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改革的先鋒 時代的驕子 ——記路遙獲得“改革先鋒”人物表彰
黨中央隆重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對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陜西作家路遙榮獲“改革先鋒”人物表彰。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學的高度重視,對廣大作家親切關懷,對文學工作寄予厚望,也體現了中共陜西省委對文學工作的大力支持,顯示了全社會對文學工作者為改革開放所做貢獻的認可。
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曾說過,路遙等陜西作家是用生命寫作,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對于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路遙創作活躍期,正是中國人民經歷艱辛探索開始走上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歲月,路遙在這偉大的時代成長為一個作家并自覺將文學創作融入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用心用情抒寫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展示出敏銳的政治眼光和為時代寫作的擔當精神,創作出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感染、影響、鼓勵大量農村青年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大潮,用他有限的生命點燃了一座散發出無限光與熱的文學燈塔。可以說改革開放成就了路遙,路遙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貢獻。
從青年時代起,路遙的胸中就燃燒著文學夢想,早在1970年他就在延川縣的刊物《山花》上發表過詩歌。1973年, 路遙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進修,這成為路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就讀延安大學期間,路遙廣泛而系統地閱讀了大量中外文學名著,并在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1973年7月,《延河》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優勝紅旗》,這是路遙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隨后, 路遙參加了《延河》編輯部召集的創作座談會,接觸到了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一批優秀的人民作家。從延安大學畢業后, 路遙進入陜西省作家協會《延河》雜志社工作。1980年,路遙創作發表了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這篇小說后來獲得了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2年,路遙發表中篇小說《人生》。這篇描寫農村知青人生命運的小說,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緊貼時代脈搏、情感力量強勁,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獲得了當代青年和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1983年,《人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幾年之中,路遙先后創作出了《在困難的日子里》《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一系列優秀的小說作品,迎來了創作生涯中的一次高峰期,并先后加入陜西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當選中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然而,這一系列的成績并沒有讓路遙滿足。在后來的回憶中,路遙說,“如果為微小的收獲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路遙的目標,是創作出“一部真正的長篇作品,甚至是長卷作品”,他渴望去挑戰這份“本屬巨人完成的工作”。1984年,路遙開始籌備這項“巨人的工作”;到1988年,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終于完成。這部小說在時間上跨越了我國從改革開放前到80年代中期這段急劇變化、波瀾壯闊的改革歲月,用文學的筆觸形象地描繪和呈現了近百位人物,史詩般地反映了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表現了一代青年人的內心世界與理想追求。1988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多年來持續不斷的辛勞寫作,為中國文學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之作,也嚴重透支了路遙的心力和體力。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在路遙的追悼會上,陳忠實說過這樣一句話:“一顆璀璨的星從中國文學的天宇隕落了,一顆智慧的頭顱終止了異常活躍異常深刻也異常痛苦的思維。”路遙其人正如賈平凹所說:“在我接觸過的所有作家里,路遙是一個特別有大抱負、又有大格局、大氣勢的人,說不來的一種氣勢,他是一個特別堅強的人,也是一個特別真誠的人。”
為回顧路遙一生的文學成就和創作經驗,12月7日,中國作協、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在北京舉辦“改革開放和路遙創作道路”研討會,2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芊指出,路遙的文學創作道路,就是緊跟時代、抒寫時代的道路;就是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的道路;就是嘔心瀝血、潛心創作的道路;就是秉承現實主義文學精神、塑造時代新人的道路。這深刻揭示了路遙創作道路的內涵和重要啟示。牛一兵部長的講話強調,路遙始終胸懷時代、熔鑄時代,始終不計名利、勇攀高峰,始終不畏艱辛、扎根生活。這充分肯定了路遙的時代精神、高尚品德、優良作風。
我們將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借鑒路遙的文學創作道路和經驗,推動文學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以此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績。
(本文作者: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錢遠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