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緊跟時代腳步,創作現實精品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什么文化自信要放到最后?因為只有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建立之后,才會有文化自信的土壤。歷史證明,一個國家發展的歷程向來是從經濟強國到軍事強國再到文化強國,文化作為軟實力,只能建立在足夠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之上,換言之,文化強國是一個國家發展到頂峰之時的必然形態。就像遍布世界的唐人街一樣,1000多年過去了,大唐的榮耀和輝煌還在照耀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
我們正處于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幾十年,我們最大面積地解決了溫飽,無數曾經掙扎在貧窮線上的人們邁向了富裕生活,并且幾十年的和平歲月,是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從未有過的最溫情最奮發向上的一段時光。正是因此,我們要慶幸自己生活在這一個偉大的時代,同時,更要用手中的筆忠實地記錄這個時代,為這個時代增加絢麗的色彩,描述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激蕩歲月和英雄人物。
作為網絡作家,尤其是要感激偉大時代為我們帶來的機遇。應該說,網絡作家是受益于時代進步最多的作家,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今年,40年的時間,中國創造了太多的奇跡。而從1998年網絡文學誕生到今天,20年來,網絡文學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一方面是網絡作家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何嘗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果沒有經濟的飛速發展,就不會有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的今天。
網絡作家大多是青年作家,伴隨著改革開放長大,緊跟時代腳步創作,有什么理由不為成就了我們的時代謳歌?有什么理由不書寫我們國家創造的偉大的奇跡?國家越繁榮強盛,我們網絡文學的土壤才能肥沃越扎實。
時代在賦予我們機遇的同時,也相應地交給了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身為青年網絡作家,不但緊跟時代腳步,而且還要追隨時代氣息,貼近現實,創作現實主義的精品,讓更多的人感謝時代感謝國家感謝每一個為時代進步社會發展做出成績的平凡英雄。
這既是我們青年作家的擔當,也是我們網絡作家的使命,更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為祖國繁榮強盛所能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奉獻。
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網絡文學20年來成就了無數網絡作家,我們受惠于改革開放的盛世,恰逢其時,我們要無愧于時代無愧于自己,真真正正的扎根生活,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書寫對得起自己可以記錄時代的精品力作,不辜負我們生逢盛世的幸運,也不辜負領導和老師對我們青年作家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