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記錄改革開放的奔騰浪潮 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第四團赴海南采訪
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座談會
11月30日,作為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的最后一個采訪團,第四團的30余名團員齊聚海南省海口市,開始為期7天的采訪活動。采訪團的足跡將至海口、文昌、三沙、昌江等城鄉各地,聚焦海南豐富的山海文化和生態環保、民俗風情、百姓生活等,收集第一手創作素材。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發言
海南作協主席孔見主持座談會
活動啟動當天,采訪團在海口舉辦座談會,拉開了活動序幕。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李西岳、鄭彥英、王力平,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天津作協副主席王松,海南作協專職副主席梅國云等采訪團成員在會上發言;張浩文代表參加座談的10位海南作家發言。海南作協主席孔見主持座談并代表海南作協對采訪團的到來表示歡迎。
魯敏談到,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是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重要組成部分,之前的三個采訪團足跡踏遍了廣東、福建、黑龍江、浙江、安徽、湖南等地,第四團來到中國最南端——富饒美麗的海南島。隨著1988年國家設立海南省并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海南迅速融入了改革開放奔騰不息的浪潮當中,海南30年巨變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生動體現。關于這次采訪活動,魯敏表示,比起長期處在一地,空間、地域、行業的變化都能給予作家更多的養分。她希望作家們能夠珍惜此次機會,深入生活一線,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座談會上,與會作家們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來的文學發展狀況,文學創作該如何深入生活,怎樣用文學的方式書寫海南的獨特魅力等話題展開發言。大家談到,改革開放40年來誕生了很多優秀的當代經典,我們應該認真總結40年的文學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開始屬于新時代的書寫。在各種思潮涌動中,大家明顯感受到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正在發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同時中國文學也仍舊保持了關注現實的優秀傳統。大家表示,優秀的文學作品離不開生活土壤的滋潤,采訪團的目的就是到人民中間、到現實中間,讓文學創作與當代中國的發展結合起來。
參觀海南銘德票證博物館
參觀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展廳
參觀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
座談會結束后,采訪團的作家們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采訪活動中。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大家參觀了“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展廳”“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項目。這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曾走過的地方,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明星村”。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堅強戰斗堡壘,而通過發展火山石斛種植基地、打造農業品牌、引導青年回鄉創業等一系列農村振興計劃,使施茶村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之路,施茶村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更走上了致富路。
參觀中國文昌國際航天城
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第四團合影
12月1日上午,采訪團來到位于文昌市龍樓鎮的中國文昌國際航天城。文昌航天發射場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從2014年建成至今,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圓滿成功完成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內的四次發射任務。在未來,文昌航天發射場還將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團員們參觀了火箭發射指揮控制中心、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火箭發射塔架等地,在講解員的詳細解讀下,大家無不被眼前宏偉壯觀的景象所震撼。對作家們來說,這是一堂特殊的“航天課”,大家被眼前宏偉壯觀的景象和“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精神所深深震撼。
參觀昌灑鎮古路園村的宋氏祖居
12月1日下午,采訪團來到了昌灑鎮古路園村的宋氏祖居,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的紀念館即坐落在此。紀念館收藏的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史料、照片、仿制實物等,讓采訪團成員們感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波瀾壯闊和革命斗爭的艱苦卓越。
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第四團合影
中國作協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第四團合影
作家們表示,兩天的采訪活動便給予大家新的視覺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在采訪過程中,不僅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還感受到了國家日益先進的科學技術,自豪、振奮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表示,采訪后一定要潛心創作、精心打磨,用最美的文字把海南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里的成就全面展現出來。
采訪活動將持續至12月6日,采訪團還將在昌江舉行一場內地作家和海南作家的聯席座談會,就采訪的感受與收獲等進行交流探討。參加本次采訪團的作家還有高凱、邢春、李曉東、劉仁前、沈文、瞿煒、剛杰·索木東、毛曉春、曹立光、徐峙、李墨波,以及入選中國作協2018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的劉少一、李進祥、嚴英秀、宋利萍、于曉威、呂翼、楊犁民、紅娘子等。
(攝影:劉雅、李墨波)