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饒耿:淺談網絡小說作品全版權開發的寫作與運營
    來源:橙瓜網 | 饒耿  2019年01月16日11:30

    1.網絡小說的特征與演變

    說到網絡小說,一定繞不開什么是網絡小說。

    就目前的文學理論研究角度講,其實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在定義上一直存著分歧,其中比較主流的區分有兩種:

    一種區分是按照傳播的載體,在內容上兩者并無差別,無非一個優先發表在網絡上,一個是寫在不公開傳播(比如紙張,比如單機的電腦)的載體上然后再以出版的形式傳播。

    一種區分是按照寫作的內容特點,傳統小說代表的是精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精雕細琢的框架和寫作技巧,而網絡小說則代表著妖魔鬼怪,更接地氣,更迎合市場的新形態小說。當然這些特點說的有些夸張,傳統小說并不一定文字都優美,網絡小說也不一定都沒有文學性,只是夸大雙方的優缺點容易讓大家區分兩者。

    至少在網絡小說的早期,兩者的區分我更傾向于后者。

    即便是很多后來走向了實體路線的比如江南、滄月、南派三叔等,我也還是認為他們寫的更像網絡小說,這就是從內容角度上來對兩者做區分了。

    我們可以沿著網絡文學發展的時間線來分別跟大家聊聊不同時期網絡文學的特征與演變。

    1.1最早期的網絡小說(1998-2003年)

    網絡小說從它的萌芽時期開始,就展現出來了與眾不同的極大魅力!正是這一時期的內容突出性,奠定了網絡文學發展的基礎。

    這一時期的內容明顯突出一個“新”字

    這個新是與傳統小說的舊去做對比的。

    “新”代表的更多是內容上的新。

    可能是創意上的新:比如穿越,實際上90年代,經濟更發達的港臺地區發展出來的新小說,黃易的新武俠、新科幻,甚至是穿越,在創意上都與過去的傳奇、武俠有著很大的區別。而隨著網絡小說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創意上的新已經把小說的領域極大的擴大到了能夠想到的所有領域。

    可能是文字上的新:比如痞子蔡的青春文學,創意還是過去的瓶子,但是里面的網絡語言,時髦的段子,新人類詞匯,在當時令很多年輕人眼前一亮。

    可能是思想上的新:比如用身體寫作的木子美,榕樹下的三架馬車等,讀者很容易透過內容感受到與50后,60后作家大多從文革、解放軍部隊培養出來的傳統作家在內容思想上的極度不同。

    可能是題材上的新:比如西方的奇幻(東方人的視角),劍與魔法,都市異能等,當然這些題材是相對于當時中國文學市場上的新,因為外部市場這些設定:日漫也好,國外的奇幻文學等也好,在題材上都是已經有了的,咱們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以模仿為主。

    這一時期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是極容易分辨的,尤其是世紀之交的時候,隨著改革開放的成果開始放大,物質上的解放帶來了非常大的精神需求,在電影這些深加工的藝術品尚未發展起來之前,網絡小說是當時年輕人最大的精神食糧。快速的盜版加上免費的網絡傳播,形成了一種新的地攤文學。

    從創作者本身角度來講,這一時期的作家文化水平其實也都很高,畢竟早期能接觸到互聯網的多以高級知識分子為主,比如痞子蔡是博士,江南是北大高材生等;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新”這個最大的區別以外,實際上在文筆、寫作技巧方面,都是極具天賦的作家,寫作這個東西很多時候并不是說年紀大就能寫出好的作品,所以他們的內容從精品的角度來講,都具有很強的普世性和大眾價值觀(只是這個價值觀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悟空傳》),所以在未來轉影視的時候,很多作品都是非常順利的。這一點我們后面再深入解讀。

    1.2 創作的黃金年代(03-10年)

    從最早的明楊文學開創vip模式,一本《中華再起》橫空出世到后來起點的vip模式結合盛大的點卡渠道,造就了一個網絡文學的黃金年代。

    這個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市場經濟,與早期興趣寫作的區別在于:作品越接近市場需求(即讀者的喜好)收到的錢越多,收到錢越多,作者的寫作就越趨向于穩定,太監作品成比例減少。(早期網絡文學作品連載模式非常多的太監和年刊)

    當然這個特點也使得這個時期無論是創作者還是作品,好壞的構成比例越發的復雜,同時作品的長度也從早期的20萬字擴大到了300萬字,比如唐家三少第一本書《光之子》只有60萬字,到起點寫《善良的死神》時已經到了300萬字了。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連載模式下,作者創作能力沒有坐火箭提升的情況下,這樣的長篇巨著必然造成作品結構上的巨大問題,強如金庸這樣的大師在明報連載《神雕俠侶》時都遇到了非常多值得詬病的問題,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是最受廣大傳統文學愛好者攻擊以及討厭的,甚至于什么日更一萬,碼字機器這樣的言論,對網絡文學的沖擊也非常大。

    由于讀者的興趣點在不斷變化,同質化和創新是這一時期網絡文學內容的主要矛盾。

    瘋狂的創新和瘋狂的同質化(女頻甚至出現了大量的抄襲現象),造就了網絡文學的類型化,網游小說、官場小說、商戰小說、懸疑小說等等原來傳統市場上沒有或者一年也出版不了幾本的內容形態極大豐富化,網絡文學在某種程度上瘋狂的在吸收海外漫畫、影視、文學等多個市場的內容類型、創意點,并將他們轉變成自己的創意,這一時期成vip模式的作品一年數以萬計(而同比這一時期傳統長篇小說出版量一年只有3000,這里面還有接近一半是重印的)。

    同時我們可以對比這一時期長篇小說的銷售榜單,前十百分之80都是網絡銷售改編,如《誅仙》、《盜墓筆記》,《鬼吹燈》、《藏地密碼》等等,而近幾年則清一色的以重印書籍為主,外國文學占主流,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網絡文學雖然有一萬個缺點,但是付費模式帶來的市場驅動力,極大的提升了創作者的內容創作力,也誕生了無數的優秀作品,咱們網絡文學常說的中原五百,甚至大部分一線大神的成長期,都是在這個時間段里。

    可以說這一時期是網絡文學創作上非常輝煌的黃金時代。

    1.3大眾時代

    前面兩個重要時期是創作者的極大變化,而到2010年以后,隨著3g時代的到來,移動閱讀逐漸變成了主流,而這一時期最大的變化是,市場的買單者讀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2010年以前,讀者看網絡小說主要載體是電腦和地攤盜版,所以群體主要以喜歡看小說的學生和新白領為主,用戶量并不大,以起點為例,最高的付費閱讀均訂也只有2,3萬出頭,作者的稿費一年百萬就可以算很多了,當然這個時期的網絡作家比傳統作家和小白領已經滋潤很多了。也就是說上一點提到的創作力驅動已經夠了。

    但是到了2010年以后,大不相同,這個時候是真正的大市場,光是中國移動閱讀可發展的入網用戶就達到3億,(6,7億的說法其實是有一定的水分),洗腳妹保安等三低人群他們很少去買地攤盜版或者用電腦看書,但是手機閱讀則沒有任何障礙,大量涌入的讀者即帶來了很大的市場變化。

    這里面有幾個例子。

    比如知道書,不知道作者。

    電腦時代作品數量還是有限的,看完書還能在電腦上很方便的逛逛論壇(畢竟電腦是多任務窗口嘛,操作簡單),對于作品、作者甚至八卦都很熟悉。

    到了手機時代,讀者不這么想了,他們不知道什么大神,也不知道什么作者,看了爽就行,甚至于當時移動接到最多的投訴是為什么網站不一次性把書發完,他們以為書像傳統文學一樣,都是作者單機寫好了,網站就是個管發表的渠道,是網站太壞了非要一天天更新!

    他們也不管什么作者名,就像我們當年早期看論壇一樣,很多都是轉載的作品,也沒人關心作者是誰,這個不重要。

    讀者喜歡看完本書多過看連載書,反正以前的(早期網絡文學作品)他們都沒看過,爽就行,一批又一批的新用戶通過各種宣傳渠道涌入,優秀的作品越來越不想完結,因為只要你再連載,又會有新用戶過來看,而字數多的作品,更受讀者青睞,畢竟不用追更那么痛苦,所以網絡文學的作品字數在這一時期迅速的從300萬字到了500萬字,500萬字到了800萬字!

    更可怕的是,讀者一邊叫罵著垃圾灌水,一邊慣性的繼續訂閱,(因為很難從一個世界觀里出來去看一本新的世界觀,這對于讀者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更多的新讀者看到了排行榜和字數,又不斷的掉入坑里來,作者由于市場的利益驅動,也只能繼續寫,成為了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所以這個時代,只有火書,卻沒有火人,這是很多方面的。

    1、作品內容質量硬傷很多

    2、讀者不關注寫作者

    3、火書以后的下一本書很可能讀者并不買單

    4、內容的深層次價值較少

    讀者的增加導致了市場的擴大,能養活的作者數量級也極速提升,內容網站從原來的幾家變成了幾百家,這時候從國外找創意已經不夠用了,有中國特色的創意開始瘋狂蓬發,比如什么鄉村流啊、都市仙俠啊、兵王啊、教師啊,總裁啊,這些估計海外也沒幾本書的作品被瘋狂的制造!創作者已經從原來的幾萬上升到1000多萬(官方的數字達到了1700萬)。

    不光是移動,微信公眾號的用戶也有幾億,這些用戶比移動用戶量更大,活躍度更高,畢竟移動主要是用來打電話的,沉默用戶很大。

    新媒體閱讀的創作者甚至很多都是四線城市大媽,他們了解市井、婚姻等,看幾本套路文自己就分分鐘弄出來了,什么知音體、天涯體、故事會體,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這真的是一個可怕的全民閱讀和全民創作的時代。

    這個時期網絡文學呈現出來大眾創作的特點:

    1、 大神更新下來了,內容套路化了(害怕失敗),粉絲穩定了,ip衍生越來越多,后來者更不容易追上了。早期大神動不動就隕落,失去神格,但是這一時期很難,連縱橫最困難時期的幾個大神受到的影響也不大,要知道早期繁體時代、17k時代,大部分大神都隕落了。

    2、內容類型更細分了,出現了很多發達國家地區都沒有的內容類型,出品量更是遠遠超過傳統文學。

    3、作品字數擴大了,灌水更多了,精品內容越來越少。

    4、創作者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大媽和博士并存,有好的工業小說也有知音小說,真正的開始了極大的泥沙俱下時代。

    1.4全版權時代

    在全版權時代到臨之前,我們的創作者寫作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比如傳統文學可能有人想光宗耀祖(畢竟寫作也屬于立言的一種),有的是喜歡文學創作自己思考了很久的一個人性的東西想演變成故事,少部分為了賺錢去寫。

    網絡文學早期肯定是興趣創作居多,比如看了周星馳的無厘頭覺得很有意思,就想寫個無厘頭的小說,喜歡金庸的小說寫了個同人,喜歡是第一位的。

    到了付費時代,市場驅動第一位,為了賺錢寫作成了主流,讀者喜歡啥就寫啥。

    但是隨著ip時代的到來以及內容低俗管控越來越嚴格,不管你是為了啥寫作,在寫作時如何考慮到更多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舉個例子,10年知音開始漫改,選了斗羅和斗破,讀者開始面向更低的用戶群,三少和土豆在寫作上都開始在調整,以前網文喜歡殺反派,三少動不動就感化對方。

    全版權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作者需要考慮雙重維度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創作思路,一方面是市場的變化,從讀者變為觀眾、游戲玩家等等;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收攏,用身體寫作等過去的手法都要發生變化,一味的追求三俗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

    因為全版權時代的變化,很多原來網絡文學里的小眾書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比如女性文學因為影視改編的火熱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比如懸疑文學,因為實體出版和影視改編的雙重加持,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是男頻文里的歷史、科幻等題材也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從而在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月關早期的作品必然伴隨著穿越,但是近幾年的作品,穿越已經逐漸消失。

    接下來我們重點聊聊全版權時代。

    2、揭秘全版權開發

    內容由載體來傳播,載體依賴于場景給用戶進行精神享受。

    這句話里面涉及到了四個關鍵詞:內容、載體、場景和用戶。

    以前我們做市場調研,只研究讀者,把讀者劃分的很細,年齡、收入、職業等等。

    載體和場景容易被人忽略。

    實際上載體是非常重要的,大眾閱讀時代,重要的并不是無線閱讀,而是手機閱讀,這里面是有區別的,以前移動剛做閱讀時,大家喜歡管移動閱讀基地叫無線閱讀,其實就算移動不做,將來微信做也是一樣的,這里面的重點其實是手機載體的便捷性超越了電腦端,而電腦端的便捷性也打敗了傳統閱讀的紙質書。

    不同的載體除了載體本身的屬性以外,場景差異也會讓用戶在閱讀時產生很大的差異化。

    早在手機閱讀興起時,其實很多網站的編輯都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寫作時像金庸那種大段幾行的寫作手法變成了兩行一段等等,這些是由載體的屬性和場景的屬性造成的。兩者有時并行,有時差異。

    比如電腦端閱讀的場景可能是在辦公室又或者網吧,這些場景屬于半公開場景,而手機閱讀可能是在廁所又或者床上,這些場景則屬于私密場景,這是由載體變化帶來的場景變化。

    我們現在一般說的全版權主要包括了幾個方面,游戲、動漫、聽書和影視。

    2.1游戲改編

    我們先來說說游戲,畢竟游戲改編是最早被開發出來的小說改編形式。

    游戲跟其他幾個內容形態區別很大,因為他對內容的改動是最大的,開發難度和門檻也是最高的,游戲一段cg動輒上億,都可以做一部大片了。

    在ip剛剛興起的時候,購買者更多的是奔著游戲開發去的,但是游戲廠商購買的不是內容,而是粉絲和情結。

    那個時代,隨著游戲行業的變化,單機游戲、掌上游戲、電腦游戲都在走下坡路,而手游市場則日進斗金,游戲都本質說穿了其實就是兩端,產品和用戶。

    由于游戲本身的高appu值導致游戲廠商的市場費用一直很高,于是紛紛瞄準了當時還比較便宜的網絡小說,可能一本書千萬級別你們覺得ip賣的還不錯,但其實也就是以前一些頁游手游一天的市場投入。

    所以那會覺得買ip很值,起碼你能給我用戶。

    但現在大家都發現榜單上沒有或者很少小說ip的游戲。因為除了網絡小說,有太多的ip可以帶來粉絲和情結了,最重要的是帶的比你多,情結比你深。

    比如以前的老端游:西游、傳奇、奇跡等等。甚至是一些突然爆紅的影視劇在短時間內造成的粉絲效應,都要遠遠大于網絡小說。

    所以網絡小說能不能開發游戲,實際上取決于你的小說有多少粉絲,有多少用戶記得住你的小說情節。

    可能說情節大家覺得復雜了點,那我們就簡單點說,讀者記不記得咱們小說的主角名吧,再好點,記得幾個配角名字吧?

    那些古代名著咱們不必說,角色名耳熟能詳,甚至還有人靠研究這些小說生活的,那咱們試試網絡小說就會發現,很奇怪,很多自己覺得很火爆的小說,回憶起來卻發現,真是連個主角名都忘記的差不多了,這樣的小說你認為用戶還能留下多少情結?

    如此一來大家便能發現網絡小說能改編成爆款游戲的作品基礎實在是鳳毛麟角。

    這里面要給大家介紹個新詞叫眼球效應。因為內容能吸引多少眼球效應,則能帶來多少粉絲。

    眼球效應與傳播機制和推薦機制都有很大的關系。

    為什么很多大神容易成名?因為盜版網站的用戶量很大!而且盜版網站沒有很復雜的推薦機制,可能大神的作品一上推薦就是幾年,榜單更是沒有任何算法,千篇一律的大神書堆積在上面,而這在起點初期內容少的時候是可以的,現在你就是老板的兒子估計都不行了,一本書上了推薦位很快就要下來。

    影視作品為什么現在容易堆積眼球效應?因為作品少啊,推薦集中,如果你是當月的爆款,那么這段時間你的推薦位根本就下不來,一直掛上面。

    文字創作的門檻最低,內容最多,渠道也最多,在大眾時代能形成眼球效應的作品實在是太難了,這也是游戲改編小說更多的瞄準以前的火書的原因,比如大家現在都看《大王饒命》,你們記得主角名字嗎?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說能夠改編成游戲,無非兩點,極大的流量或者極能夠讓用戶記住主線內容的情節!

    2.2 動漫

    接著咱們聊聊動漫,動畫目前來說開發資金大,作品少,主要還是以游戲時代的ip為主,咱們先不聊,主要說說漫畫。

    國漫在國家管控了海外漫和盜版雙管齊下之后,這兩年發展很快,當然這得益于手機屏幕的載體擴大,不然以前那種老式手機看漫畫得累死。

    漫畫渠道現在主要是快慢漫畫、有妖氣、騰訊動漫、小明太極這些家,根據內容形態區別主要也分成了流量漫和ip漫畫,所謂流量漫其實就是三俗漫,ip漫大家都懂的。

    那么深層次的來講,什么樣的小說適合改編漫畫呢?ip漫自然不用說,達到了ip這個層次,你改什么都行!

    那么什么樣的小說適合改編成流量漫呢?我們這里還是要先聊聊閱讀場景。

    告訴大家,手機閱讀是私密場景,私密二字非常重要。而手機漫畫呢?跟閱讀本質是沒有區別的,也是私密場景!

    兩者場景的一致性非常高!

    所以這才有了流量漫,要知道日漫比如我們熟悉的jump雜志主要還是ip漫,包括很多咱們耳熟能詳的民工三大漫,這些都是以熱血、青春為主題的,為什么?因為他們是雜志時代炒作出來的,而現在是手機時代。

    場景變化了!

    雜志時代一本漫畫比如在學校,我看完了你還要看,你說你偷偷去報刊亭買本三俗漫,同學得怎么看你?所以全是體育啊,熱血戰斗的東西,大家一起看啊一起high。

    但是手機閱讀的私密場景,人的內容需求更趨向于動物性。

    所以我們看到了大量女頻漫、重生漫、擦邊漫。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漫畫市場就會發現,呀,怎么跟我想象的漫畫市場不一樣啊,這么一說大家估計就懂了。所以拋開技術上的因素,理論上只要你的作品在手機閱讀足夠火,那么漫畫的潛力是可期待的。

    2.3聽書

    聽書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以前說聽書,可能更多是知識付費(泛教育市場)、相聲啊這些,單說聽書國內主要是喜馬拉雅、懶人、蜻蜓這幾家,現在估值都很不錯,喜馬拉雅已經超過200億了,在小說市場方面,去年已經做了幾個億的收入了。

    聽小說的比例從原來的百分之十,現在升到了30往上。

    內容也從原來聽聽恐怖故事,黑社會到現在聽校園重生了。看到沒有,跟網絡小說也沒有什么區別。耳根的新書《三寸人間》有聲作品在喜馬拉雅的日銷售也好幾千了,所以也分成了ip和三俗。

    為啥?很簡單,也是因為場景。

    出租車司機在有乘客時會給你聽電臺,不會給你放小說,一個大眾,一個私密,分的很清楚。

    京劇,二人轉,相聲……很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最初都是大眾的,既保留群眾喜聞樂見的內核,又滿足公開傳播的道德訴求。劇場演出是半公開場景但聽書真不是!聽書其實是私密場景。

    現在幾個大網站其實都在投入做聽書,市場情況都很看好,中文在線、逐浪啊這些當年做手機閱讀擁有很多作品的網站現在都不對外銷售聽書版權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聽書和漫畫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是你的作品在手機閱讀足夠火,那么聽書的潛力也是很高的。

    2.4影視

    最后咱們來聊聊影視。

    影視這里面是有區分的其實,院線電影肯定是公開場景,網劇、網大則是私密場景,臺劇是半公開場景。

    公開或者半公開場景,人會傾向于一定程度的角色扮演,更呈現社會性的需求。所以二者場景的差異,是需要考慮的變量。俗稱人前高雅人后低俗,作者注意提高自我修養,有走影視的心,就要研發作品不低俗的趣味性,從社會心理學來說,立意是美好包裝的首選。

    近幾年男頻ip改編頻頻撲街,撇開技術上的難度,在內容的理解上也是與女頻文有著很大的差異的。

    人們常常說男頻文無非就是升級打怪,套路重復,主角能力夸張不現實。

    因此下定論便說男頻文都是垃圾無法改編,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以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日本動畫片來舉例:

    《奧特曼》是不是無聊的升級打怪?是不是套路重復?主角能力是不是夸張的?

    《名偵探柯南》是不是套路重復?漫威的電影是不是套路重復?主角能力是不是無限夸張?《復仇者聯盟3》這種戴上幾顆寶石就能毀滅世界一半的設定,與網絡小說有何區別?

    難道這些不都是火遍全球的作品嗎?反過來講,從世界影視角度看,真正大熱的作品,有幾部是女性視角題材的作品?少之又少吧?

    所以問題并不是出在男頻文的內容走向上,走向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大火的男頻文哪一個不是從幾萬本書里殺出來最受讀者喜歡的作品?說他們的內容有問題也是完全不符合其市場大熱表現的,一部《斗破蒼穹》當年在百度指數上的數據那可是把當年最火的所有詞都干掉過的,不亞于明星級流量的作品,這種現象級作品還從來沒有在女頻文身上看到過。

    那么問題還是出在場景差異帶來的細節變化上,私密場景的手機閱讀文和半公開甚至公開場景的影視劇,細節上的變現是有不同的。

    當然有些細節變化是作品本身有而后來被影視改編者人為的認為不重要所以給刪掉了,有些細節變化則是我們的寫作者在創作時忽略了。

    比如都是升級打怪,很多大片的立意是世界和平,而我們的小說立意可能只是裝逼打臉,又或者一點小事引發的復仇血案,兩者帶來的差別是很大的。

    為了一己私欲,在私密場景下的yy是很爽的,畢竟人都是自私的,但是放到大屏幕上來講,這樣的立意,從本質上就站不住腳,在影院可能還會引發群嘲,更不具備社會廣泛討論的價值。

    從前文我們講到過《悟空傳》,作者的立意和價值觀在當時是非常具有普適性的,那段氣勢磅礴的“我要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的吶喊,代表著那一代人的嘶吼,但是改編成影視后,這些東西都不在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很莫名其妙的故事……這個就是影視改編者的失誤。

    說回小說創作上來,影視改編的核心除了那些可以吸引用戶爽起來的情節以外,立意的包裝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同樣的升級打怪,換個立意包裝變成了女頻的《延禧攻略》就成了大熱的影視劇,這是于正讀懂了網絡小說爽點之外的二次創作,這一創作,不僅是編劇,事實上我們的網絡作家同樣可以完成。

     

    作者簡介:橙瓜CEO,歷任幻劍書盟總負責人,17K中文網運營負責人,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原創總編輯,擔任多屆橙瓜網絡文學獎“網文之王”,“網文編輯伯樂獎”評選組委會主席,曾受邀擔任“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等獎項的評委。2014年創辦第三方服務平臺橙瓜網,橙瓜網立足于網文,發展于文娛,對推動網文的泛娛樂孵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業內稱之為“網文之家”。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日本精品VIDEOSSE×少妇|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 精品国产杨幂在线观看|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