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抑惡揚善 追求深刻 ——我對網絡文學發展的淺見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陳漱渝  2019年01月23日15:00

    我快八十歲了,至今不會用電腦。今天來談網絡文學,一是倚老賣老,二是以此印證一句格言:無知者無畏。

    我雖然不懂網絡,但畢竟是學文學出身。在我的心目中,網絡文學畢竟也是一種文學,都需要關注人的自身和人的生存狀態,只不過是以網絡作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罷了。當然,在這種展示和傳播的過程當中,網絡文學會產生一些新的寫作特征和行文方式,具有多樣性和互動性,能產生傳統文學難以比擬的社會影響和商業價值。我大半輩子連寫帶編,出版了一百多本書,但最暢銷的大約只印了一萬五千冊,大部分印數是三五千左右,少的僅一千冊。而據統計,中國目前的網絡用戶多達8.2億人,其中網絡文學受眾就有4.06億人。網絡作家約650萬,其中簽約作家68萬,日均更新2億漢字。可以斷言,成功的網絡文學傳播面可以超越傳統文學。

    網絡文學是網絡作家的思想、技巧和心血凝成的。所以網絡作家的高度決定了網絡文學的高度。我很少有機會結識網絡作家,只見過其中的兩位。幾年前在文物保護基金會舉行的一次春節聚餐會上,見到一位“南派三叔”,他就是《盜墓筆記》的作者。記得《中國文物報》介紹過這部作品,我很贊成。后來這部網絡小說由幾家出版社陸續出版,變成了紙質讀物實體書,可見網絡文學跟傳統文學是可以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的。聽說這位“三叔”創作得很辛苦,我也沒有迎上去跟他搭訕。主動跟我打招呼的網絡作家倒是有一位,網名叫“唐家三少”。記得那是2006年11月在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我在中央直屬機關代表團的駐地乘電梯,進來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人,眉目清秀,似乎著唐裝,主動跟我打招呼,說“我叫唐家三少”。我沒讀過這位作家的作品,所以當時反應并不強烈。后來看了一部電視連續劇叫《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才知道這部戲就是根據唐家三少同名的網絡小說改編的,其中有些素材取自他跟他妻子的故事。最近無事,看了電視劇《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是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這些例子都在證明,網絡文學跟影視藝術也是可以轉化的。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上,文學載體有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比如遠古只有口頭文學,很多史詩都是憑借口耳相傳,像希臘史詩《伊利昂記》《奧德修紀》,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國藏族的史詩《格薩爾》等;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龜甲、獸骨、青銅、簡帛、木牘也成為了文學和歷史的載體。自從紙張和印刷術產生之后,文學有了更為有力的傳播手段,出現了“紙墨壽于金石”等多種說法。電子網絡的出現,雖然不能排斥紙質讀物,但畢竟給傳統出版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需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前面提到,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都是文學。何謂文學?文學應具備哪些功能?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取得共識。一般說來,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一種審美意識形態。它靠話語表達思想情感,以形象反映時代生活,不但要反映真實,而且要揭示本質真實,而不是僅僅再現表象。傳統文學包含的這些因素,包括審美因素、教化因素,新興的網絡文學同樣應該具備。文學究竟有沒有用?對這個問題從來回答不一。有人認為有用,有人認為沒用,有人認為是無用之用。但在我看來,文學除開應具備審美功能之外,多少還是應該具備一些教化功能,必須關注作品對于人類精神心靈的影響。但是目前價值標準不同,所以給一部作品打分評獎非常為難,每次評獎之后幾乎都有吐槽的聲音。但是我想,作為作家雖然可以風格各異,但寫出的東西至少還是應該抑惡揚善,有益于世道人心吧!

    什么叫“善”?善就是美好,就是吉祥、圓滿。什么叫“惡”?“惡”就是壞,就是卑劣,讓人討厭,惡心,甚至憎惡。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感動中國”人物,多次被感動得老淚橫流,那節目表彰的人物展現的就是人性中的善。北京衛視另有一個電視欄目,叫《法治進行時》,里面常有些行兇、販毒、詐騙等畫面,展現的就是人性中的惡。我們沒有辦法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這個地球,只能希望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光明面多一點,陰暗面小一點,我們自己也從中受益。這就是我理解的抑惡揚善。

    人性中的善與惡是客觀存在,有善人,有惡人,還可能善惡并存在一個人身上。這就需要作家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因為我的職業是魯迅研究,所以想從魯迅作品中多舉些例子,再說,現在有些批評家呼吁網絡文學向經典文學靠攏。魯迅的作品就是公認的經典。我發現,魯迅寫人性的善,常通過一些平凡人的平凡事,并不多寫那些英雄豪杰開天辟地的壯舉。最有名的是大家都讀過的《一件小事》,一篇千字文。寫一位花白頭發的老婦人,破衣爛衫,橫過馬路時大北風把她的破棉背心吹開,兜在了一輛人力車的車把上,摔倒了。這是一次突發性的事故,人力車夫并沒有責任,因為車夫早已讓開道,而且停住了車,老婦人即使摔倒也不會頭破血流。當時除乘客一人之外,周邊又沒有任何人看見。乘客想讓車夫一走了之。但那老婦人卻裝腔作勢,說她摔壞了,相當于當下那些故意碰瓷的人。車夫聽了老婦人的話毫不躊躇,扶著她走到巡警分駐所去。這是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車夫這樣做,一是出于對跟自己同樣是窮苦人的關愛,二是不想逃避自己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或法律責任。乘客是一位自視甚高、讀過“子曰詩云”的知識分子,面對突發事故,首先想到的卻是不要耽誤自己趕路。乘客長袍馬褂,車夫滿身塵土,兩相對照,乘客感到了自己靈魂中潛藏的自私渺小,非常愧疚,自責自省,表現出一種提升靈魂層次的勇氣和希望。這就是從小事中反映的大問題:人類靈魂的自我凈化問題。

    魯迅特別擅長通過一般人忽略的生活細節揭示人性深層的美。比如,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魯迅描寫了一位“損己利人”的革命烈士柔石,主要通過過馬路這一生活細節。柔石是保守到近乎迂腐的男人,如果跟女性同行,必須保持三四尺的距離,而跟魯迅這位前輩出門,他一定會緊緊攙扶著,生怕魯迅被汽車電車撞著,盡管自己高度近視,走路也辛苦吃力,但還盡力照顧著別人。

    魯迅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惡。《狂人日記》是揭示禮教吃人的一篇小說。小說第二節描寫狂人在路上走:“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都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這樣。忍不住大聲說,‘你告訴我!’他們可就跑了。”無獨有偶,《孔乙己》中的酒店小伙計也跟其他酒客一樣嘲笑孔乙己,對這位潦倒窮酸的讀書人毫不耐煩。《長明燈》中的主人公是位“瘋子”,相當于《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表面癲狂而內心清醒,為世人所不容。那“瘋子”走到社廟要把象征封建禮法的長明燈吹滅時,小孩子也跟在大人后面把稻草往“瘋子”的頭發上扎,因為有大人壯膽。

    人性本來是善還是惡,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爭論不休的問題。但無可爭議的是,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環境,社會影響可以大于家庭影響,家庭只不過是一個小社會。所以魯迅在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中就發出了“救救孩子”的洪鐘大呂之聲,警示人們要改善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最近看報紙,知道許多省份都出臺了校園欺凌治理細則,因為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說明校園內學生之間欺負、侮辱,造成對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的事件時有發生,性質相當惡劣,必須確立“零容忍”和及時性原則。因為未成年人的惡毒、殘酷可以超過有理性克制的成年人。近日,湖南沅江12歲的男孩吳某,因不滿母親管教,竟持刀將母親殺害。還有一位安徽懷遠縣的小學生,利用課代表和副班長的身份,強迫同學向他行賄,五年來收取了兩萬多元。這孩子剛13歲!所以,作家在作品中抑惡揚善時,應該拓寬自己的視野。

    下面講講追求深刻。我不知道“深刻”二字的準確定義是什么,只知道深刻的反義詞是膚淺、淺顯、淺薄。我看過一些文章,文筆或老到,或華美,但讀完之后卻像隨風而逝的落葉,了無痕跡。相反,有些作品卻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差距往往取決于思想深度的不同。同一件事,有人看到的是表象,有人看到的是本質;有人看到的是局部,有人看到的是全局;有人看到的是當下,有人卻還看到了過去和未來。前者就是膚淺,后者就叫深刻。深刻能揭示隱情,發人深思。

    比如每一個人都有臉,有頭發,有乳房,有腳,有腰,有脖子,有膝蓋,有屁股。大家都習以為常。但魯迅卻能從這些人體部位揭示出深層次的問題。同樣是臉,魯迅從中國人的臉上看到了千篇一律的馴良,即奴性、家畜性;從西洋人的臉上看到了洋氣,即個性、野獸性。但中國人的奴性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封建專制政體的苛政造成的。人人都有頭發,魯迅卻從頭發想起了中國的歷史悲劇,清兵入關的時候,留發不留頭,男人也必須拖著一條長辮,酷似豬尾巴,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時候,見到留辮子的就殺。所以頭發成了中國人的寶貝和冤家。女人有乳房,這本是性別特征,但民國時期時而讓女學生束胸,時而又發起“天乳運動”,在女性的軀體上大做文章。魯迅由此看到了中國改良社會思想的必要。腰、脖子、膝蓋、屁股,這都是人體的器官。但在封建專制政體之下,統治者因為人的脖子細,發明了砍頭。因為屁股肉厚,明代皇帝朱元璋便發明了“廷杖”,也就是打屁股。因為膝蓋能彎讓臣民磕頭,因為腰能彎就壓迫百姓,使他們彎腰曲背,逆來順受。從這些常人常見的人體上,魯迅對舊社會、舊倫理進行了體制性批判。

    有人可能對“深刻”二字有所誤解,認為深刻就是標新立異,只要說些驚世駭俗的話就是深刻。魯迅思想的深刻不僅表現在他能提供前人未曾表達過的觀點,而且看問題非常辯證,并沒有片面性。比如“五四”以后一直提倡婦女解放,而實際上仍然有不少女性在經濟和人格上都沒有獨立。魯迅指出,只有實現了社會解放才能真正實現婦女解放,“解放了社會,也就解放了自己”(《南腔北調集·關于婦女解放》)。關于現在和將來的關系,魯迅認為將來是現在的將來,扼殺了現在,也就扼殺了將來(《熱風·現在的屠殺者》)。關于文藝的通俗和媚俗的問題,魯迅首先反對把誰也看不懂的東西視為世界上的絕作,說什么“作品愈高,知音愈少”;但又反對迎合大眾,取媚于大眾,因為迎合和取媚是不會于大眾有益的。我以為這種辯證的文藝觀特別應該受到網絡作家的重視。因為的確有些網絡作家寫作態度過于隨意,認為讀者想看“拳頭戲”就寫“拳頭”,認為讀者想看“枕頭戲”就寫“枕頭”,這樣就把作品變成了“搖錢樹”和“搖頭丸”,降低了受眾的審美標準,影響了網絡文學整體水平的進步和提升。

    也許有人會說,魯迅作品中也會有些偏激的提法,比如他就勸過青年人少讀甚至不讀中國書,多讀外國書。其實魯迅這種表述有其特定的語境和背景,是一種文化策略。因為“五四”文學革命后,中國的復古勢力還相當強大,引導青年埋頭于故紙堆,脫離現實人生,而當時青年的首要任務不是“言”,而是“行”,要合力推翻舊中國安排的“人肉盛筵”。在魯迅等文學革命前驅看來,因為中國的保守勢力過于頑強,非要有更激烈的手段才能取得較平和的改革,好比只有用厚石板壓在駝背人的背上,才能使他的脊椎稍微變得直一點。也可以說,這是魯迅矯枉過正的一種表述方式。如果說有片面性,那也是一種片面的深刻性。

    當前,網絡文學在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大好的春天,需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和發展機制。在這個過程中,網絡作家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抑惡揚善,追求深刻”就是加強社會責任感的表現。有人不愛聽這種話,認為文學就是自我宣泄,甚至“玩文學”這種提法也成為了一個時髦名詞,這是我很不理解的。食品加工廠難道不應該給顧客提供食品安全嗎?生產精神產品的作家就可以毫不顧及作品的社會效應嗎?網絡文學是后閱讀時代的產物,具有網絡便捷的傳播優勢,這無疑對網絡作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使我又想起了一個魯迅賣書的故事。魯迅提道,大約是1922年或1923年,有一位學生來買他的書,從衣袋里掏出錢放在他手里。那時使用的是銅幣或銀幣,所以錢上還帶著那學生的體溫。這體溫便烙印了魯迅的心,使他此后寫文章時生怕毒害了這類青年,遲疑不敢下筆。他說:“我毫無顧忌地說話的日子,恐怕要未必有了罷。(《寫在〈墳〉后面》)”那時魯迅作品的銷售量,初版約一千,再版加五百,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可以印到兩千至四千。印數每一次遞增,魯迅的心都會變得糾結,一方面因為版稅多了,可以賺錢,但又伴著哀愁,怕于讀者有害,因此下筆就更謹慎,更躊躇。當下網絡文學的點擊量可以破億,其中85%是21歲到40歲的中青年人,作為網絡文學作家,難道可以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嗎?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自拍|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普通话对白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老司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国产精品100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