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眾國寶聯袂登場展雄風 ——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再掀觀展熱潮
    來源:光明日報 | 劉勇  2019年01月06日09:46

    歐陽修秋聲賦(書法·局部) 趙孟頫

    近日,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與第一期相比,更多久負盛名的國寶級珍品聯袂登場,再次掀起觀展熱潮。去年8月17日,遼寧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時推出“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三大展覽,眾多難得一見的國寶級佳作集中展出,甫一亮相就引發廣泛關注。開展之后,慕名而來的國內外觀眾近30萬人次,成為2018年度國內文化熱點之一。接踵而至的第二期展覽,展品更令人翹首向往,精心選取的41件/組館藏珍品,從先秦至清代,以時間為軸漸次展開中國古代書法藝術長卷。其中,國寶《萬歲通天帖》、唐代狂草書法代表懷素《論書帖》、宋代儒學集大成者朱熹《書翰文稿卷》、“趙體”書風創立者趙孟頫《歐陽修秋聲賦》等珍貴藏品悉數亮相,盡現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永恒魅力。

    歷經千年歲月

    《萬歲通天帖》承載中華書法精髓

    我國魏晉六朝時期書法“諸體咸備”,名家輩出,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燦爛的時代。作為入駐故宮“國家寶藏特展”的國寶——《萬歲通天帖》,曾于2018年年初在遼博短暫展出過三周,一度成為春節期間熱議的文化話題。本次展覽中珍品再次現身,觀眾可近距離一覽“書圣”王羲之、王獻之等七人十帖的風格,機會十分難得。

    備受青睞的《萬歲通天帖》有怎樣的價值?對中華書法史有什么樣的影響?“歷經千年歲月,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其承載的歷史信息獨一無二,其藝術價值無可替代。”遼博藝術部主任董寶厚告訴記者,《萬歲通天帖》雖然不是王羲之真跡,但這件珍品卻最為接近原作真貌,為后人研究東晉書法提供了可靠依據,從中能看出自晉以下南朝書風的銜接延續,以及在王氏門中書法傳承的緊密關系。

    展覽現場可見,《萬歲通天帖》卷幅上有火焚痕跡,尚存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七人十通書翰。董寶厚說,宋代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這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萬歲通天帖》,而《萬歲通天帖》中首推王羲之的《姨母帖》與《初月帖》。其實,《萬歲通天帖》不是展現王羲之一人的書法,而是書法世家瑯琊王氏一門之精髓。王羲之的祖父王正,父親王曠,伯父王導、王敦,岳父郗鑒均以書法見長。王羲之早年師從衛夫人學書,其母即衛氏,因此世人懷疑這位衛夫人可能是王羲之母親的姊妹,乃其姨母。姨母去世時,王羲之悲痛欲絕,留書傳世。

    今天我們有幸得見“書圣”王羲之的風采,這源于武則天對書法的喜愛。武則天精通文史尤崇書法,曾遍尋王羲之真跡。苦求王羲之真跡的武則天,遇鳳閣侍郎王方慶上奏稱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孫,愿意獻上真跡后喜出望外。為此她特別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賞王氏書法真跡,并且命中書令崔融作《寶章集》記錄此事。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則天命內府弘文館善于摹搨之人,以王方慶呈現的真跡為底本,用上等的黃蠟紙雙鉤填墨,復制了摹本,并將王方慶進呈的原件加以裝裱錦褙,重新賜還給王方慶。她還囑咐王方慶,這是祖先的手跡,后代子孫應當善加守護。然而,之后王羲之真跡卻下落不明,反而是武則天命弘文館復制的摹本保存至今。

    雖然現今留存的《萬歲通天帖》為摹本,但鉤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帖風貌,堪稱一絕。《萬歲通天帖》是雙鉤廓填本,即以細線描邊再于內部填充墨跡。作品鉤摹精妙至極,規避摹的缺點,并創造性地吸取了臨的優點,對于原作飛白和牽絲的處理極度細致,在字形準確的基礎上,保留書寫風貌,為世人留下中華文化瑰寶。啟功曾在《唐摹萬歲通天帖考》中說,《萬歲通天帖》不但沒有誤摹之筆,原跡紙邊破損處也都鉤出,這在《初月帖》中最為明顯,如此忠實,更增加了我們對這個摹本的信賴之心。書畫鑒定家楊仁愷也曾在《國寶沉浮錄》中對《萬歲通天帖》給出了至高的評價——“下真跡一等”。

    呈現書法軌跡

    領悟中華傳統文化藝術魅力

    唐代書法是繼晉代以后書法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在行、草、篆、隸各書體中都出現了有著深遠影響的書家,真書、草書的影響最甚。中國書法史上素有“顛張狂素”的美談,之前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上曾展出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本次展覽呈現的則是懷素的《論書帖》。相對懷素標志性的狂草,《論書帖》展現出懷素草書的另一面目。縱觀全篇結體嚴謹、章法整飭、出規入矩,絕狂怪之形,而細尋其淵源,卻不越魏晉法度。此外,在本次展覽中,愛國詩人陸游,儒學集大成者、理學家朱熹,政治家、愛國詩人文天祥等宋元名臣的書法作品集中亮相,陸游行書《自書詩》、朱熹行書《書翰文稿卷》、文天祥行草書《木雞集序》、趙孟頫行書《歐陽修秋聲賦》均令觀眾在欣賞書法之時,同享妙筆文章之美。

    不同于宋元書法注重抒發個人性情,明代書法繼宋元帖學而發展,初期沿襲元代傳統,明中期江南地區人文薈萃,文人書法重新抬頭,直到明晚期才頗具創新精神。展覽中,祝允明楷書《東坡記游》極為引人關注。眾所周知,祝允明以草書見長,其楷書墨寶非常少見,而《東坡記游》展現了作者楷書的深厚造詣,實屬難得。此外,展覽選取的文徵明行書《西苑詩》是作者87歲高齡所作,可見當時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深厚書法功力;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并自書詩卷》新筆舊墨,用筆純熟,使轉靈活,有一瀉而下之勢;唐寅的《和沈周落花詩卷》信筆出之,流暢自如,嫵媚多姿。

    清代書法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篆書、隸書和碑體書法成就卓著,書壇興盛,流派紛呈。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推崇趙孟頫,書風皆為之一變。董寶厚告訴記者,乾隆時《三希堂法帖》刻成,標志著帖學達到極盛,涌現出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等大家。乾嘉以后,金石學興起,帖學已入窮途,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法創作的經驗和理論。此后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完成了變革創新,碑學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近代。展覽中,明末清初書壇的代表人物王鐸的《飛人詩》縱橫恣肆,引人稱贊;揚州八家之首的金農隸書《相鶴經》用筆端正,結體偏長,是金農書風的典型代表。

    538精品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V| 97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3p|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十八禁无遮挡99精品国产|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2020|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