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燦爛文明 譜寫浩浩長歌
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文化領域制度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
增強歷史自覺和文化擔當
錢小芊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廣大作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新鮮、復雜、豐沛的生活經驗,為文學事業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資源。40年來,我國文學生態發生巨大變化,廣大作家以昂揚激情投入火熱生活,以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記錄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史詩巨變,在人民的偉大創造中進行藝術的杰出創造,涌現出大量反映時代變革和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優秀作品。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也需要人民。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我們要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同新時代相匹配的文學精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們所處的時代,增強歷史自覺、文化擔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我們要鼓勵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以向生活向人民學習的態度,走進生活深處、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積極組織采風采訪活動,引導幫助作家接地氣、打深井,繼續組織好文學下基層、作家下基層、文學公益大講堂等群眾性文學活動,進一步發揮文學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和推動文化建設的作用。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作家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耐得住寂寞,堅守藝術理想,勇于探索創新,張揚個性風格,創新手法形式,以中國故事建立起中國形象、展示出中國精神,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作家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發揮文學、文化的積極作用。
探索中國特色電影發展之路
張宏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伴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中國電影也在不斷成長壯大。近10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以近30%的平均增長速度領跑全球,中國電影產業正在依靠本土龐大的、極具潛力的市場優勢和受眾基礎迅速崛起。觀影已經成為全民文化生活的重心,在當下成為大多數人首選的娛樂方式。幾年內,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一方面,國產電影在投資與產業、風格與類型、敘事和美學上取得了諸多突破,類型化創作道路成為國產電影票房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現實主義以自身強大的包容性,不斷與商業類型元素融合,成為當下中國電影創作的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現實主義的精神和浪漫主義的情懷觀照現實生活。因此,只有堅持現實主義創作,讓作品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反映著時代的本質和主流,中國電影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化電影之路。
如今的中國電影,正處于電影大國與電影強國的十字路口。電影既要傳遞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更要成為宣揚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還要承載傳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職能。我們要認清40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坐標,加強制度改革,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下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一條融合藝術表達、產業運營與現實書寫于一體的發展道路,真正讓中國電影走出去,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燦爛的優秀文化。
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
龐井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我們只有自覺轉換坐標系,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更加前瞻的眼光、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科學的價值尺度把握當代文藝發展,才能真正喚醒歷史的記憶、穿透現實的迷茫、眺望未來的風景,才能推動中華民族躍上新的審美高度,開掘別具面目的美學景觀,鑄就無愧于時代的精神豐碑。
要回歸藝術本體。以審美感受的方式揭示人們內心深處如大海波濤般的脈動,激發人們內心深處如沉默大山般的巨大能量,滋潤人們內心深處如荒漠之于泉水般的心靈渴望,點燃人們內心深處希冀的火光。
要引入未來向度。以藝術語言在精神層面對未來進行構建。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參照系要足夠大,視野要足夠開闊,目光要足夠長遠。未來不是咆哮而來的洪水,而是我們正在耕耘的田野,只有主動把未來引入今天的現實,才能準確定位我們所處的位置,正確評價今天的文藝創作。
新的文化形態和藝術形態正處在孕育過程之中,當前,腦科學、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迅猛發展,正推動藝術格局的演變和新的藝術形態生成,形態各異的網絡藝術、數字藝術、虛擬藝術、融合藝術、生物藝術、奇點藝術正向我們展示誘人而迷茫的圖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致力于建構科學、前瞻、有效的評價體系,確保文藝創作列車一路穩定加速,向高峰邁進。
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
徐里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團結引領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國美術事業一步步邁向“高峰”,是我們的時代責任。
為有效解決美術創作中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中國美術家協會通過組織實施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工程,集中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努力鑄就中國美術高峰。歷時5年、精心打磨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標志著中國美術在歷史畫藝術創作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達到的高度,也填補了中國美術歷史主題創作的空白;“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以突出主題、打造精品、傳播正能量為原則,創作出一批精品力作,用藝術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塑造人。
最根本的還是扎根人民
羅斌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文藝創作的道路有千條萬條,最根本的是扎根人民這一條。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舞蹈界上下攜手、勠力同心,構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舞蹈藝術的新風貌。舞蹈的創作和舞蹈公益事業都獲得了發展,呈現多元性、多樣化態勢。其中,舞劇創作不僅數量居世界之首,質量也日精月進,影響力日漸提高。這說明,只要我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真正深入生活,就能激發靈感。創作方向上,舞蹈家要從活生生的現實出發,鍛造能夠觸及靈魂、接近本質真實的精品力作。生逢今天這樣一個偉大歷史時期,創作必須對得起火熱的新時代賦予的精氣神。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傳承
顧玉才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
2018年是文物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為切實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文物事業改革發展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站在新時代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新起點,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革命精神譜系和文物價值傳播體系;健全文物保護機制,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大力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深化“一帶一路”文物交流合作,讓中華文化綻放永久魅力;夯實文物事業發展根基,強化科技支撐、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投入保障和法治建設。我們要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勇于創新,銳意進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文物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融入新時代,為中華文明永續傳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成風化人 開拓創新
張顯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我國電視藝術事業擔當著文化建設的重任。在推動我國由電視大國向強國前進的道路上,廣大電視藝術工作者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必須堅持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藝術實踐中,應該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納入鏡頭、搬上熒屏、傳向社會。
總結40年改革開放中涌現的優秀電視節目,其鮮明的特點就是:人民在人物里,情懷在情節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國電視藝術的生命力所在,是走向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鞭策我們砥礪前行的職業精神。
電視熒屏上,無論形象還是意象,都是導向的載體,無論情節還是細節都有責任的擔當。電視藝術要成風化人,電視藝術工作者就要到人民的生活中去;電視藝術要開拓創新,電視藝術工作者就要反映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法不孤生自古同,癡人乃欲鏤虛空。君詩妙處吾能識,盡在山程水驛中。”與人民同跋涉,與祖國共奮斗,是我國電視藝術工作者攀登文藝高峰的大道。
深掘中華民間文化寶庫
邱運華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中國民間創作豐富多彩,土壤深厚,一直是歷代文藝家創作的寶庫。同時,民間創作自身也在不斷累積,創新發展,構成了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壯麗景觀。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民間創作更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當前,中國文藝從業人員、受眾群體和公共平臺數量之多,史無前例;借助手機、電腦和數字技術,文藝滲透之廣、覆蓋之密,更是歷史上絕無僅有。要面向新時代的社會發展特點,抓住文藝創作隊伍壯大、覆蓋面廣闊和領域滲透增強的歷史機遇,向網絡文藝以及大眾傳播媒體等各類文化傳播平臺提供民間文藝創作,不斷拓寬民間文藝受眾面,促使新文藝群體、新型文藝和文化創作者更加便捷地接觸民間文藝,滿足專業創作、業余寫作、欣賞者和改編者等各方需求,鼓勵他們再創作。唯有大力收集、整理、宣傳、推廣民間創作資源,才能滿足全社會對文藝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