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程天翔:網絡文學“經典”之思
    來源:《青年作家》 | 程天翔  2018年12月17日09:08

    作為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用了二十年時間實現了創作、傳播及閱讀方式的變革。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7 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17 年,網絡文學作者達到了1400 萬人,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1647 萬部(種),讀者規模突破4 億。網絡文學已然成為文化領域新的增長點,吸引著媒體爭相報道,特別是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以來,網絡文學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扶持,網絡作家群體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各省市網絡作協紛紛成立,中國作協逐年提高網絡作家入會比例,并于2017 年專門成立了網絡文學中心,極大地強化了網絡作家的溝通交流和文學產業的協作發展。各類網文活動可謂豐富多彩、熱熱鬧鬧,頗有“百花齊放”的繁華盛茂。與此同時,關于網絡文學“經典化”“經典性”的討論應運而生。雖然“經典化”在后現代語境里一直被解構和質疑,但因網絡文學本身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這個話題似乎無法回避。

    一、

    網絡文學的“去經典化”傾向

    早期的網絡文學因沒有受到商業和資本過多干擾,寫作往往出于愛好和本能。彼時網絡作者如慕容雪村、江南、安妮寶貝、邢育森、寧財神等,都是從傳統文學陣地分化而來,他們的作品普遍短小精悍、才氣縱橫,具有較為鮮明的純文學氣息;2002 年以后,文學網站推出VIP 收費閱讀模式,網絡簽約作者隨之涌現,網絡寫作成為可以養家糊口的一門職業。資本的介入推動了網絡文學商業化、產業化發展,也使其骨血中的大眾性、娛樂性得以充分釋放。根據讀者的閱讀需要,目前網絡小說的類型有都市、言情、玄幻、仙俠、游戲、職場、歷史、軍事、懸疑、耽美、修真、同人、靈異、權謀、宮斗、異能、重生、科幻、競技、二次元等上百種,各類型內部不斷細化、分化,題材涉獵極其廣泛,篇幅普遍較長,呈現自由化、即興化、平民化及情節的“代入感”和“爽點”等寫作特點。

    然而,過度強調商業化、娛樂性,讓網絡文學成為一個全民皆可參與的“狂歡”陣地,寫作“零門檻”“高度自由”的同時,也造成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和數量的嚴重堆積,不受限制的書寫致使“架空”“戲說”“穿越”等盛行。進入一些文學網站,各種“霸道總裁愛上我”“豪門棄少快吻我”“絕品透視”之流霸屏,有的以著裝露骨的動漫少女圖片作為電子封面,堂而皇之冠以文學之名,顛覆和打破了以往人們對文學的認知和想象。

    一些寫作者缺乏宏闊的創作視野、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遵循“讀者喜歡什么就寫什么”的創作理念,創作題材狹窄局限,不可避免地帶來網絡文學同質化甚至低質化現象,作品意義構建出現價值缺席,文學應有的藝術、人文和社會承擔嚴重缺位;類型化寫作膨脹,隔斷了文學與現實生活的依存性關系;盲目跟風,作品媚俗化、創新性匱乏,速成的作品往往注水太多而造成作品的“速朽”,也將“經典”置于生存權的困境,不但沒有經典化,還在不斷“去經典化”。

    雖然現在IP 改編熱度居高不下,但對絕大多數作者而言,通過在網站發表作品而獲取稿酬,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作家的收益與VIP 章節的更新字數、更新頻率掛鉤,作品的點擊率、收藏數、“月票”等決定網站作品排行榜和曝光率的數據,也建立在按時按量更新的基礎之上。為了得到更高收益,網絡作家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持更新,一旦“斷更”,不但失去了網站“全勤獎”,還要接受網站編輯和廣大讀者“催更”的壓力。在這一種違反文學創作規律的生產機制抑或是“催產機制”下,寫作愈加像是流水線和商品,而非思想藝術的結晶。很多作者每天碼字超過八千字,作品越寫越長,越長越臭,小白文、總裁文、種田文、女同文等“流行題材”無不呈現出語言粗糙、結構單一、邏輯性差、審美缺失等問題,類似精神快餐,讓人過目即忘,即使每天產量幾億漢字,也屬于文字垃圾,沒有任何意義。文筆稍好些的作者,卻又面臨同質化等問題,許多網站的排行榜單常年被諸如“XX 神王”“XX 至尊”“XX 帝君”等占領,此類作品無非是打怪升級、煉丹修仙、屌絲逆襲的套路文,情節雷同,氣味相投,面目相近,故事情節雖然“爽點”不斷,但也只能讓讀者得一時之爽,很難帶來藝術熏陶和心靈給養,淪為打發閑散時間的替代品。

    好作品當然也有,但在浩如煙海的網絡類型文中,猶如大海撈針,不易辨識。如果數以千萬計的網絡文學只能通過幾部十幾部優秀之作來宣稱其“經典性”“經典化”,那是底氣不足、自欺欺人。所以,華麗的數據有時并不能如實反映事物的真貌,在網絡文學這里,“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當務之急是廣大網絡作家應對那些消解文學應有之精神品格的創作保持警惕,樹立精品意識,推出一批具有較高品質的范本,從而促進、帶動整體創作水平的提升,逐步扭轉網絡文學的“去經典化”傾向。

    二、

    “邊緣性”和“主流化”

    筆者認為,網絡文學在“經典化”道路上,必須先實現“主流化”。只有成為主流文學之一種,網絡文學才能進入更為宏闊的文化視野,從而為其“經典化”建立“合法性”。關于網絡文學是否“主流”歷來存在爭議。

    網絡文學擁有海量讀者,其新聞效應和文化影響力早已超越傳統文學,火星小說網的侯小強曾在一次會議上提出“被廣大讀者認同”的網絡文學才是“主流”,也有評論家認為,主流化既是網絡文學自身的需求,也是當代文學發展的大勢所趨,在國家文化層面的支持、引導和管理下,網絡文學自身的創新性和創造性將會產生新的美學價值。“主流化并不是要求網絡文學完全按照傳統紙媒文學的路子走,而是說既葆有網文特色又面向“現實”的創作精神”(馬季);而網絡文學非主流僅僅是“快餐文學”“草根文學”的聲音其實更多,持這種觀點的人基本來自傳統文學評論界,其精英立場天然排斥著網絡文學,認為網文難登大雅之堂,甚至嗤之以鼻,說網絡文學是“垃圾”者有之、“精神鴉片”者亦有之。然而比較尷尬的是,傳統文學近年來除了小圈子里的自娛自樂和一直縈繞的“式微論”,似乎也沒有出現多少振聾發聵的經典之作,更遑論讀者數量。

    如果在作協機構工作,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網文圈和傳統文學界是兩個完全平行的圈層,一方面,網絡文學的IP 產業開發、“明星化”包裝讓這個圈子充滿了商業氣息和社會關注,網文作者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各種大IP 橫空出世,天價稿酬博人眼球,鮮少有人關心自身寫作發展問題,也缺乏融入主流文學系統的意識;而傳統文學界不少人則對網文圈種種“暴富”事件橫眉冷對,不屑一顧,認為網文圈只是與金錢掛鉤的“名利場”,其“產品”褻瀆了文學之神圣。從文學“家族”的內部來說,網絡文學的確還處在沒有被廣泛認可的“邊緣性”地位。

    事實上,網絡文學與傳統精英文學需要相互借鑒、相互包容,二者之間并沒有天然的壁壘,更多是文學觀念上的碰撞,“誰居主流”的紛爭大可不必,兩種機制下產生的文學作品,優秀者最終可以殊途同歸。歷史也不斷印證,人們既需要啟迪內心、發人深省的嚴肅文學,也需要輕松好看的大眾通俗文學。網絡文學的最大優勢在于為讀者實現欲望的虛擬滿足、情緒宣泄和精神狂歡等提供了豐富的載體,而其不容忽視的評論方陣,也比體制內的文學精英們更具備在場感和穿透力。所以在“主流化”和“邊緣性”這個問題上,筆者比較認可北京大學教授邵燕君的看法,即“主流文學”不在讀者的占有量,而是是否擁有“文化領導權”。“主流文學”可以是對“大眾文學”有“文化領導權”的“精英文學”,也可以是獲得了“文化領導權”的、為“精英文學”留下足夠空間的“大眾文學”。

    網絡文學即使還不是被所有人認可的主流文學門類,至少也正在加速向“主流化”發展。加之在有關機構的大力倡導和引導下,網絡文學也在不斷自我凈化和去毒,比如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打造的“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既不同于網絡文學網站的商業評價標準,也不同于學術機構側重文本的研究性質,而是以“國家規格、政府標尺、網絡特質、大眾審美”為評審原則,對網絡文學進行綜合評價,彰顯出推進網絡文學“主流化”的決心。

    特別是近年來現實題材創作的抬頭,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當然,網絡文學能夠發軔和壯大,玄幻、穿越、仙俠這一類題材可謂奠基之石,如果只一味強調向傳統精英文學的學習、轉向,網絡文學又如何能成為網絡文學呢?在新的歷史發展期,玄幻、穿越、仙俠這些類型“大戶”需要積極借鑒、吸收文學傳統資源,多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保持嚴謹的創作態度,樹立經典意識,杜絕粗制濫造,方可將其血脈中最為精華的部分發揚光大。

    三、

    網絡文學的“經典”之路

    “傳統”觀念認為,那些經過長時間篩選而能在文學史留存的、相對“公認”和“權威”、具有永久魅力和不朽價值、對廣泛讀者產生深遠影響的作品可以稱之為“文學經典”。所以在大多數人心中,經典更多來自于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領域,對于當代文學作品則持審慎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新經典思潮”引發的文學觀念的嬗變,“何為文學經典”的爭論與日俱增,那些誕生于當代、被認為具有較高審美特質和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其“經典性”或“經典”身份被予以追認,這些作品中也不乏網絡文學的身影。相較于傳統意義上定型化的“經典”,所謂“網絡文學經典”多來自網絡上大量讀者粉絲的推動和“群選”,更趨于是一種成型中的“狹義經典”,其文本與傳統文學經典可謂大相徑庭。正如某位學者所言:“網絡時代經典的認證者不再是任何權威機構,而是大眾粉絲。不再有一條神秘的‘經典之河’恰好從每一部經典之作中穿過———任何時代的大眾經典都是時代共推的結果,網絡經典更是廣大粉絲真金白銀地追捧出來的,日夜相隨地陪伴出來的,群策群力地‘集體創作’出來的。經典的傳承也是在當下進行的,沒有‘追認’一說,并且是否被傳承本身就是確認一部作品是否經典的重要指標之一。”網絡文學自誕生起只有二十年的時間,卻已然生成為數不少、對讀者和后來作者產生深遠影響的作品,正如當年胡適的《兩只蝴蝶》所帶來的耳目一新,其開創性意義往往大于文學意義。當然,對于網絡文學這種“流行性”很強的門類而言,閱讀、寫作風向的變化很可能導致一種類型的“衰敗”,甚至退場,繼而失去“經典地位”,因此,部分作品只是相對意義上的“經典”。

    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到底有沒有“經典”?探討這個問題前不妨審視一下金庸及其武俠小說。筆者認為,如果金庸的創作始于網絡時代,其一定是當下最成功的網絡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當年在報紙上連載,讀者之眾不亞于當今任何一部網文“爆款”,而其連載時間之長,與今天網絡作家“日更”何其相似;其創作過程與讀者的互動,甚至因為讀者的建議而改變故事框架、情節走向,又與網文的“網絡化生產”機制如此接近,拋開媒介因素幾乎是如出一轍。至于其作品的“流傳性”“代表性”經過多年論戰研討,已在讀者群體和理論評論界形成了普遍性共識,在此不必贅言。金庸“文學經典”的身份確立,昭示了日后網絡文學成為“經典”的可能。例如福建網絡作家蕭鼎,其《誅仙》在網絡上受到普遍歡迎,被廣大讀者視為后金庸時代的“武俠盛典”;新浪網的“新浪看點”在一個調查欄目中則將浙江的烽火戲諸侯視為最有可能繼承金庸衣缽的網絡作家。

    今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和上海作協等單位聯合推出了“中國網絡文學20 年﹒ 20部優秀作品”,其中一些早期的作品至今仍在廣為流傳,擁有大量死忠鐵粉,并不斷繁衍出新的大IP,其“經典性”已漸漸可與金庸、古龍、瓊瑤等人的作品相比肩。正如邵燕君所言,網絡文學的“典范性”在于“傳達了本時代最核心的精神焦慮和價值取向,負載了本時代最豐富飽滿的現實信息”,這正是網絡文學發展和追求的價值所在。

    關于網絡文學“經典化”“經典性”的討論或許還為時尚早,但一切已經“在路上”。網絡文學通過二十年發展,展現出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甚而成為專屬中國的一種“文化奇觀”的確值得贊嘆,但存在的問題同樣應該重視起來,不能只談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被資本牽著鼻子走,把文學創作變成文字生產車間。一些網絡作家羞于把作品拿給朋友和子女看,錢雖然掙到手,心卻難安。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寫作,作品首先能打動自己,令自己滿意,其次才是取悅讀者。面向未來說開去,網絡文學需要繼續探索、謀求新變,不斷優化自身生態系統,提高精品訴求,自覺進行文學經典的主體建構,熔鑄出自身經典的新范式。只有二十歲的網絡文學,在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固然新鮮如嬰兒,但回望只有三十多年歷史的中國現代文學,卻誕生了諸如郁達夫、魯迅、沈從文這樣偉大的作家,相信隨著時光的淘洗,網絡文學也將涌現出更多經典作家、傳世之作,在文學之塔上永遠閃耀光輝。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98色精品视频在线|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bbwbbwbbw|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jazzjazz国产精品|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