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現實經驗如此復雜,寫作者如何回應? ——第三屆中國文學博鰲論壇研討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虞婧  2018年12月03日08:21

    第三屆中國文學博鰲論壇在海南瓊海舉行

    40年發展劇變,今天的時代,今日的社會,人類經驗如此復雜,如何以寫作回應新的時代命題?如何在這個時代重建寫作者的信心?如何讓文學作品面對這樣深厚的時代經驗時不再單薄?這些問題,是身在文學現場的每一位作家、每一位評論家都必須直面的。

    11月27日至29日,以“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文學”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文學博鰲論壇在海南瓊海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肖鶯子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論壇并講話。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余位作家、評論家參加論壇,圍繞相關議題展開深入討論,而“寫作與時代經驗”的話題,自然成為研討的重點話題之一。

    正如鐵凝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的大潮,使寫作者們在敞開的機會中獲得了書寫和表達的天地,每一個作家都在探索和汲取對個人、對文學、對生活與世界的新的認識、新的表達方式,中國文學的創造力盡情迸發,豐富多樣的殊聲異響匯聚成波濤洶涌的大河。而面臨一個新的時代節點,這條大河將以何種態勢流向何方?答案,在每一個文學工作者的思索與實踐之中。

    普通民眾對時代變化洞若觀火,寫作者更不能置若罔聞

    “我們是40年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受惠者。被40年塑造,是很幸運的。但另一方面,各種巨大的變革力量都疊加到了我們身上。所有的文學、泛文學如汪洋大海般漫上來,文學類型、邏輯體系和文化結構,都是寫作者面臨的大變,當一個作家不容易。”李敬澤談到,時代的經驗是復雜的,日常生活是喧鬧的,每一個普通民眾都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寫作者更需要向這個時代敞開,保持敏銳、強烈的問題意識,以更為寬闊的胸懷和視野來處理復雜的經驗,并在作品中給予它形式和結構。只有跳出舒適區,跳出固化的思維和寫作系統,中國文學才能在新的變革中擁有一個新的更大、更為廣闊的思想和藝術空間。

    “寫作者如何建立現實感?”這是張莉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她認為,40年以來,中國文學實際上是走在很多藝術形式的前面的,給時代提出了很多問題。而時至今日,文學創作者的思考力其實是落后于其他藝術的,比如電影藝術。她感到文學的現實感是不夠的。她認為,真正的藝術,就是有問題才會有藝術。對于寫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就理解力,對整個時代和社會總體性的理解。建立當下寫作的現實感,發現問題,表達理解,以“個我”展現時代“共我”的心聲,尤為迫切。

    在謝有順看來,一切有意義的歷史關懷,都是“現在”的投射。所以,真正有價值的寫作,無論何種題材,都必須有當代意識,必須思考“現在”。切近現實問題,永遠是新思想和新藝術的源泉。“持守這個立場,是作家基本的擔當;而身處‘現在’,如何處理迫近、蕪雜的當下經驗,最考驗一個作家的寫作能力。”盡管人的主體性可能得用一生來建構,但文學作為時間的藝術,正是因為意識到了“現在”的綿延之于個人的重要意義,人類才得以更好地理解在歷史的某個特定時刻自己是什么。

    分組討論現場

    “如果不能把熱氣騰騰的復雜經驗說到心里去,我就厭倦了”

    “文學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跟這個世界錯位、脫節、同床異夢或南轅北轍了?”徐則臣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他坦言,自己生于1978年,個人成長與改革開放和新時期文學算是同步。寫作21年,做編輯14年,耳鬢廝磨,他原以為文學中的重要問題自己都該明白得差不多了,對文學也當有更深刻的激情與熱愛。但恰恰相反,“文學的這碗飯端得越久,疑問和困惑越大,對當下文學的審美疲勞也越深重。作為寫作者,我知道這絕非個案;作為一個專業編輯,我同樣也深知在普通讀者那里,厭倦也在與日俱增。”他說到。

    為什么會產生厭倦?徐則臣認為,主要還是三個原因:“陳舊”、“沒意思”、“缺乏有效的共鳴”。文學走到今天,已經可以靠著一種慣性在日常生活中運行,貌似也能一直這樣運行下去,但向心力越來越小,南轅北轍的趨勢在一點點擴大。文學應該以何種面目呈現出來,才能把現實之癢撓得徹底?他常常告誡自己,永遠都不能“裝睡”,不能滿足“慣性”,而要對這個巨變中的世界敞開自己的所有感覺,尋找可能是“變”和“新”的蛛絲馬跡,然后盡力呈現,把熱氣騰騰的復雜經驗貼切地說到讀者心里去。

    談到反映現實,報告文學是重要領地。關于報告文學創作中的問題,李春雷也有著他的反思:“近些年出版的書籍報刊,報告文學占很大比例,貌似繁榮,但卻常常被人詬病。明明是最貼近現實的文學類型,卻被讀者反映很有距離,這是為什么?”他認為,“缺少反思意識,沒有批判精神”是最大的問題。如果報告文學作品虛多實少,唯有高大全,不見真性情,就無法真正觸及到時代。此外,只重視重大題材,不重底層人物,也就無法從小人物身上折射時代精神和人類命運,小中見大,彰顯文學的特殊價值。他期望,報告文學能心懷人類良知、善作文明批判,也追求獨特的藝術性,和虛構文學一起,就像鳥之羽翼,車之雙輪,警惕虛假繁榮,真正在探索中升溫與完善。

    分組討論現場

    接通時代血管,抵達文學的“常道”與“變道”

    無論是對個人經驗,還是社會總體性經驗,寫作者日益感受到在以文學性對其進行表達的困難。處理如此海量、如此快速、如此復雜的現實經驗時,寫作者該怎么辦?

    “屢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陸梅引用了畫家黃賓虹的話來表達她對寫作的看法。她認為,無論媒介、科技怎么變,資訊信息如何爆炸性增長,一些基本的標準,一些堅持和守護,不太可能輕易改變。不變的“精神”,便是文學的“常道”。

    與此同時,社會變革與寫作息息相關,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鄉村社會的巨變,自媒體平臺和“草根作者”的出現,都在影響著寫作。與會期間,作家、評論家深有感觸與共鳴,奇觀的社會事件與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力,令人瞠目結舌。而世界之變其實終究是大同小異,真正有寫作之心者,總是無法放棄在書寫中打通人心,執著于對個體生命,對故事、人性、生活的探尋,在“變道”中觸摸文學與寫作的脈絡。

    比如,面對席卷而來的文字風暴,新的書寫是否意味著要跟從網絡時代的表達,還是以更頑強的實踐確立更高的語言、藝術標準,去開拓出一片片語言和文字的綠洲?比如,人工智能和虛擬技術已然為大眾帶來新的賽博格體驗的今天,以哲學的深思與社會學家的敏感審視這些問題是否仍有必要?以何種態度去看待新興的文學力量筆下的城市書寫與街道江湖?又該如何從中國優秀傳統中汲取資源,在當下創造具有中國性的中國文學,既與時代保持同生共長的回應,又強烈地去表現古老的情感與邏輯……

    種種命題,都是文學的“變道”,都有著廣闊的探索空間。對于寫作者而言,以不變應萬變,便是要接通時代的巨大血管,不放棄思考巨大時代命題和個體生命經驗的能力。

    歷史洪流波瀾壯闊,時代新苗方興未艾,社會樣態熔為一爐,熱點、焦點、難點層出不窮。如何用文學的形式,既真實、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又關懷、悲憫地去感知大時代背景下不同經驗背后細微、飽滿的情感結構?是每一位寫作者的“文學良心”,亦是尤為堅定的文學步伐。唯有如此,才能把復雜的現實經驗化為鮮活的文學感覺,點燃精神火焰,照亮新時代的文學書寫之路。

    (攝影:虞婧)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videos|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