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生動的教育改革
改革開放迎來了思想解放的春天,也迎來了政治教育的春天。
1998年,我在某集團軍宣傳處當教育干事。年初,軍區在集團軍所屬一個團進行利益觀教育試點,我親歷了這一教育的全過程,啟示良多,久久難忘。
改革開放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利益”二字特別是個人利益問題很少觸及。改革開放后,思想解放了,經濟發展了,人們對利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個人利益也不再羞羞答答。當時,十五大在深化改革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舉措,引發了一些同志對利益問題的更多思考,如何看待個人利益,如何看待軍人的得與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回避不了、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利益觀教育試點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的。
教育展開前,軍區、集團軍及師團組成聯合工作組,展開了大面積思想調查。利益問題不碰則已,即碰即響。調查中,官兵有說不完的話,問卷調查時,有的同志把卷子寫滿了,又附上紙陳述自己的觀點。工作組的同志在“碰”情況時,集團軍宣傳處的蔣鹿處長說:“禁錮得越久,爆發越強烈?!睆姆从车膯栴}看,關注點多,有的還比較尖銳。比如,提倡無私奉獻與堅持物質利益原則是不是一致的;部隊要求過緊日子與地方提倡快速致富過好日子是不是合拍等等。從問題成因看很復雜。干部戰士家庭狀況不同,思想認知不同,對利益的態度和追求也不盡一致。從工作表現看,一些干部戰士把個人得失的計較遷移到了對待事業和崗位的態度上。問卷中,在回答如果可以任意選擇走留時,110名基層干部有62人愿意轉業,占56.49%。一些官兵干工作圖回報的心理比較重,“情況”看好干勁大,“希望”不大悠著干,甚至個人目的達不到就鬧情緒。
調查摸底搞完了,教育應該怎么搞,成了工作組和各級領導思考的又一個問題。大家分析感到,官兵提出的問題大都沒有現成答案,上課應該講些什么,不很明晰;在利益問題上,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本賬”,一個藥方難以包治百?。凰枷雴栴}與實際困難相互交織,一味地采取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辦法,可能通不了、通不下去,教育必須入情入理、情理并融?;谏鲜龇治觯ぷ鹘M和師團領導形成了這樣的思想共識,組織官兵進行自我教育。這個教育的思路是,發動官兵把心里話講出來,把思想上的疑惑擺出來;疑惑和扣子怎么解,讓官兵自己找答案;通過討論辨析,啟發覺悟,共同提高。在后來的經驗總結中,對這一做法概括了4句話:問題大家擺,是非大家辨,疑點大家幫,共同受教育。
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到底行不行?一開始大家心里沒有底,特別是團領導顧慮很大:敞開了思想,良莠不齊的東西擺一大堆怎么辦?辨析到最后能不能辨出我們想要的結果,甚至擔心把官兵思想搞亂了,搞散了。面對這種擔憂,記得當時軍區宣傳部的李處長講了三個相信:相信官兵的基本覺悟,相信這幾年政治教育打下的底子,相信各級組織和干部的引導能力。最后,時任軍區宣傳部的王文憲部長一錘定音:下決心做一次改革,運用思想辨析代替上大課,發動群眾進行自我教育。
放開并不是放手。辨析討論前,工作組的同志梳理了黨的領導核心關于革命利益觀的有關論述,發給官兵組織學習;編寫了《革命軍人利益觀教育動員提示》,提示看待問題的科學思想方法;把改革開放和部隊建設的成就成效通過數字、圖表等形式搬上櫥窗,印發班排;組織官兵到駐地的徐向前故居、閻錫山舊居進行參觀,通過兩個宅院的對比,認清兩個階級的利益觀。
沒有禁錮的思想最真實,沒有框子的表達最生動。在辨析討論中,戰士的肺腑之言引發思想的撞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一連參加辨析會時,一名戰士講:領導經常教育我們要顧大局、講奉獻,而社會上處處都在講金錢,講利益驅動,我們戰士只有幾十元的津貼,付出的都是無價的青春年華,難道不該講些個人利益嗎?
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一個同年兵站起來說,我有不同看法。徐向前一個開國元勛,戰功赫赫,他的故居卻是那么幾間簡陋的房子。和徐帥相比,我們的付出不是滄海一粟嗎?作為新一代的革命軍人,我們應該弘揚先輩的傳統美德。
片刻之后,第三個戰士說,對這個問題我也有想不通的地方。他講了一個故事,說回家探親時,他為了省下五角錢去坐大車,被中巴車售票員戲稱為“窮當兵的”,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說,如果我一個月拿四五百元,不要說坐中巴,打的也沒問題,就不會這么丟人了。
這個故事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現場開始熱鬧起來,大伙兒交頭接耳,每個人都有話想說。這時,又有一名戰士站起來說,我也講個故事。會場一下子安靜下來。他說,前不久我探家時在火車站訂票,有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大娘沖著人群問誰是解放軍,我跑過去拉著大娘的手說我是解放軍。她用手摸了摸我的衣服和帽子,確認是解放軍后,從口袋里掏出錢塞在我手里,讓我幫她買票。這名戰士用自豪的口氣說:“親愛的戰友們,軍人在人民心中是有分量的,當我們穿上軍裝時,不僅是一種奉獻和犧牲,更是一種榮耀和自豪!”頓時,會場爆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的發言中,有講切身體會的,有算賬對比的,有爭論辯駁的。主持人進行小結時,綜合大家的觀點和看法,把思想統一到擁護支持改革上,統一到軍人的奉獻“獻”有所值上。
部隊的辨析討論熱火朝天,工作組的同志也像在組織一場戰役,指揮一場戰斗。白天分頭參加辨析討論,晚上召集會議綜合情況,把辨析討論的成果梳理出來。除此之外,軍區工作組的同志每天都要開幾個大大小小的“碰頭會”,不停地匯總情況,集思廣益,不停地想點子、出招數,對工作的“上心”程度、嚴謹作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實踐證明,這次教育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討論辨析牽引官兵進行了一次自發的大學習。由于教育把“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官兵既當學生又當先生,真正成了教育主角。為了教育自己,也為了說服別人,官兵們自加壓力,認真學習和思考,有的把前幾年的報紙翻出來,仔細查閱資料;有的到地方圖書館借來理論書籍閱讀;有的走在路上、坐在飯桌上也在談論教育內容。
討論辨析讓官兵掌握了認識問題的思想方法。思想的碰撞所收獲的不僅是現實問題的解決,還積淀了認識問題的辯證思維、科學方法。用團領導的話說就是“魚”與“漁”兼收。大家在利益問題上站得高了,把個人得失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看得遠了,懂得犧牲眼前和局部利益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想得全了,充分認識到軍人也是改革的受益者,消除了一些同志在待遇問題上的片面認識、失衡心理和埋怨情緒。這種“高”“遠”“全”的思想方法,不僅是解決利益問題的一把鑰匙,也是解決其他思想問題的強大武器。
討論辨析激發了官兵敬業奉獻的精神動力。一些覺得付出多、吃了虧、勁不足的同志,感到過去在利益得失上賬算錯了,理認歪了,主動檢討了在敬業精神、工作姿態上存在的差距。教育期間,部隊自下而上推薦好人好事。點點滴滴見精神,件件好事揚正氣,愛崗敬業、爭先創優的干勁得到有效激發。
討論辨析還增進了官兵情感。平等交流讓官兵打開了心扉,不僅交流了思想,也交流了情感,相互之間的理解多了,信任多了。一些干部聽了戰士家庭的困難,感到自己對戰士關心不夠,積極為戰士辦實事、解難題。一些戰士理解了干部的苦衷,主人翁意識也大大增強,更加關心部隊建設,更加支持干部工作,形成了團結友愛、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這次教育改革使我深深感到,尊重官兵、相信官兵、依靠官兵,真正讓官兵成為教育的主人、成為部隊建設的主人,確實是我們做好工作的一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