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文藝》2019年第1期|李少君:心學集(5首)
主持語
“白云在天空變幻/靈魂在內心自我游戲”,李少君的詩至少在兩個向度上拓展著詩學探索:“以我觀物”的抒情傳統和“隨物賦形”的寫作方式。在近乎“無感”的時代,詩人重新將感受/感覺置于詩的內核;在膜拜“敘事”與“復雜”的時代,那些炸裂的語句猶如莊重的反諷:“唯人在此顯得寂寞”。
——魏天無
自 述
在古代,我應該是一只鷹
在河西走廊的上空逡巡
后來,坐化為麥積山上的一尊佛像
濃蔭之下守護李杜詩意地和一方祖庭
當代,我幻變為一只海鷗
踩著綠波踏著碧浪,出沒于海天一色
但我自由不羈的靈魂里
始終回蕩著來自西域的野性的風暴
江 南
春風的和善,每天都教育著我們
雨的溫潤,時常熏陶著我們
在江南,很容易就成為一個一個的書生
還有流水的耐心綿長,讓我們學會執著
最終,亭臺樓閣的端莊整齊
以及昆曲里散發的微小細膩的人性的光輝
教給了我們什么是美的規范
檳城剪影
椰樹舉著寬敞的大傘
檳榔河沖開了海面的魚群
白云下一個人兒孤單站立岸邊
等待遠航歸來的帆船
檳榔花吐出迷魂的芳香
雨水洗刷著風塵和憂愁
他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檳城
芭蕉葉后面有著年邁的父母和家
自家庭院
在童年時,我把??醋饕粋€高高大大的籃子
里面盛放著各色貝殼、活魚小蝦以及朵朵浪花
當然,還有白云的點綴,和云一樣飛揚的幻想
那些神秘的漩渦、風渦和藍洞,也總吸引著我
每天,海鷗替我巡視一次,翻檢那些珍藏和禮品
如今我在陸地和海上之間自如地來回飛行
這樣,就常能收獲海面波光粼粼的一輪圓月
以及椰影搖曳的自家庭院上空的一輪滿月
心學集
1
藏族人每天要往瑪尼石堆上添加幾塊小石頭
我每天要在清晨或夜晚上寫下幾句詩
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一樣的
2
只一聲鶴唳
整個天空都空闊遼遠了
3
春光隨物賦形
春風一一吹開各處的花朵
4
白云在天空變幻
靈魂在內心自我游戲
5
問:你為什么推崇素食主義?
答:老鼠喜食腐肉,面目可憎
松鼠只吃枝葉堅果,清爽可愛
6
在一只兔子看來
雷鳴電閃就是神跡的顯示
7
在孤寂的沙漠里,他哼起了小調
仿佛神的吟唱
8
在尖峰嶺,漫山遍野
都是花草的消息,鳥獸的動靜
唯人在此顯得寂寞
9
塔林或墓地里的那種寂靜
是一只小鳥,在草地上
無論跳躍或停立
也是安靜的
10
他迷失在鳥鳴、青苔和藤蔓交織的宮殿
然后,被飛濺而來的一頭瀑布
驚得一腳踏空……
11
我是能從幽暗腐朽的森林里
辨認出那萬古常新的蒙昧之光的人
12
雨幕下的西寧
清真寺的圓頂
鎮定了每一個路過者的內心
13
只有人能挽救人的命
只有愛能赦免愛的罪
14
獨坐小樓陽臺上
四面青林,暮色侵入高樓
此時寂寞,最喜忽有短信來
15
血氣方剛的人
現身于清寒的原野
他稍微一動,連白鷺都為之振飛
16
在房子里獨自待了一天
一出門
蒼茫暮色驟然來到心間
17
我承認:我是青山綠水的既得利益者
我也是清風明月的既得利益者
我愿意維持美的現狀,做一個保守派
18
山水,仍是最迷人的自然美
身體,仍是最動人的人間美
19
霸王嶺原始森林里的猿嘯
仿佛一種地方性的聲音
提醒著人來自何處,置身何地
20
上山,可以抒懷,可以長嘯
可以與鳥對話,可以撫云而泣
下山,一轉身隱入茫茫人海作鳥獸散
21
小溪要在草叢里停留一會
才往山下流淌
我的心要在寺廟里休整一下
才走向紅塵
22
草原上
小馬駒嗅著藏地女子的花裙
23
我要避開眾聲喧嘩之地,去傾聽神的聲音
神只會單獨對我一個人說
神要單獨對我一個人說
李少君, 198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新聞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臨的小站》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志主編,海南省文聯副主席,現為《詩刊》副主編,一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