘯,就看到太原的天空也飄起了雪,仿佛是未來與現下時空的對接,恍惚間竟不知今夕是何夕。”

    “劇中融入中國元素與理念,西方的殼,東方的核,小人物扛大旗的主流價值觀,東方式的家庭理念,處處彰顯著中國科幻電影的特征。比如劉啟又叫戶口,比如穿秋褲,比如一碗蔥花面,春晚的倒計時等等,都有一種屬于我們中國人心領神會的默契在里面。”

    “走在夜路上,抬頭看到天空,想到的是電影里宇宙的廣袤,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然而這未來世界、浩瀚宇宙有那么多的未知和可能。”

    ……

    看罷《流浪地球》,意猶未盡的人們,會冒出一個疑問:“電影版《三體》何時上映?”作家李駿虎這樣揣測……《流浪地球》不完美,但已然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巨大存在。“《流浪地球》只是試試水,知道個深淺,才敢去動科幻文學經典《三體》,劉慈欣是清醒的,郭帆是清醒的。”如此看來,國產科幻電影不過是剛剛起了個頭,而《三體》系列才是廣大觀眾最值得期待的!

    山西省作協組織觀影后座談會現場

    “……我大膽預測電影還有兩部續集,將會形成三部曲系列的《流浪地球》,打造成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經典IP力作。……有意思的是,半人馬座比鄰星正是三體人的老家,屆時人類和地球移民到三體星系,就又和《三體》聯系在一起了,這是不是為下一步拍攝《三體》系列電影做的鋪墊?”作家晉洋是個科幻迷,講得興致勃勃,頭頭是道。

    科幻不該是被邊緣化的文化,而應當是人類智慧和想象力的載體,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之下,科幻文學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流浪地球》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人豐沛的想象力和強大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

    2月15日,評論家崔昕平的觀后感《換個文學角度,談劉慈欣的多種“打開”方式》發表于《文藝報》。她如是說,《流浪地球》成功完成了它的“元年”使命,將中國科幻電影一舉推離業余,達到了可與西方科幻大片媲美的專業水平。大多數中國讀者、包括許多的國外讀者一樣,接觸劉慈欣,首先折服于他凌駕于宇宙之上的、宏闊驚人的想象力。

    國人想象力的一次井噴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也并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情之所至,年輕的晉洋大聲朗誦起英國作家狄蘭·托馬斯的詩句。美國科幻片《星際穿越》中引用過的這首詩,他覺得與《流浪地球》里探索生命、愛和死亡的意義的主題相當吻合。

    《流浪地球》原著雖不足三萬字,卻書寫了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漫長的2500年的悲壯歷程。開篇: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由此展開了一個在科學上存在可能性的未來。評論家馬明高寫道:在這樣的一個設定中,作家用想象力和夢完成了對這個未來世界價值觀念、倫理秩序和生活細節的賦形塑造,在一個空間無限遠、時間無限久的大災難絕境中,對人類進行嚴酷的考問:在生存面前,愛情、親情和友情該如何處置?道德倫理和社會規則又會如何?未來重要還是當下重要?生存重要還是保持人性重要?甚至是“給文明以歲月”,還是“給歲月以文明”?

    劉慈欣回憶20年前創作的情景時說: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文化在影響著他,在這種文化里,有著對故土和家園更深的感情,“我們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們的古老文化在一起。”

    “劉慈欣作品,是層次豐富的富礦。”在崔昕平看來,從闡釋劉慈欣作品的內在“精神”上,《流浪地球》以非劉慈欣式的精神氣質勝出,《瘋狂的外星人》卻更貼近劉慈欣的精神氣質。因此,換個文學的角度,從闡釋劉慈欣文本內里的精神氣質,應該是電影改編本之外,劉慈欣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在媒體采訪時,劉慈欣曾坦然表示能夠看到自己的作品變為圖像,“是很讓人激動的事情。”目前就只有《流浪地球》一部電影上映,剩下的其他作品還沒有,甚至連處于實質運作階段的還沒有。至于說《瘋狂的外星人》的影片故事靈感來源于《鄉村教師》,只能說故事和原作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很難說是原作的改編。

    為此,評論家吳言則認為,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基本上不能算科幻電影,至少不能算硬科幻,跟原著全無關系。《流浪地球》采取了原著的基本創意,在災難場景中只采用了同木星相撞,原著是同木星擦肩而過。其他劇情都是根據電影需要增加的。這是電影改編的需要。文學是其他藝術的母體,能改編到這個程度已經很成功了。

    2月16日下午,吳言在太原市圖書館太圖講壇,解讀《流浪地球》,帶我們走進劉慈欣的科幻世界。其《同宇宙重新建立連接——劉慈欣綜論》一文,在2015年發表于《南方文壇》,后因此文獲得2013-2015年度趙樹理文學獎文學評論獎。是科幻文學作家劉慈欣研究的重點評論家之一。

    本次講座是山西省作家協會與太原市圖書館共同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文學會客廳”的首講。

    吳言在太原市圖書館太圖講壇解讀《流浪地球》現場

    在吳言眼中,劉慈欣是個很有自己獨立思考的一位作家,對科幻和世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否則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他整個人的呈現和作品是相符的,沒有某些作家表現出來的那種分裂感。“劉慈欣的文字風格有著理工男的樸素和精準,讀起來也是很吸引人的。”

    評論家閻秋霞認為,如果說《瘋狂的外星人》表現了小人物在大時代的苦苦掙扎,是文明彼此之間的大沖突,是對山寨、無知的反諷,在喜劇外衣包裝下深刻的絕望。而《流浪地球》則上升到星際空間,從大災難出發,盡顯劉慈欣對人類未來命運的大思考、大境界。

    科幻文學其實才更加符合文學的思維本質,即想象飛揚的絢爛和野性思維的離奇。以科學為底色的幻想受制于理性,其感性的光芒被遮蔽不少,因而,想象力逐漸褪色。閻秋霞說:“就閱讀體驗而言,是比較壓抑的,人性從善到惡,人間從美到丑,經受了太多自作孽不可活的悲劇,對我而言,大劉的作品與其說是科幻小說,不如說是文化小說。”

    很長時間以來,科幻小說被列入類型文學。劉慈欣的作品其內在蘊含的思想和所站的科學高度,包含著人性的善惡美丑。可以說,科幻文學已然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另類表達。

    早在2009年,科幻文學評論家嚴鋒就說過:“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架起現實與科幻的通天之橋

    2017年8月3日,本報曾以《寫作不是因為熱愛文學而是科幻本身》為題,專訪過《三體》作者劉慈欣。他坦言,一個作家不應該對已寫出來的作品做過多詮釋,文學作品本來就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寫出來之后就不屬于作者了。

    《流浪地球》火爆,媒體蜂擁而至,劉慈欣只接受了個別媒體采訪,其他一概婉拒。

    “我一貫認為作家應該遠遠躲在作品背后,不要過多走向前臺喋喋不休。”他希望媒體關注他的作品,用作品說話,而不必關注他個人。他說,寫小說從不會把自己帶入里面去。“自己只是科幻小說的作者”,他認為人類應該保持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利用想象力去開發無盡可能性。劉慈欣說過,他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要問我信什么宗教,我會把科學當成宗教來信仰。”

    2月13日,在刊發于《中華讀書報》的《感受劉慈欣》一文中,評論家段崇軒寫道:他的小說不僅具有奇崛而宏闊的思想內容和精湛優美的表現形式,同時有著豐盈的想象、瑰麗的理想、超拔的精神;他承襲了現實主義關注當下的“偉大傳統”,更彰顯了浪漫主義天馬行空的寶貴精神,在現實與科幻之間架起一座通天之橋,形成一種具有古典韻味和建構特征的現代科幻小說。誰說科幻小說是一種通俗化、娛樂化的文學類型?它奉獻了主流小說所鮮有的思想、精神和藝術元素,它引導人們立足大地而又仰望星空。

    近年來,山西研究科幻文學的評論家不乏其人,為科幻文學所做的工作也不乏其例。2016年,關于劉慈欣的研究文字、對話訪談、新聞報道等,匯編《劉慈欣現象觀察叢書》,分為《我是劉慈欣》《為什么是劉慈欣》兩種。《我是劉慈欣》包括劉慈欣的創作談、媒體訪談,以及他人眼中的劉慈欣印象,試圖還原一個立體真實的劉慈欣;《為什么是劉慈欣》則著重解讀《三體》大熱之后的現象討論,分析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緣由等,多為評論家的研究文字。

    2018年10月,由中國作家協會連同山西省作家協會,在陽泉舉辦了中國科幻文學40年高峰研討會,并成立了劉慈欣創作研究工作室。與會專家學者對科幻與現實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中國科幻的興盛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映射。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及文化自信的確立,為科幻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中國科幻將在提升民族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深化改革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劉慈欣在訪談中講過,要用現實主義的筆觸,把最瘋狂的想象寫得跟新聞報道一樣,這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用現實主義的方法,去描寫最瘋狂、離現實最遠的東西,也是科幻小說一個基本的創作理念。

    中國科幻文學的現實使命

    山西省作協副主席李駿虎用“有多落寞就有多風光”,來形容劉慈欣。在他看來,劉慈欣有著深厚的現實主義文學根基,他寫的是科幻題材,用的是現實主義文學手法。在他看來,劉慈欣是個有人文精神的作家,他的作品一以貫之的是對人類文明毀滅的危機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的精神內核其實就是現實主義。“我覺得,劉慈欣是一個寫科幻題材的現實主義作家。”

    山西大學教授侯文宜評價,僅從題材上說,中國非常需要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既是智人命運的終極問題,也是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劉慈欣小說在21世紀的世界走紅,恰逢時代潮流和人類思考。尤其這次電影的改編意義極大,不僅是科幻的全民普及,而且以豐富的思想蘊含令人震撼,融宇宙運行、科技發展與人文情懷于一體,是中國文學和電影的新轉機、新局面,切合了時代趨勢,是對瘋狂欲望和紙醉金迷的人類的警醒。

    山西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杜學文說,人們在討論《流浪地球》時比較強調“中國價值”。以往的電影,特別是美國大片在表現相關題材時,解決的方法多是制造宇宙飛船逃離地球。而《流浪地球》中,中國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遷移。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事實上,電影中關于中國價值的表現非常豐富。

    作為評論家,他的目光從未從劉慈欣身上移開,撰寫了《中國想象與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為人類走向未來提供精神啟迪》等評論文章。追溯到上古的神話傳說,科幻創作上山西就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希望作家們能夠在這個中華文化展現其無限魅力的時代,竭盡所能,肩負起自己的使命,講好中國故事,為人類走向未來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啟迪。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之前采訪劉慈欣時他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看了我的小說,在下夜班的路上,看了星空幾秒鐘,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那些被《流浪地球》所吸引和震撼的人,若在走出電影院時,能仰望星空,深思片刻,那么這場科幻電影的盛宴,便是值得的!

    牛牛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老熟女露脸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