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海圖的航行:平成三十年日本文學回顧
日本平成年代即將于今年結束,回顧平成三十年來的日本文學,有哪些書反映了這個時代的世態炎涼,又有哪些曾經引人矚目的文學動態?前不久,《讀賣新聞》編委鵜飼哲夫圍繞這一話題,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鵜飼哲夫于1983年進入讀賣新聞社,從1991開始曾長期擔任文化部記者,見證了平成年代日本文壇的風起云涌。他稱平成為文學漂流的時代,也是“文學史不在的時代”,因為在此期間沒有像昭和時代無賴派這樣的作家群體和重要的文學流派,文學更像是在進行著一場“沒有海圖的航行”。在文學的世界里,作家們并未尋找到與時代對峙的指針,于是如何度過每一天、如何生存下去便成了文學的重要主題,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也就呈現出了漂流狀態。
鵜飼哲夫認為,平成年代最值得關注的是女性作家的崛起。無論是芥川獎最年少獲獎者綿矢麗莎(2004年獲獎時十九歲),還是最年長的黑田夏子(2013年獲獎時七十五歲),以及去年奪得芥川獎的六旬主婦若竹千佐子,都為這一時代的日本文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平成年代的女性作家中,川上弘美用奇妙的真實感描繪了不可思議的世界,多和田葉子則不斷在語言內部締造新的表現可能。另一方面,小川洋子《妊娠日歷》《博士的愛情算式》和角田光代《空中庭園》《對岸的她》等佳作,都讓人深刻感受到故事的力量。此外,看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生》這樣的作品,可以不用意識到性別等屬性,始終作為“個人”的故事來閱讀,這種獨具時代特征的文學也只有平成年代才有。
鵜飼哲夫還指出,近二十年來,日本文壇呈現出純文學與大眾娛樂文學差距逐漸消失的傾向。不少純文學作家在以獨特的文體開創了文學新的地平線的同時,又不斷編織出令讀者欲罷不能的故事情節。奧泉光的《東京自傳》、吉田修一的《惡人》《怒》、中村文則的《惡與假面的規則》等等,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女性作家當中,山田詠美、江國香織、井上荒野等人的小說,也體現了純文學與故事性的完美融合。剛開始寫娛樂小說,后來逐漸走上純文學道路的女作家則有高村薰、桐野夏生、小池真理子等人,她們的作品糅合了娛樂性和嚴肅性,描摹出平成時代日本社會的眾生相。
鵜飼哲夫最后強調,平成是沒有裝腔作勢的文學史的時代,不可能僅僅通過讀哪一部名作就了解這一時代的文學。而所謂的名作,就應該一直被人們所爭相閱讀,也許從現在開始,讀者會發現平成時代真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