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紡織非遺:穿越千年遇見你
    來源:光明日報 | 陳晨  2018年12月19日08:55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藝選拔比賽。圖為繡娘在參加刺繡比賽。楊武魁攝/視覺中國

    潮繡作為粵繡的流派之一,是以墊高立體刺繡為特色的一個獨特繡種。圖為廣東潮州市館藏的清代潮繡作品綠緞蟒袍。資料圖片

    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舉辦了紡織非遺創意展,吸引嘉賓駐足欣賞。本報記者 陳晨攝/光明圖片

    織機嘔啞,絲線交匯成經緯;朝暉夕陰,彩匹堆疊成靄云。我國紡織文化源遠流長,紡染織繡、綾羅綢緞、絲帛錦絹,無一不是紡織文化的載體和呈現。而紡織文化之美之豐富,更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京繡、蘇繡、潮繡、云錦、彝族服飾、侗族服飾……這些紡織非遺猶如一條錦帶,串聯起燦若星河的中華傳統文化記憶,穿越過千年的時光,與你相遇。

    在現代生活中,已傳承千年的紡織非遺應如何發展?通過紡織非遺,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之美?日前,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京召開,與會人士對此進行了探討。

    1.從悠長歲月到現代生活 紡織非遺串聯起千年文化記憶

    聽到紡織非遺這個詞,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如果將這個概念拆分細化,便不難理解。《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表現形式可分為四大部分:以蘇繡、湘繡、蜀繡、粵繡以及少數民族刺繡為代表的刺繡技藝;以蠶絲織造、棉麻織造、云錦織造等為代表的織造技藝;以藍印花布、少數民族蠟染、扎染等為代表的印染技藝;以內蒙古、苗族等少數民族服飾以及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為代表的服飾技藝。

    從這個角度看紡織非遺,便可看到流淌在一絲一縷、一針一線、一經一緯中五彩斑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瑰麗、燦若云霞”的南京云錦,“精、細、雅、潔”的蘇繡,“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絹、平如水鏡”的夏布……目前,我國已公布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72項,其中,紡織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7項。此外,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名冊項目共40個,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南京云錦織造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3項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其中。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指出,紡織行業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密切,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傳承了知識和技藝,更傳承了文化和精神,為各民族、各地區提供了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和情感持續,至今仍散發出永恒的魅力。

    “拿一套普通的苗族服飾來說,它幾乎記錄了苗族的全部歷史,每一塊布料都代表一定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每一種圖案都被賦予特定的歷史含義,都含有不同技術含量的刺繡方法。如果說一套苗族服飾是一部濃縮的苗族歷史,那苗繡就是苗族書寫歷史的具體技術手段。苗族如此,其他許多少數民族也如此。”在中央民族干部學院民族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寶明看來,紡織非遺包含了對民族歷史文化的生動記錄。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愛慶認為,紡織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紡織非遺歷史底蘊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鮮明,紡、染、織、繡、印這些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絕倫的傳統技藝串聯起我國流傳千年的紡織文明,展現著中國傳統紡織業的文化之魂、意境之美、技藝之精;另一方面,紡織非遺領域有很多傳統手工藝從業者。支持紡織非遺,對帶動就業特別是廣大手工藝人就業意義重大,可以實現精準扶貧。此外,國家一直大力倡導振興傳統技藝,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紡織非遺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具備融入現代設計、與現代生活場景完美結合的天然優勢。”李愛慶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紡織非遺所包含的紡、染、織、繡、印等傳統技藝,可與現代設計、時尚品牌相結合,制作生產符合現代審美的大眾產品,滿足普通消費需求;由精湛手工技藝制作而成的精品,可面向高級定制或藝術品收藏及拍賣市場,滿足高端消費需求;而體現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非遺文創產品,能夠豐富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市場,滿足旅游消費需求。不斷豐富與創新的紡織非遺產品,必將助力滿足人們高品質文化消費需求。

    2.從傳統工藝到時尚表達 傳承發展離不開創新二字

    作為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一直致力于弘揚傳統絲綢文化。這幾年,他把我國絲綢、織造、印染、刺繡等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本身的傳承、各種工藝與產品及今天的發展都收入了他主編的中華錦繡系列叢書。“另外,我們還收集到上萬件古代的絲綢,把里面的紋樣提取出來進行再造、再設計,出版了十本圖案全集。這些非常精美的絲綢圖案,可以作為很好的IP(知識產權)進行開發,對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趙豐說。

    非遺,不是塵封的記憶,而是生動的實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同千年歲月一樣悠長的傳統技藝受到嚴峻挑戰,一些技藝正加速消失。如何更好地挖掘紡織非遺的文化資源、有效地保護和傳承紡織非遺,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王晨陽直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是在歷史與自然的互動中不斷再創造的過程,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動實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包含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指南針。

    孫瑞哲進一步解釋說,強調創新并不意味著排斥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延續,而是強調在傳承基礎上樹立更高標準,使傳統工藝得到提升。

    紡織非遺要傳承發展,打造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精良的產品是基礎。在孫瑞哲看來,目前,紡織非遺文創IP尚未實現良好的多領域共生,需要充分挖掘紡織非遺領域的文化資源,打造高質量IP,在各相關領域打造精品。

    “國家政策扶持應與增強非遺自身造血機能相結合,發揮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的作用,通過政府、行業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促進非遺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時,促進各個不同領域的品牌與企業、專業設計力量、科研與創新力量等各種優質資源跨界融合、集成創新,以市場為導向推動非遺資源合理流動并高效發揮作用,提升傳統工藝的設計水平、新產品開發水平,推動紡織非遺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孫瑞哲告訴記者。

    孫瑞哲認為,紡織非遺的傳承和發展也不應排斥加工工具和生產形式的革新與進步。現代科學技術能夠賦予非遺產品更精良的品質、更豐富的形式以及更多可能。同時,數字化保護、互聯網開發、產業化生產使紡織非遺更深入和廣泛地融入現代社會,真正讓紡織非遺保護與創新成果惠及尋常百姓、豐富大眾生活。

    實際上,這些觀點也已融入業內人士的實踐中——與趙豐為絲綢紋樣存檔相似,依文集團開展數字化保護,建立了全球手工藝者數據庫,收錄了我國5000多種民族美學紋樣、100種工藝,集合了大山里8000多名手工繡娘。“全球1600多個設計師和400多家品牌可以通過數據庫看到這些紋樣,并把這些紋樣變成色稿,還能直接對接到大山里的8000多名民間手工藝人。”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介紹說。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浙江省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哀警衛則一直在為讓藍印花布有更時尚的表達方式不懈努力。他加大創新設計力度與衍生品開發,設計了不同色階、不同面料及不同創新圖案的、適合現代生活的實用藍印花布布藝品,涉及服裝、配飾、箱包、圍巾、方巾、文具等多個方面。

    這些嘗試,聚焦產品和內容本身,使紡織非遺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也賦予了現代紡織服裝設計、品牌發展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神韻,不斷豐富著產業的文化表現力,為紡織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3.從養在深閨到走出國門 中國之美讓世界看見

    “在苗寨里繡了大概60年,誰會想到有一天,刺繡這個老手藝可以帶我走出苗寨,靠‘深山集市’到城市掙錢養家,甚至還能出國讓外國人也來買我們的繡品。”貴州省臺江縣的72歲苗繡傳承人潘奶奶如今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繡品賣不出去。現在的她,常帶著村寨繡娘們的繡品在大都市的購物中心“趕集賣貨”,不僅成了擁有200多萬粉絲的“網紅”,一年的收入更是達到50萬元左右。

    潘奶奶口中的“深山集市”,是夏華用現代商業模式呈現傳統手工之美的商業平臺品牌。在夏華看來,在城市的購物中心還原大山深處的趕集氛圍,為消費者打造一處體驗式消費空間,可以讓每個趕集的人穿梭在上千年的文化記憶中,過一把“深山淘寶”的趕集癮。消費者能在暢玩的過程中,親自體驗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感受不同于機器生產的溫度。通過“深山集市”,大山深處的手工藝人也可以帶著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走出大山。他們不僅被看到、被尊重,還可以靠手藝改變命運,有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資本。

    不僅通過“深山集市”走進都市,去年年底,在倫敦舉辦的“傳承匠心·百年繡夢——第五次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主題活動上,9名中國繡娘走出國門,帶著手中的技藝和精美的產品,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呈現在世界舞臺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紡織非遺產品要有好的營銷模式,才能實現紡織非遺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之美。

    孫瑞哲表示,不斷發現并開發新的市場需求,提升傳統工藝的市場營銷水平,開展線上線下銷售和非遺體驗式銷售,以良好的經濟效益反哺傳統技藝傳承,提高從業者的收入水平,可以增強紡織非遺的活力和發展后勁。

    劉寶明實地調研后認為,從產銷的角度看,“公司+基地+繡娘”模式能夠將非遺技藝較好地與現代社會接軌,較好地實現非遺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價值。公司負責拓展賦予非遺現代生命力的途徑和方法,負責研發能夠提升非遺經濟價值的現代技術,負責組織繡娘有計劃地生產非遺衍生產品,負責產品的市場營銷,確保繡娘得到應有的經濟利益,增強非遺傳承的積極性。”劉寶明說。

    成功的商業模式當然沒有統一的范本,但文化則是世界通用的語言。讓中國的紡織非遺展示在世界的舞臺,也是促進紡織非遺傳承發展的一種方式。12月20日,第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的以刺繡藝術為專題的雙年展——“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將在廣東潮州開幕。潮州市副市長余鴻純表示,這個主題為“刺繡與當代生活”的雙年展以振興刺繡傳統工藝為出發點,希望通過國內外刺繡藝術家的交流互動,博采眾長,進一步挖掘中國刺繡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激發傳統工藝的生機與活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刺繡的獨特價值與無窮魅力。孫瑞哲表示,通過有效的傳播,中國紡織非遺傳承與發展可以提高在世界的可見度,可以以文化為媒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讀懂中國之美。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一二三四区|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a片一二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精品视频国产狼友视频|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